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属于所得税
- B.实行一次性征收
- C.由土地、房屋权属的,承受人缴纳
- D.各地的税率可能不同
- A.10
- B.50
- C.90
- D.100
- A.0.03
- B.0.36
- C.0.42
- D.0.84
- A.王某
- B.甲公司
- C.乙公司
- D.F房屋所在地地方政府
- A.4000
- B.6080
- C.6400
- D.7600
- A.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价格-年折旧额
- B.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价格x成新率
- C.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总价-折旧总额
- D.建筑物现值=建筑物重置总价x(1-经过年数÷经济寿命)
- A.20%
- B.50%
- C.81%
- D.95%
- A.广告
- B.人员推销
- C.活动推广
- D.营业推广
- A.3200
- B.4000
- C.4100
- D.5000
- A.3977
- B.4261
- C.4620
- D.4688
- A.当地商圈的一般规模
- B.潜在消费者需求倾向
- C.本项目的成本分析
- D.项目的机会和威胁
- A.直接渠道、参与代理
- B.间接渠道、共同代理
- C.间接渠道、参与代理
- D.直接渠道、共同代理
- A.5557
- B.6687
- C.6780
- D.10224
- A.贷款利率上调
- B.房价下跌
- C.房地产周期波动
- D.资本价值变化
- A.国家
- B.政府
- C.企业
- D.个人
- A.1667
- B.2006
- C.2034
- D.3067
- A.3
- B.5
- C.7
- D.10
- A.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房屋拆迁许可证
- D.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 A.拆迁人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单位和个人
- B.被拆迁人只能是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所有权人
- C.协议签订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 D.协议签订有相对的强制性
- A.方案符合当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 B.方案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 C.补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
- D.补充耕地面积至少与占用面积相等
-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B.土地使用权赠与
- C.土地使用权交换
- D.房屋使用权转移
- E.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
- A.每月支付的本金均等
- B.每月支付的利息均等
- C.每月还款额先大后小
- D.每月还款额先小后大
- E.借款人不易发生违约风险
- A.全体业主
- B.物业承租人
- C.借住在业主家的亲戚
- D.物业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
- E.物业的继受人
- A.宅基地
- B.土地所有权
- C.集体土地使用权
- D.乡镇企业厂房
- E.村企业厂房
- A.估价委托书
- B.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声明
- C.估价委托合同
- D.估价结果报告
- E.估价技术报告
- A.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
- B.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的定配偶
- C.尚未办理产权登记但已实际占有物业的合法买受人
- D.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
- E.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的法定配偶
- A.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 B.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
- C.拆改供暖管道和设施
- D.拆改燃气管道和设施
- E.安装供暖管道和设施
- A.先进性
- B.可控性
- C.社会性
- D.适应性
- E.经济性
- A.目标任务法
- B.消费者需求法
- C.销售百分比法
- D.销售人员规模法
- E.竞争对等法
-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 B.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 C.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 D.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用地
- E.个人所有的居住用房及院落用地
- A.投标人须知
- B.合同专用条款
- C.工程量清单
- D.标底
- E.投标书格式
- A.方便快捷
- B.公开透明
- C.平等
- D.自愿
- E.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
- A.合同和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 B.产权转移书据
- C.土地租赁合同
- D.权利、许可证照
- E.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 A.接待顾客
- B.购买洽谈
- C.协助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
- D.协助结算成交价款和办理抵押贷款
- E.房地产经纪人不负责客户售后服务
- A.土地所有权
- B.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 C.建设用地使用权
- D.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
- E.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 36
-
物业的主要特性有()。
- A.不固定性
- B.单元性
- C.配套性
- D.耐久性
- E.空间和环境性
- A.物业管理的主体包括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物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多个责任主体
- B.物业管理的客体是物业服务企业、物业建设单位,一般是指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相关场地
- C.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业主和物业使用人
- D.物业管理的实施是通过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建立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 E.物业管理集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于一体,但本质是提供一种有偿服务,属于第三产业
- A.无店铺经营模式
- B.单店经营模式
- C.直营连锁模式
- D.特许加盟模式
- E.多店经营模式
- A.建筑物的外观
- B.建筑结构
- C.设施设备
- D.装饰装修
- E.所有权
- A.合法原则
- B.替代原则
- C.收益最大化原则
- D.历史成本原则
- E.最髙最佳使用原则
- A.申请、记载于登记簿、受理、审查、发证
- B.申请、受理、审查、记载于登记簿、发证
- C.申请、审查、记载于登记簿、受理、发证
- D.申请、受理、记载于登记簿、审查、发证
- A.日常生活服务
- B.商业服务
- C.文教卫体服务
- D.社会服务
- A.放弃所有权
- B.所有权消失
- C.房屋灭失
- D.房屋登记
- A.房屋完好率=(完好房屋建筑面积+基本完好房屋建筑面积)/房屋总建筑面积x100%
- B.危房率=危险房屋建筑面积/房屋总建筑面积x100%
- C.设施设备完好率=完好设施设备数量/设施设备总数量x100%
- D.危房率=房屋设备数量x(1-房屋完好率)xl00%
- A.5
- B.10
- C.15
- D.20
- A.起价
- B.标价
- C.成交价
- D.均价
- A.通过市场购买取得
- B.通过他人赠送取得
- C.通过征收集体土地取得
- D.通过城市房屋拆迁取得
- A.卖价是站在买者的角度
- B.买价是站在卖者的角度
- C.买价指买者购买房地产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 D.卖价和买价都只是买卖双方中某一方所愿意接受的价格
- A.有用性
- B.稀缺性
- C.波动性
- D.有效需求
- A.建筑髙度
- B.容积率
- C.建筑密度
- D.绿地率
- A.100
- B.800
- C.2000
- D.5000
- A.土地开发
- B.房屋开发
- C.水电开发
- D.房地产综合开发
- A.信息服务
- B.改进服务
- C.电话服务
- D.跟踪服务
- A.环境管理
- B.房屋及设施设备管理
- C.公共秩序维护管理
- D.装饰装修管理
- 55
-
房地产市场是()。
- A.全国性市场
- B.全球性市场
- C.跨地区市场
- D.区域性市场
- A.合法原则
- B.价值时点原则
- C.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 D.普适技术性原则
- A.房地产开发企业规定提交有关材料,材料齐全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
- B.经审查,开发企业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受理之日起10日内,依法作出准予预售的行政许可书面决定
- C.经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 D.房地产管理部门作出的准予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 58
-
税率的种类不包括()。
- A.比率税率
- B.个人税率
- C.累进税率
- D.定额税率
- A.出售
- B.赠与
- C.交换
- D.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 A.营业税
- B.土地增值税
- C.耕地占用税
- D.印花税
- A.房地产买卖经纪业务
- B.二手房经纪业务
- C.居间业务
- D.新建商品房经纪业务
- A.更正登记
- B.异议登记
- C.预告登记
- D.查封登记
- A.专门从亊土地和城市基础设施开发的企业'和进行土地和地上述筑物综合开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B.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
- C.公有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非公有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 D.房地产开发专营公司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
- A.写字楼
- B.住宅
- C.廉租住房
- D.房地产开发用地
- A.属于财产税
- B.实行一次性征收
- C.由土地、房屋权属的承受人缴纳
- D.各地的税率相同
- 66
-
居住人口密度等于( ).
- A.建筑基底占地内的总人口数除以建筑基底占地面积
- B.建设用地内的总人口数除以建筑基底占地面积
- C.建设用地内的总人口数除以建设用地面积
- D.建筑基底占地内总人口数除以建设用地面积
- A.纳税人
- B.征税对象
- C.税率
- D.减免
- A.直营连锁经营
- B.特许加盟经营
- C.特许加盟连锁经营
- D.授权经营
- A.按件收取
- B.按不动产的面积收取
- C.按不动产的体积收取
- D.按不动产价款的比例收取
- A.遵守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职业道德和执业规则
- B.可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房地产经纪机构执行业务
- C.向委托人披露相关信息,充分保障委托人的权益,完成委托业务
- D.为委托人保守商业秘密
- A.实物发生空间位移
- B.交易活动主要在区域市场内进行
- C.交易存在多层次性
- D.买卖和租赁方式并存
- A.租赁
- B.按揭
- C.预售
- D.现售
- A.省级土地管理部门
- B.市级建设管理部门
- C.市级规划管理部门
- D.县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A.公开招标
- B.邀请招标
- C.协议招标
- D.电视招标
- A.上限
- B.下限
- C.上限或下限
- D.上限和下限
- A.是否转移了房屋的所有权
- B.是否签订了交易合同
- C.款项的收取和支付方式
- D.交易价格中是否包含地价
- A.制定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
- B.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拟订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
- C.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
- D.负责收取住房公积金并进行集中管理
- A.20
- B.25
- C.30
- D.35
- A.容积率、建筑密度
- B.绿地率、建筑高度
- C.管线设置、公园个数
- D.居住人口密度、建筑后退
- A.借款人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
- B.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初审合格
- C.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借款
- D.签订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
- A.小型商店
- B.免费公共厕所
- C.图书经营部
- D.大型超市
- A.单店经营模式
- B.无店铺经营模式
- C.多店经营模式
- D.连锁经营模式
- A.管理中心的经营成本
- B.职工个人对其住房公积金的使用
- C.管理中心对归集的住房公积金的运作
- D.管理中心的业务支出和管理费用
- A.有利于筹集建房资金,打破了住房建设单纯依靠国家和单位投资的格局,为住房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加住房供给,提高职工居住质量
- B.促进住房消费的增长,活跃住房消费市场
- C.基本上解决了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 D.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提高职工买房的支付能力
- A.环境
- B.使用
- C.经济
- D.美观
- A.40%
- B.50%
- C.60%
- D.70%
- A.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
- B.价格审批
- C.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
- D.价格鉴证
- A.国家所有
- B.该城市所有
- C.该城市政府所有
- D.该城市全体公民所有
- A.赠送
- B.协议出让
- C.招标出让
- D.拍卖出让
- A.受理
- B.公示
- C.许可
- D.登记
- A.消费需求
- B.投资需求
- C.投机需求
- D.跟风需求
- A.组织管理
- B.费用管理
- C.质量管理
- D.验收管理
- A.半
- B.一
- C.二
- D.三
- A.房地产买卖代理
- B.房地产租赁代理
- C.旧房买卖代理
- D.物业管理服务
- A.变更
- B.重新登记
- C.重新签订
- D.自动延长
- A.(法人)对商标、服务标志、独特概念、专利、经营诀窍等拥有所有权
- B.由同一公司所有,统一经营管理
- C.在授权合同中包含一些调整和控制条款
- D.受许人需要支付权利使用费
- A.金融机构
- B.房地产估价机构
- C.行政主管部门
- D.律师事务所
- A.生地
- B.毛地
- C.在建工程
- D.熟地
- A.周围环境、景观固定不变
- B.价格易受政府干预
- C.所有制不同
- D.位置不可移动
- 100
-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 )。
- A.构筑物
- B.其他地上定着物
- C.其他建筑物
- D.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