主观

背景资料

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新建高速公路K50+000~K75+000段路面工程与交通工程的施工,其中包含中央分隔带及路面排水工程。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断面设计图如图4:

施工单位编写了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①路基施工完毕后,即可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 ②当路面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即可开挖中央分隔带; ③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大型挖掘机开挖;

④开挖的土料不得直接堆置在已经铺好的路面结构层上,应及时运走; ⑤中央分隔带沟槽开挖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铺设防水层; ⑥防水层施工范围是中央分隔带开挖沟槽与路基的接触面;

⑦应合理安排以下四项工作:a.回填种植土,b.基层施工,c.防水层施工,d.护栏立柱打设。

……

根据合同文件,该项目位于一般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23860m,位于超高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1140m。 施工单位在波形梁护栏施工完成之后,对护栏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定,检测项目有:构件的材料性能和外观尺寸、金属构件的防腐处理、混凝土的强度及外观尺寸、护栏的安装情况。

问题

1) 改正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中的错误之处(按“第X条应改为:……”描述)。 2) 写出图4中“土工布A”的作用。

3) 该项目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层是采用什么材料制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材料?

4) 计算该项目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的M7.5水泥砂浆(清单编号205-4)的合同总价(保留一位小数)。

5) 写出a、b、c、d四项工作的合理先后顺序。 6) 补充护栏检测项目的漏项。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图3所示。

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体、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段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如表3所示),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问题

1) 根据资料中水文、地质概况,分别判断A、B、C段围岩级别。

2) 改正表3中的错误描述(按“XX(方案)的XX(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3) 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简要说明理由。

4)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右线隧道施工中的潜在安全事故。

5) 当F1断裂破碎带产生瞬时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背景资料

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新建高速公路K50+000~K75+000段路面工程与交通工程的施工,其中包含中央分隔带及路面排水工程。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断面设计图如图4:

施工单位编写了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①路基施工完毕后,即可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 ②当路面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即可开挖中央分隔带; ③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大型挖掘机开挖;

④开挖的土料不得直接堆置在已经铺好的路面结构层上,应及时运走; ⑤中央分隔带沟槽开挖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铺设防水层; ⑥防水层施工范围是中央分隔带开挖沟槽与路基的接触面;

⑦应合理安排以下四项工作:a.回填种植土,b.基层施工,c.防水层施工,d.护栏立柱打设。

……

根据合同文件,该项目位于一般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23860m,位于超高路段的里程长度总计为1140m。 施工单位在波形梁护栏施工完成之后,对护栏进行了质量检验和评定,检测项目有:构件的材料性能和外观尺寸、金属构件的防腐处理、混凝土的强度及外观尺寸、护栏的安装情况。

问题

1) 改正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中的错误之处(按“第X条应改为:……”描述)。 2) 写出图4中“土工布A”的作用。

3) 该项目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层是采用什么材料制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材料?

4) 计算该项目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的M7.5水泥砂浆(清单编号205-4)的合同总价(保留一位小数)。

5) 写出a、b、c、d四项工作的合理先后顺序。 6) 补充护栏检测项目的漏项。

背景资料

施工单位承建了一座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桥布置为246m+126m,设计车速120km/h,桥面宽26.5m。采用方尖碑式索塔,塔尖为四棱锥形,索鞍区塔身为7.4m(顺桥向)×6.4m(横桥向),向下渐变为7.8m×8m,空心断面。桥面以上塔高124m,中塔柱壁厚为1.2m,下塔柱壁厚为1.5m。 编制索塔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根据本桥索塔特点,对滑模和爬模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最终选择了适合本桥特点的施工方案,索塔施工示意图见图2。

施工单位还按照以下要求对索塔施工安全专项方案进行了论证:

(1)工程施工前,索塔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由施工单位的A编制,B审核,C审批。 (2)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方案审核合格后,D签字审批。 (3)论证专家组对方案审查后,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 施工单位在索塔施工中进行的主要测量工作有:

(1)塔底高程测量、塔底轴线的塔根模板轮廓点放样、上下塔柱及横梁模板各接高轮廓点的放样与标高测量。

(2)劲性骨架、锚索管与模板安置的调整测量。

(3)考虑张拉引起的收缩偏位以及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下降等原因,放样时在设计基础上加入预偏、沉降等。 ……

问题

1) 滑模和爬模两种施工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适合本桥索塔施工?简要说明理由。

2) 写出安全专项方案论证中A、B、C、D分别对应的相关人员或部门。

3) 针对索塔施工应配置哪些主要大型机械设备?

4) 补充完善索塔施工主要测量工作。

背景资料

某二级公路位于平原区,路基宽1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3+460~K3+550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5~6m,填料为砂性土。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图1:

说明:1.图中除高程以m计外,其余均以cm为单位;2.土工格栅铺设在路床范围之内;3.塑料排水板采用SPB-1型,平面间距1.5m,呈梅花状布设,板底深至基岩面处,板顶伸入砂垫层1250px。

工程开工前,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了平面控制桩,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D32缺失。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 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其中,塑料排水板采用插板机打设。

软基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基”分项工程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了自检,对7个实测项目按百分制进行评分,自检结果如表1:

问题:

1)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写出图1中涉及的“分部工程”名称。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XX,再XX”描述),并写出工艺A的名称。

3) 写出图1中低液限黏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4) 设计单位还应向施工单位交哪种控制桩?针对D32控制桩的缺失,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5) 分别计算“软土地基”分项工程的得分值和评分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确定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 A.竣工文件已按交通部规定的内容编制完成
  • B.通车试运营已满2年
  • C.工程预算已按交通部规定的办法编制完成,竣工结算已经审核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认定
  • D.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
  • E.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本合同段的工作总结

桥面铺装病害形成的原因有( )

  • A.梁体预拱度过大,桥面铺装设计厚度难以调整施工允许误差
  • B.桥头跳车和伸缩缝破坏引起连锁破坏
  • C.铺装防水层破损
  • D.桥台后填筑采用砂石料作为填料
  • E.桥面排水系统堵塞

根据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要求,工程完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应交建设单位保管的资料有( )

  • A.竣工图表
  • B.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C.永久性水准点的设置
  • D.施工经验总结
  • E.施工日记

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急响应分级的依据主要有( )。

  • A.事故发生所在地行政区域
  • B.事故危害程度
  • C.事故影响范围
  • D.发生事故的工程合同金额
  • E.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建设工程教育网独家权威解析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