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合并、分立、清算
- B.确定诉讼资产价值
- C.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翁单位
- D.经批准事业单位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
- A.甲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
- B.甲公司被丁公司吸收合并
- C.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甲公司股东会通过了解散公司的决议
- D.甲公司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 A.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 B.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C.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
- D.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断仲裁协议为条件
- 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 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
-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 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 A.刑满释放的无业人员甲
- B.某民营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乙
- C.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体工商户丙
- D.一年前曾担任过某破产清算企业的总经理并对其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现为某企业销售人员的丁
- A.2010年6月30日一次支付100万美元
- B.2010年6月30日支付50万美元,2011年3月30日支付50万美元
- C.2010年9月30日支付80万美元,2011年6月30日支付20万美元
- D.2011年3月30日一次支付100万美元
- A.关税
- B.土地增值税
- C.城镇土地使用税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A.水路运输
- B.铁路运输
- C.航空运输
- D.管道运输
- A.行纪行为
- B.居间行为
- C.代人保管物品
- D.寄售
- A.甲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存这批空调
- B.空调在向当地公证机关提存后,因遇火灾,烧毁5台,其损失应由甲承担
- C.提存费用应由乙支付
- D.若自提存之目起5年内乙不领取空调。则归甲所有
-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 B.拒付租金的
- C.拒不履行买卖合同的
- D.寄存财物被丢袋的
- A.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 B.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 C.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 D.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 A.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 B.合同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 D.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 A.将自产的货物用于投资
- B.将自产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 C.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 D.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 A.公司持续2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 B.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2年以上不能作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 C.公司董事长期冲突,并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 D.公司被吊销氽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的
- A.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在经济法中具有特殊性
- B.国债的发行行为是基础性的行为,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中体现的调控是高层次的行为
- C.税收的征收行为是基础性的,税收调控行为是高层次的
- D.货币的发行行为是基础性的行为,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行为,是高层次的行为
- A.将外购的货物用于本单位集体福利
- B.将外购的货物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
- C.将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给其他个人
- D.将外购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不得少于15日,并不得超过30日
- B.不得少于15日,并不得超过60日
- C.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60日
- D.不得少于30日,并不得超过90日
- A.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B.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C.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应撤销情形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 D.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A.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 B.纳税人因买卖合伺纠纷而支付的诉讼费用
- C.纳税人向关联企业支付的管理费
- D.企业缴纳的增值税
- A.甲、乙双方签订注册商标转让合同之日
- B.商标局收到注册商标转让申请之日
- C.商标局核准注册商标转让合同之日
- D.商标局核准注册商标转让合同后,予以公告之日
- A.工厂的半成品
- B.正在建造的船舶
- C.以招标方式取得的荒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D.土地所有权
- A.销售商品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 B.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 C.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 D.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 A.如果甲未取得乙的同意,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 B.如果甲未通知乙,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无效
- C.如果甲未通知乙,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有效,但对乙不发生效力
- D.如果甲未通知乙,甲与丙之间的债权转让协议有效,该协议对甲乙丙均发生效力
- A.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担保人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 B.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
- C.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 D.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有过错的,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2
- A.体育彩票的发行收入
- B.供应或开采未经加工的天然水
- C.邮票的生产、调拨
- D.邮局发行报刊
- A.支付违法经营的罚款
- B.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 C.支付的税收滞纳金
- D.支付银行加收的罚息
- A.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700万股,其中持有16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B.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2400万股,其中持有12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C.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1800万股,其中持有13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D.出席大会的股东共持有1500万股,其中持有800万股的股东同意
- A.必须先书面请求甲公司董事会对郑贺提起诉讼
- B.必须先书面请求甲公司监事会对郑贺提起诉讼
- C.只有在董事会拒绝起诉情况下,才能请求监事会对郑贺挺起诉讼
- D.只有在其股权达到1%时,才能请求甲公司有关部门对郑贺提起诉讼
- A.自2012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
- B.自2012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25日
- C.自2012年5月5日至2014年5月5日
- D.自2012年5月5日至2014年5月25日
- A.公司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 B.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1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 C.公司监事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 D.公司董事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 A.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B.缴纳罚款
- C.缴纳罚金
- D.没收财产
- A.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研究所
- B.专利申请权归研究所,专利权归王某
- C.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王某
- D.专利申请权归王某,专利权归研究所
- A.合营企业自审批部门批准之日起成立
- B.合营企业章程中可以约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C.合营企业不设股东会、
- D.合营企业合同可以约定不以出资比例分配企业利润
- A.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B.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 C.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 A.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
- B.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 C.召开股为埝作出修改章程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记载的决议
- D.申请变更工商登记
- A.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有书两仲裁协议
- B.仲裁庭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成
- C.调解书与裁决书其有同等法律效力
- D.仲裁均公开进行
- 53
-
某境内居民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固定资产处置收益30万元,业务招待费支出3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该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在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是( )万元。
- A.30
- B.15
- C.15.15
- D.18
- A.承揽人发现定作人提供的图纸不合理,立即停止工作并通知定作人,因等待答复,未能如期完成工作
- B.承揽人发现定作人提供的材料不合格,遂自行更换为自己确认合格的材料
- C.承揽人未征得定作人同意,将其承揽的辅助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
- D.因定作人未按期支付报酬,承揽人拒绝交付工作成果
- A.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应当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B.从国家出资企业分得的利润应当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C.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年度单独编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 D.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 A.116.24
- B.136.00
- C.144.50
- D.145.95
- A.股东协议签订之日
- B.股东会议召开并作出决议之日
- C.向工商机关申请登记之日
- D.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 A.1307.69
- B.1598.29
- C.1293.16
- D.1583.76
- A.只有控股股东甲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 B.只有甲、乙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 C.甲、乙、丙中任何一人都可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 D.不应解散公司,而应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