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24.社会惰化
- 11
-
23.关键期
- 12
-
22.诱因
- 13
-
21.能力
- A.正性力量
- B.负性力量
- C.群体规范
- D.社会助长
- A.心理健康是指没有精神病
- B.心理健康是指能和他人和谐相处
- C.心理健康是指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 D.心理健康是知、情、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 A.沉思型
- B.场独立性
- C.同时型
- D.冲动型
- A.主导动机
- B.内在动机
- C.需要
- D.诱因
- A.间接性
- B.具体性
- C.直接性
- D.概括性
- A.心理定势
- B.功能固着
- c.无关信息的干扰
- D.问题表征的方式
- A. 30%
- B.40%
- C.50%
- D.60%
- A.华生
- B.詹姆斯
- C.杜威
- D.冯特
- A.横断研究法
- B.纵向研究法
- C.群体序列研究法
- D.调查研究法
- A.社会助长
- B.社会惰化
- C.群体极化
- D.去个体化
- A.反向
- B.转移
- C.补偿
- D.文饰
- 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 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 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 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
- A.气质
- B.能力
- C.性格
- D.认知方式
- A.激情
- B.心境
- C.应激
- D.美感
- A.推理
- B.习惯
- C.偏好
- D.功能固着性
- A.容量大
- B.保持时间长
- C.信息编码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
- D.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在接收什么、做什么
- 3.有些学生在高考前夜常常由于紧张而难以入睡,这样的失眠称之为【 】A.假性失眠
- B.情境性失眠
- C.失律性失眠
- D.习惯性失眠
- A.混合音
- B.拍音
- C.纯音
- D.声音的掩蔽
- A.自然科学
- B.社会科学
-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 D.思维科学
-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测验法
- D.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