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2008年1月1日,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公司)为其1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人员从2008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满3年,即可自2010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该增值权应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宏达公司估计,该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金支出额如下:
单位:元
年份
公允价值
支付现金
2008
12
2009
15
2010
18
15
2011
22
18
2012
22
2008年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宏达公司,宏达公司估计三年中还将有12名管理人员离开;2009年又有6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估计还将有4名管理人员离开;2010年又有4名管理人员离开,同时有40人于2010年年末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2011年年末有30人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2012年年末有12人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
要求:计算2008年至2012年每年应确认的费用(或损益)、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和支付的现金,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 7
-
对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企业应在行权日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企业回购股份时,应当按照回购股份的全部支出作为库存股处理,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进行备查登记
- B.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取得的职工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C.企业应按职工行权购买本企业股份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转销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累计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回购的库存股成本,贷记“库存股”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 D.企业回购股份时应借记“库存股”,贷记“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等科目
- A.信达公司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认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
- B.大海公司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依据等待期内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和应付职工薪酬
- C.2012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0万元
- D.2012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中管理费用的金额为420万元
- A.如果修改减少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企业应当继续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取得服务的金额,而不应考虑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减少
- B.如果修改减少了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企业应当将减少部分作为已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取消来进行处理
- C.如果企业以不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了可行权条件,如延长等待期、增加或变更业绩条件(而非市场条件),企业在处理可行权条件时,不应当考虑修改后的可行权条件
- D.如果企业以不利于职工的方式修改了可行权条件,如延长等待期、增加或变更业绩条件(而非市场条件),企业在处理可行权条件时,应当考虑修改后的可行权条件
- A.股本
- B.管理费用
- C.应付职工薪酬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企业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取得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或负债
- B.等待期确定后,业绩条件为非市场条件的,如果后续信息表明需要调整对可行权情况的估计的,应对前期估计进行修改
- C.对于附有市场条件的股份支付,只要职工满足了其他所有非市场条件,企业就应当确认已取得的服务对应的成本费用
- D.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作出最佳估计,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在可行权日,最终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应当与实际可行权工具的数量一致
- A.公司管理层成员在其后3年中都在公司任职服务属于可行权条件
- B.公司股价年增长15%以上属于可行权条件
- C.服务满3年是一项服务期限条件
- D.公司要求管理层成员将部分薪金存入统一账户保管属于可行权条件
- A.最低股价增长率
- B.销售指标的实现情况
- C.最低利润指标的实现
- D.股东最低报酬率
- A.模拟股票
- B.股票期权
- C.限制性股票
- D.现金股票增值权
- A.2012年1月6日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双方就股份支付交易的协议条款和条件进行协商
- B.2012年5月4日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双方均接受股份支付交易的协议条款和条件
- C.2012年9月30日持有股票期权的职工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
- D.2012年11月20日该协议获得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
- A.77000
- B.83000
- C.84000
- D.108000
- A.结算企业是接受服务企业的投资者的,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接受服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负债
- B.结算企业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 C.结算企业以集团内的另外一子公司的权益工具结算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 D.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权益工具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 A.继续确认成本费用
- B.当年不能确认成本费用
- C.当年不能确认成本费用,而且要把前两年确认的转回
- D.将前两年确认的成本费用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16000
- B.34000
- C.64800
- D.48600
- A.应按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 B.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计量
- C.应按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计量
- D.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 A.初始确认时以企业所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 B.初始确认时按照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 C.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所确认负债的金额计入成本或费用
- D.可行权日后相关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B.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C.管理费用
- D.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A.管理费用
-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C.生产成本
- D.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A.授予日
- B.可行权日
- C.行权日
- D.出售日
- A.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 B.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 C.以负债结算的股份支付
- D.以净资产结算的股份支付
- A.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
- B.股份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费用,合理避税
- C.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 D.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