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预提产品保修费用
- B.计提存货跌价损失
- C.冲销以前多提的坏账准备
- D.超标的工资费用
- A.应付经营租人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B.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
- C.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国外设备价款
- D.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 A.修购基金
- B.投资基金
- C.职工福利基金
- D.固定基金
- A.当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时,某项金融工具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B.企业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 C.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可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D.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 A.长期股权投资
- B.无形资产
- C.可出售金融资产
-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 A.支付借款利息
- B.发行债券收到现金
- C.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
- D.支付发行债券印刷费
- A.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但尚未办理决算手续的专门借款发生利息
- B.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未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因安排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且金额较大
- C.因安排周期较长的大型机器设备的制造而借入的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借款费用
- A.以账面价值为28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司公允价值为240万元的一项专利权,并收到补价60万元
- B.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320万元的无形资产,并支付补价80万元
- C.以账面价值为420万元、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换入戊公司公允价值为390万元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30万元
- D.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丁公司账面价值为46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140万元
- A.交易性金融资产
- B.持有至到期投资
- C.贷款、应收款项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A.债务重组损失
- B.对外债务担保发生的损失
- C.对外捐赠支出
- D.出售材料发生损失
- A.甲为317.284万元,乙为419.56万元,丙为111.56万元
- B.甲为313.784万元,乙为423.07万元,丙为111.55万元
- C.甲为317.284万元,乙为423.07万元,丙为108.05万元
- D.甲为313.784万元,乙为419.56万元,丙为132.26万元
- A.摊余价值
- B.账面价值
- C.可收回金额
- D.成本
- A.2142000
- B.2100000
- C.2292000
- D.2262000
- A.营业外收入
- B.资本公积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收入
- A.因发生火灾导致存货严重损失
- B.上年度售出商品发生退货
- C.因市场汇率变动导致外币存款严重贬值
- D.董事会提出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 A.固定资产
- B.长期股权投资
- 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 D.商誉
- A.根据经过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 B.用法定公益金为企业福利部门购置医疗设备一台
- C.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 D.按规定将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成股份
- A.500
- B.2 500
- C.2 400
- D.2 560
- A.0.2725
- B.0.21
- C.O.29
- D.0.2
- A.因固定资产改良将其折旧年限由8年延长至10年
- B.期末对原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折算的外币长期借款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进行调整
- C.年末根据当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调整本期所得税费用
- D.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A.117
- B.300
- C.159
- D.42
- A.425
- B.561
- C.497
- D.617
- A.投出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 B.投出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余额
- C.投出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
- D.投出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应交的所得税
- A.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 B.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子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可能确认为费用
- A.主营收入-主营成本-营业税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
- B.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利润
- C.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
- D.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