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不同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 B.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 C.一般情况下,同一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 D.一般情况下,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 A.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益
- B.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结转的其他综合收益
-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 D.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 A.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换为成本模式
- C.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
-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变更
- A.1600
- B.1760
- C.1450
- D.2000
- A.160
- B.400
- C.1460
- D.1700
- A.22000
- B.26000
- C.6000
- D.20000
- A.1000
- B.800
- C.700
- D.750
- A.42
- B.40
- C.44
- D.38
- A.30
- B.20
- C.40
- D.10
- A.250
- B.350
- C.450
- D.650
- A.60000
- B.47000
- C.50000
- D.13000
- A.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 B.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 C.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由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 D.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 A.资本公积
- B.其他综合收益
- C.营业外收入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时点是2010年2月10日
- B.转换日产生其他综合收益为1300万元
- C.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为2640万元
- D.2012年3月1日出售办公楼而应确认的营业利润金额为160万元
- A.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账面价值
- B.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C.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D.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A.2231
- B.2280
- C.2586
- D.2667
- A.1000
- B.-100
- C.300
- D.600
- A.11000
- B.13000
- C.3000
- D.10000
- A.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20300万元,同时冲减投资性房地产20300万元
- B.冲减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00万元,同时增加累计折旧2000万元
- C.不确认转换损益
- D.确认转换损益1700万元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 C.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 D.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 A.138
- B.58
- C.60
- D.160
- A.80400
- B.73750
- C.63120
- D.77400
- A.0
- B.-100
- C.-300
- D.-200
- A.2015
- B.1915
- C.1910
- D.2010
- A.200000
- B.210000
- C.218200
- D.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