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A.成本中心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
- B.成本中心也要负担不可控成本
- C.成本中心只考评成本费用不考评收益
- D.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
- A.远期指导性强
- B.连续性好
- C.便于考核预算执行结果
- D.灵活性强
- A.投资回收期短
- B.流动性强
- C.具有并存性
- D.具有波动性
- 21
-
认股权证的特点有( )。
- A.为公司筹集额外的资金
- B.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 C.稀释普通股收益
- D.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 A.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公司的普通股
- B.进行公司分立
- C.分配现金股利
- D.融资租赁
- A.内含报酬率
- B.净现值
- C.净现值率
- D.获利指数
- A.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
- B.项目的经营期为7年
- C.项目的原始总投资为245万元
- D.终结点的回收额为12万元
- A.投资中心
- B.利润中心
- C.成本中心
- D.决策中心
- A.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
- B.系统风险不能用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只能靠更高的报酬率来补偿
- C.非系统风险又称公司的特定风险,可通过投资组合分散
- D.证券投资组合可消除系统风险
- A.支付广告费用
- B.交纳增值税
- C.购买无形资产
- D.支付债券利息
- A.净现值
- B.获利指数
- C.内部收益率
- D.净现值率
- A.日常业务预算
- B.财务预算
- C.特种决策预算
- D.弹性利润预算
- A.信贷额度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 B.补偿性余额降低了企业实际可使用资金的数量
- C.利随本清法使借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 D.贴现法使借款的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
- A.风险评后
- B.控制环境
- C.业绩评价控制
- D.目标设定
- A.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 B.实际投资收益率
- C.无风险收益率
- D.β系数
- A.定期预算的连续性差
- B.定期预算的指导性差
- C.定期预算与会计期间不相适应
- D.定期预算的灵活性差
- A.交易动机
- B.预防动机
- C.投资动机
- D.长期投资动机
- A.折扣百分比的大小呈反向变化
- B.信用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 C.折扣百分比的大小、信用期的长短均呈同方向变化
- D.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
- A.有非常低的风险
- B.无风险
- C.与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一致
- D.比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大1倍
- A.高于
- B.等于
- C.低于
- D.不确定
- A.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 B.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 C.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 D.表内筹资和表外筹资
- A.总偿债能力
- B.短期偿债能力
- C.长期偿债能力
- D.经营能力
- A.固定成本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 B.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
- C.销售收入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 D.销售收入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
- A.8 000元
- B.7 000元
- C.5 800元
- D.4 300元
- A.它忽略了货币时间价值
- B.它需要一个主观上确定的最长的可接受回收期作为评价依据
- C.它不能测度项目的营利性
- D.它不能测度项目的流动性
- A.大于16%
- B.小于16%
- C.等于16%
- D.不确定
- A.股票选择权
- B.解聘
- C.接受
- D.监督
- A.标准成本
- B.实际成本
- C.标准变动成本
- D.标准成本加成
- A.25
- B.40
- C.26.67
- D.30
- A.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 B.反映了投资的风险价值
- C.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 D.即期上市公司股价可直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
- A.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
- B.进货成本和储存成本
- C.进价成本和储存成本
- D.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 A.降低财务风险
- B.降低经营风险
- C.降低资金成本
- D.增强融资弹性
- A.优先表决权
- B.优先购股权
- C.优先分配股利权
- D.优先查账权
- A.10%.
- B.5%.
- C.11%.
- D.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