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审计工作时间表和被审计的活动
- B.用于指导审计人员的政策和程序
- C.量化的标准和完工的目标日期
- D.人员配备计划和财务预算
- A.接受这项审计业务,立即开始工作
- B.同你之前的上司讨论针对这项审计的要求
- C.建议这项审计由另一位内部审计人员来实施
- D.帮助编制一份审计方案,但建议对之前财务部同事的访谈应由其他审计人员来实施
- A.针对具体的可审计实体设计的审计目标
- B.基于可审计实体的初步调查进行的审计评价
- C.在选择审计调查领域时运用风险评估
- D.形成的同专门的可审计实体有关的建议
- A.决定必要的后续跟进工作的程度
- B.允许管理层决定何时进行后续跟进,因为这是管理层的最终责任
- C.只有在管理层要求审计师帮助时才决定实施后续跟进工作
- D.编写后续跟进审计报告,将所有的审计发现及其重要性提交经营层
- A.总结计划的审计活动
- B.同审计时间表来比较绩效情况
- C.提供财务预算明细表
- D.详细预计人员配备需要
- A.识别出发生错误的潜在方式,并对这些事项进行排序以便审计调查
- B.将可疑情形告知审计经理,寻求如何处理的建议
- C.不测试可能的错报情形,因为审计管理人员已批准审计方案
- D.未经被审方批准就追加审计方案,解决可能发现错报的最高级别事项
- A.质量保障审核可以为高层管理者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估
- B.对外部复核的适当后续跟进,是内部审计主管的直接督导的责任
- C.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评估主要依照机构的《道德规范》
- D.持续的监督限于计划、检查、评价报告以及后续跟进过程
- A.针对审计部门的高质量的标准工作程序(有序号和日期)
- B.援引自公共会计参考书的内部会计控制原则
- C.合理的业务做法,以内部审计师在很多次公司审计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 D.以上三项
- A.应用软件
- B.系统软件
- C.打印软件
- D.通信软件
- A.遗失了三个预先编号的验收报告
- B.在没有采购请求的情况下发出几份采购订单
- C.在没有采购订单或验收报告的情况下,对例行的存货采购进行付款
- D.在将现金收入存入银行之前,有好几次都延误存款
- A.预付款资金的合并
- B.采购职能的合并
- C.法律职能的合并
- D.营销职能的合并
- A.财务暴露和潜在的损失
- B.适用于审计人员的技能
- C.以往审计的结果
- D.主要的经营变动
- A.固有风险
- B.控制风险
- C.审计风险
- D.检查风险
- A.只有Ⅰ
- B.只有Ⅱ
- C.只有Ⅲ
- D.只有Ⅰ和Ⅲ
- A.按每位员工使用的设备类型和使用程度对索赔进行分析
- B.保险公司根据劳动补偿政策所支付的赔偿额的证明
- C.审核可支持个人电脑采购的凭单
- D.列出在用的所有个人电脑以及被指定使用这些电脑的人员名单
- A.1至7
- B.2,4和7
- C.1,5和6
- D.3,4和6
- A.以知识为导向
- B.以循环为导向
- C.以要求为导向
- D.以风险为导向
- A.以往的审计结果
- B.管理层关注事项和偏好事项
- C.《标准》的具体要求
- D.内部审计人员的判断
- A.采购清单由要求材料的部门来制定
- B.针对某类事项,可以开出空白采购订单
- C.采购是由采购人员或公司其他官员有关的当事方进行的
- D.在授权的供应商之间未实现采购轮换
- A.有关交易的平衡或分类的风险以及含有错报的有关认定的风险,对于财务报表而言有可能是重大的
- B.某个事件或行动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有可能会对所审计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 C.没有坚持组织的政策、计划和程序,或遵守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 D.没有实现针对有关经营业务或项目的规定目标和目的
- A.审计委员会针对某个季度会议制定的议程
- B.总分类账余额
- C.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 D.影响组织的法令法规
- A.以往的审计发现
- B.业务客户的规模
- C.同经营管理层保持融洽
- D.人员、系统或环境的变化
- A.风险分析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将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混在一起,因而不可能计算出预期值
- B.对于风险评估过程而言,按高、中、低这三个不同级别来评估风险因素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等级是无法量化的
- C.权数的确定具有主观性,必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等过程来确定
- D.运用集体的主观一致意见来评估员工的胜任能力是恰当的
- A.系统复杂性
- B.以往审计的结果
- C.审计人员的技能
- D.系统变更
- A.审计主管的行动应当会产生同以往的审计计划相比大致相当的风险覆盖面,但减少了10%
- B.通过统一地削减10%的审计程序,审计经理个人可以达到以往规定审计覆盖面的90%
- C.审计主管应当重新排列风险并削减具体的审计业务,而不是平均地削减10%的时间
- D.上述所有各项
- A.只有Ⅰ
- B.只有Ⅲ
- C.只有Ⅱ和Ⅲ
- D.只有Ⅰ,Ⅱ和Ⅲ
- A.某一领域内需要管理层判断的程度可以作为风险因素,而这有助于内部审计师进行比较性的风险分析
- B.最高程度的风险评估应当总是安排给存在最大的潜在损失的区域
- C.最高程度的风险评估应当总是安排给存在最大发生可能性的区域
- D.为在组织内部各部门间提供一定可比性,风险分析必须采用量化方式
- A.员工收取客户的钱财、礼物和服务
- B.员工(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部门管理
- C.员工与供应商发生借贷关系
- D.员工利用公司信息谋取私利
- A.所有员工必须定期回顾和学习行为规则
- B.鼓励员工参与行为规则的制定
- C.公开行为规则的内容和目的
- D.对于违规事件规定的惩处条款
- A.主计长
- B.审计委员会
- C.外部审计师
- D.首席执行官
- A.即将开展一项月度预算过程
- B.为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并发挥新成立的以公司为基础的广告部门的作用,即将开始全球性的营销活动
- C.寻求联营者以便在欧洲和亚洲市场上扩大生产能力
- D.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来确保对政策的持续管理和加强对数据的保存
- A.经营预算差异
- B.效果
- C.业绩评定
- D.政策和程序
- A.外部审计师熟悉组织。它的年度审计报告可以提供对组织的深入了解
- B.外部审计的规模。它能聘用富有经验而且知识渊博的合格人员
- C.外部审计的规模。它能提供不受其他当事方影响的持续的可用员工
- D.外部审计的结构。它可以更容易地满足远距离的业务要求
- A.确定组织环境是否可以培养控制意识
- B.确保能够防范舞弊的发生
- C.认识到有可能发生舞弊的活动
- D.评价管理层为遏止舞弊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 A.将所有审计报告的复印件提交CEO和审计委员会
- B.通过组织地位加强独立性
- C.同审计委员会讨论报给CEO的所有未决报告
- D.要求董事会制定涉及内部审计同审计委员会关系的政策
- A.员工提升和涨工资事宜
- B.内部审计报告发现和建议
- C.审计工作计划
- D.任命内部审计主管
- A.公司聘用的当地银行的副总裁
- B.专门研究经营管理的学院人员
- C.同这家公司有联系的某公司已退休执行官
- D.该公司的经营副总裁
- A.管理层和董事会都要批准内部审计章程
- B.采用审计部门有关职责的政策
- C.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
- D.制定书面政策和程序,作为审计部门的工作标准
- A.IT部门的主管是直接向总裁汇报工作的副总裁
- B.首席财务官是向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的副总裁
- C.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由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构成
- D.主计长和出纳向首席财务官汇报
- A.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构成。不过,这些董事同管理层具有亲密的个人关系和职业上的朋友关系
- B.审计委员会成员会收到组织发给的工资,因此偏向于股东的观点
- C.审计委员会将他们的大多数工作投在外部审计关注事项,对内部审计以及整体的控制环境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 D.审计委员会成员一般没有会计或审计领域的学位
- A.选定内部审计主管
- B.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和预算
- C.审核并批准内部审计章程
- D.选定独立会计师
- A.通过与公司股东和管制机构接触来说服经理人员接受内部审计的理念
- B.向经理人员培训有关内部审计能够带来的利益并定期和他们沟通
- C.同高层管理者谈判,向其提供奖赏,比如便利性审计(favorable audit)
- D.让高层管理者参与决定汇报的审计发现内容
- A.帮助外部审计师,从而降低外部审计费
- B.开展研究,从而取得更加高效的运营
- C.作为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的调查助手
- D.作为一个评定职能,检查并评价有关活动
- A.强迫接受纠正措施
- B.被审计单位的参与,从而改进方法
- C.舞弊调查
- D.实施有关政策和程序
- A.董事会成员或类似董事会的经过轮换的下属委员会成员
- B.相关的外部监管机构的成员
- C.所有重要的客户成员,特别是来自银行业、工会、管制机构、股东和主管等群体的代表
- D.外部董事成员或类似外部董事的成员
- A.客观的
- B.调查式的
- C.质问的
- D.咨询式的
- A.设计这项控制
- B.评定这项控制的效果
- C.为控制制定政策
- D.为规划过程建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