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其网站上公布近期全国液体乳产品抽验结果,国内某知名乳制品企业分公司生产的一批次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11(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超标140%。当天各大门户网站、传统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网民的强烈反应。 12月25日凌晨,该公司在其官网上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道歉”。 12月26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网民的质询时称:“产生问题产品的原因是,一批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网民对此反映强烈,认为该公司对此关乎消费者性命安全的严重事件,却轻描淡写,推御责任,是极度的职业道德缺失;并将此嘲讽为“都是草的错”。由于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加上应对不妥,此事件终于酿成了一场公关危机,不仅损害了该公司最大单一股东——某大型央企的企业形象,连监管部门的工作也遭到了质疑。
问题:(1)为什么一次产品抽验结果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公关危机?
(2)如果你是该公司公关部的负责人,应对这次危机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