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C.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D.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A.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将该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 B.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 C.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D.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日,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 A.订制软件收入应根据开发的完成程度确认
- B.与商品销售分开的安装费收入应根据安装完了程度确认
- C.属于提供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收入应在提供服务时确认
- D.包括在商品售价中但可以区分的服务费收入应在商品销售时确认
- A.资产
- B.负债
- C.净资产
- D.费用
- A.管理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改为8年
- B.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D.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A.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B.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
- D.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形成的资本公积
- A.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账面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 D.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 A.用于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应计入所建厂房的建造成本
-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 C.无形资产均应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并分期摊销
- D.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 A.收到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分配的股票股利
- B.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确认实现净利润
- C.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D.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 B.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资产成本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应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资产成本
- A.0
- B.534.60
- C.267.3
- D.9800
- A.发出商品日期
- B.受托方发出商品日期
- C.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日期
- D.全部收到款项
- A.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 C.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 D.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由直线法改为产量法
- A.84
- B.100
- C.80
- D.40
- A.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 B.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 C.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期间确认
- D.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 A.3.6
- B.6
- C.1.2
- D.2.4
- A.-40
- B.-60
- C.40
- D.60
- A.4692.97万元
- B.4906.21万元
- C.5452.97万元
- D.5600万元
- A.1400
- B.1600
- C.1424
- D.1624
- A.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B.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C.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D.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将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 A.270
- B.280
- C.290
- D.315.3
- A.10
- B.15
- C.16
- 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