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资金的时间价值
- B.标准离差率
- C.期望报酬
- D.标准离差
- A.风险报酬系数
- B.资本成本率
- C.风险报酬率
- D.标准离差率
- A.22.00%
- B.25.05%
- C.25.55%
- D.26.89%
- A.l0%
- B.13%
- C.14%
- D.20%
- A.各种可能结果
- B.各种可能结果的最大值
- C.各种可能结果的最小值
- D.各种可能结果的平均值
- A.张经理
- B.王经理
- C.李经理
- D.赵经理
- A.鲶鱼效应
- B.从众心理
- C.马蝇效应
- D.偏见效应
- A.一一对比法
- B.民主评议法
- C.评级量表法
- D.关键事件法
- A.798200
- B.800000
- C.801605
- D.880000
- A.因技术改造需新追加的投资额
- B.技术改造中拆除旧设备、旧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金额
- C.技术改造的贷款利息
- D.拆除的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
- A.5000
- B.8350
- C.5400
- D.5350
- A.人
- B.方法
- C.价格
- D.机器
- A.确保总投资额最小
- B.确保经济效益最高
- C.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 D.确保改造后能消化推广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2
- B.1.8
- C.1.4
- D.0.6
- A.7.32
- B.8.06
- C.8.64
- D.9.57
- A.0.90
- B.0.95
- C.1.05
- D.1.20
- A.延长节拍时间
- B.缩短节拍时间
- C.优化并提升该道工序设备的效率
- D.提升该道工序之前工序
- A.可转换债券
- B.认沽权证
- C.商品期货合约
- D.认股权证
- E.可分离交易债券
- A.固定布置
- B.工艺专业化布置
- C.对象专业化布置
- D.混合式布置
- A.教练
- B.师带徒
- C.关键事件法
- D.行动学习
- E.再就业培训
- A.缴纳所得税
- B.支付股利
- C.支付利息
- D.支付工资
- E.收到股利
- A.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域一般限定在产品的技术方面
- B.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是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 C.开发出的新产品新颖、独特
- D.新产品创意构思来源于市场营销和生产过程
- E.新产品开发方式是自行研制或委托开发
- A.确定工作分析目的
- B.编写工作分析报告
- C.编写工作说明书
- D.制订工作计划
- E.组建工作分析小组
- A.满足顾客要求和改进质量
- B.提供适宜的培训
- C.提供主观证据
- D.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E.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
- A.新设备的添置
- B.新厂房的建设
- C.新技术的应用
- D.新工艺的发明
- E.新市场的开拓
- A.西格玛水平越高,缺陷越少
- B.缺陷率与西格玛水平相等
- C.产品合格率与西格玛水平相等
- D.西格玛水平越高,产品合格率越高
- E.西格玛水平越高,产品合格率越低
- A.连续性原则
- B.节奏性原则
- C.比例性原则
- D.客户满意原则
- E.准时性原则
- A.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B.提高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 C.降低生产面积的占用
- D.优化设备布局
- E.缩短生产周期
- A.容易增加品牌营销成本费用
- B.容易造成人力资源、资金等浪费
- C.容易相互分流客户
- D.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的差异性
- E.增加品牌管理的复杂度
- A.人口变量
- B.地理变量
- C.供应商运力变量
- D.行为变量
- E.心理变量
- A.统一性
- B.自发性
- C.主动性
- D.稳定性
- E.渐进性
- A.年度计划控制
- B.市场控制
- C.赢利能力控制
- D.战略控制
- E.信息控制
- A.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的横向联系
- B.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
- C.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
- D.有利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 E.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
- A.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
- B.劳动转换时间的减少
- C.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D.生产要素的重组
- E.多技能工人的培养
- A.产品标准
- B.方法标准
- C.基础标准
- D.生产组织标准
- E.安全与环境标准
- A.满足社会需要
- B.促进自由竞争
- C.完成政府指令
- D.实现充分就业
- E.获取利润
- A.国有独资公司
- B.单个业主制企业
- C.合伙制企业
- D.有限责任公司
- E.股份有限公司
- A.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 B.企业并不都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 C.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 D.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 E.企业是不同行政级别的经济单位
- A.存货数量少,可忽略不计
- B.存货的变现能力差
- C.存货数量难以统计
- D.存货数据不在报表中列示
- A.现金流量表
- B.利润表
- C.资产负债表
- D.成本核算表
- A.流动资产减去负债
- B.流动资产减去存货
- C.流动资产减去应收账款
- D.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 A.发行股票
- B.银行借款
- C.发行债券
- D.商业信用
- A.14.29%
- B.23.30%
- C.30%
- D.70%
- A.资金营运
- B.投资
- C.筹资
- D.分配
- A.利润最大化
- B.股东财富最大化
- C.企业价值最大化
- D.股票市值最大化
- A.保健投资
- B.企业文化的培训
- C.充电式培训
- D.同化和匹配
- A.探索期阶段
- B.立业与发展阶段
- C.中期阶段
- D.后期阶段
- A.工作扩大化
- B.工作丰富化
- C.工作调动
- D.工作轮换
- A.协调功能
- B.激励功能
- C.监控功能
- D.沟通功能
- A.演讲法
- B.案例研究法
- C.情景模拟法
- D.行为示范法
- A.工作日志法
- B.观察法
- C.面谈法
- D.问卷法
- 54
-
工作说明书又称为( )。
- A.工作内容说明书
- B.工作规范说明书
- C.职责说明书
- D.职位说明书
- A.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 B.产品的成本
- C.产品或产品的最终用途
- D.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 A.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利润额
- B.企业规模有所扩大
- C.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 D.保持现有市场占有率
- A.设备更新
- B.设备改造
- C.设备修理
- D.设备置换
- A.方案l
- B.方案2
- C.方案3
- D.方案4
- A.生产日期
- B.服役期
- C.技术寿命
- D.经济寿命
- A.检验部门可向被检查人收取适当的检验费用
- B.监督抽查工作可以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
- C.检验抽取样本数量不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
- D.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 A.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B.投资回收期法
- C.效益成本分析法
- D.低劣化数值法
- A.领导层
- B.骨干层
- C.执行层
- D.松散层
- A.设计、管理、分析、改进、控制
- B.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 C.界定、管理、分析、改进、控制
- D.设计、测量、调整、改进、控制
- A.1σ
- B.2σ
- C.3σ
- D.4σ
- A.最高管理者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自我评定
-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自我评定
- C.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专家评定
- D.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客户评审、自我评定
- A.甘特图
- B.直方图
- C.树枝图
- D.关键路线图
- A.决策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
- B.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扩展阶段、处理阶段
- C.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
- D.决策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
- A.生产者
- B.供应商
- C.服务商
- D.顾客
- A.整理
- B.整顿
- C.清扫
- D.素养
- A.安全生产法制
- B.安全生产责任
- C.安全生产科技
- D.安全生产文化
- A.120
- B.350
- C.390
- D.400
- A.稳定产品质量
- B.提升产品市场份额
- C.增强企业凝聚力
- D.升级产品结构
- A.工艺专业化布置
- B.对象专业化布置
- C.混合式布置
- D.固定布置
- 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 B.基本生产过程
- C.辅助生产过程
- D.生产服务过程
- A.网络企业
- B.品牌企业
- C.虚拟企业
- D.新型企业
- A.用车床加工零件端面
- B.将铸件放在普通空气中冷却
- C.用钻订钻孔
- D.高温淬火
- A.衍生效应
- B.带动效应
- C.聚合效应
- D.宣传效应
- A.多品牌战略
- B.单一品牌战略
- C.主品牌战略
- D.副品牌战略
- A.引入期
- B.成长期
- C.成熟期
- D.衰退期
- A.960
- B.1200
- C.1440
- D.1520
- A.生产管理
- B.市场营销
- C.产品成本
- D.产品价格
- A.专业市场化模式
- B.产品专业化模式
- C.市场集中化模式
- D.选择专业化模式
- A.整合性市场营销
- B.开发性市场营销
- C.维持性市场营销
- D.逆向性市场营销
- A.产品观念
- B.生产观念
- C.市场营销观念
- D.质量观念
- A.比尔·史密斯模式
- B.约翰·科特模式
- C.蒙特·卡斯特模式
- D.库特·卢因模式
- A.直线制
- B.矩阵制
- C.直线职能制
- D.事业部制
- A.企业所在地区政治环境改变
- B.企业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 C.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环境改变
-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
- A.单串型沟通网络
- B.饶舌型沟通网络
- C.集合型沟通网络
- D.随机型沟通网络
- A.直线制
- B.职能制
- C.网络结构
- D.事业部制
- A.目标规划管理制
- B.联邦分权制
- C.生产区域管理制
- D.单线制
- A.外部环境的特点
- B.企业的地理位置
- C.企业规模的大小
- D.企业流动资产的大小
- A.任命
- B.集权
- C.分工
- D.授权
- A.产品标准
- B.基础标准
- C.环境标准
- D.方法标准
- A.商业计量管理
- B.工业计量管理
- C.行政计量管理
- D.法制计量管理
- A.资金密集型企业
- B.设备密集型企业
- C.劳动密集型企业
- D.知识密集型企业
- 96
-
承担社会责任是( )。
- A.企业的生存之道
- B.企业的经营目标
- C.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 D.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 A.人员素质
- B.技术素质
- C.管理素质
- D.文化素质
- A.产品
- B.资产
- C.品牌
- D.政府
- A.成为独立经济实体
- B.实现自负盈亏
- C.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 D.拥有一定的资源
- A.内部管理
- B.行政干预
- C.协议买卖
- D.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