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0.46dB
- B.±0.76dB
- C.±1.00dB
- D.±1.5dB
- E.±2.5dB
- A.常染色体显性
- B.常染色体隐性
- C.常染色体伴性
- D.听力学特点
- E.染色体异常等相关畸形
- A.刚开始使用助听器的人,在操作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或不便
- B.选配好了合适的助听器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应向助听器专业人员或听力学家详细了解听力障碍者听力损失的特征及助听器的调节,助听器各个开关的功能
- C.对听力障碍者的听力特征及助听器应放大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 D.在每天的教学游戏活动中,应经常留意观察听力障碍儿童的助听器是否处于一个较佳的状态
- E.有时音量控制旋钮常因聋儿拨动而改变,这时应及时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整
- A.250Hz
- B.500Hz
- C.1000Hz
- D.2000Hz
- E.3000Hz、4000Hz
- A.防盗、防鼠
- B.防虫、防火
- C.防光、防尘
- D.防湿、防有害气体
- E.成病种类
- A.听觉感知
- B.言语识别
- C.听觉定向
- D.选择性听取
- E.日常活动的听觉感知、言语理解、意见反馈等综合听觉能力评估结果
- A.宽频带
- B.窄频带
- C.低失真
- D.低频
- E.高电声效能
- A.功能选择宜简不宜繁
- B.注意适应性训练及书写观察记录
- C.功能选择注重与成人的听感觉相适应
- D.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 E.适用于不同环境的记忆程序设定
- A.病史资料
- B.疾病资料
- C.诊断资料
- D.门(急)诊病历
- E.住院病历
- A.患者有可能在至少两种以上的聆听环境中使用助听器
- B.患者希望在不同的聆听环境中转换程序,而且可以自己转换程序
- C.聆听环境也差不多
- D.患者的日常聆听环境常为一种状态
- E.高频(2kHz,3kHz,4kHz)平均损失大于55dBHL或500Hz处的基线插入增益目标值大于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