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己公司现有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鉴于其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准备购置一条生产线,公司及生产线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己公司生产线的购置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生产线的购买成本为7200万元,预计使用6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10%。生产线投产时需要投入营运资金1200万元,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需要,生产线运营期满时垫支的营运资金全部收回。生产线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1880万元,每年新增付现成本8800万元,假定生产线购入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B方案生产线的购买成本为7200万元,预计使用8年,当设定贴现率为12%时,净现值为3228.94万元。
资料二:己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相关税金,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
货币时间价值系数表
资料三:己公司目前资本结构(按市场价值计算)为:总资本40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16000万元(市场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平均年利率为8%),普通股股本24000万元(市价6元/股,4000万股)。公司今年的每股股利(D0)为0.3元,预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且未来股利政策保持不变。年度(n) 1 2 3 4 5 6 7 8 (P/F,12%,n) 0.8929 0.7972 0.7118 0.6355 0.5674 0.5066 0.4523 0.4039 (P/A,12%,n) 0.8929 1.6901 2.4018 3.0373 3.6048 4.1114 4.5638 4.9676 资料四:己公司投资所需资金7200万元需要从外部筹措,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为全部增发普通股,增发价格为6元/股。方案二为全部发行债券,债券年利率为10%,按年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假设不考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筹资费用。己公司预期的年息税前利润为4500万元。
要求: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投资期现金净流量;②年折旧额;③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1-5年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④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6年的现金净流量;⑤净现值。
(2)分别计算A.B方案的年金净流量,据以判断己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①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以息税前利润表示);②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每股收益;③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判断己公司应选择哪一种筹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4)假定己公司按方案二进行筹资,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计算:①己公司普通股的资本成本;②筹资后己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1
-
戊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了综合分析上年度的经营业绩,确定股利分配方案,公司董事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戊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表所示:
戊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201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年末金额 负债和股东权益 年末余额 货币资金 4000 流动负债合计 20000 应收账款 120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40000 存货 14000 负债合计 60000 流动资产合计 30000 股东权益合计 40000 非流动资产合计 70000 资产总计 100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100000 资料二:戊公司及行业标杆企业部分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财务指标的计算如需年初、年末平均数时使用年末数代替);
戊公司及行业标杆企业部分财务指标(2012年)
注: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项目 戊公司 行业标杆企业 流动比率 (A) 2 速动比率 (B) 1 资产负债率 * 50% 销售净利率 * (F) 总资产周转率(次) * 1.3 总资产净利率 (C) 13% 权益乘数 (D) (G) 净资产收益率 (E) (H) 资料三:戊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为146977万元。净利润为9480万元。2013年投资计划需要资金156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产负债率为60%,公司一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要求:
(1)确定表中英文字母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2)计算戊公司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标杆企业的差异,并使用因素分析法依次测算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差异的影响。
(3)计算戊公司2012年度可以发放的现金股利金额。
- 1
-
甲、乙两种产品2013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2)每月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名称 产量(件)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成本 甲 100 50 40 乙 200 80 30
要求: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元) 甲耗用作业量 乙耗用作业量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4000 5 15 订单处理 生产订单份数 4000 30 1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数 40000 200 800 设备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2000 6 4 (1)计算作业成本法下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作业名称 质量检验 订单处理 机器运行 设备调整准备 合计 作业成本(元) 作业动因 分配率 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