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9
-
绝对评价法
- 10
-
课程标准
- 11
-
师生关系
- 12
-
终结性评价
- 13
-
教学策略
- 14
-
课堂教学设计
- A.教育目标
- B.教学内容
- C.教学策略
- D.教学媒体
- E.教学评价
- 16
-
双轨学制
- 17
-
学校教育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稳定性和可变性
- C.整体性
- D.不均衡性
- E.个别差异性
- A.自杀
- B.攻击
- C.退缩
- D.焦虑
- E.恐怖
- 20
-
体育的任务包括( )
- A.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识
- B.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 C.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 D.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 E.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
- 21
-
学生评价的功能有( )
- A.诊断功能
- B.矫正功能
- C.导向功能
- D.发展功能
- E.管理功能
- A.教育与政治制度相结合
-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C.教育与文化相结合
- D.教育与经济基础相结合
- 23
-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
- A.夏朝
- B.商朝
- C.秦朝
- D.唐朝
- 24
-
教师的核心形象是( )
- A.道德形象
- B.文化形象
- C.领导形象
- D.人格形象
- A.梅伊曼、拉伊
- B.狄尔泰、斯普朗格
- C.杜威、克伯屈
- D.鲍尔斯、金蒂斯
- A.情感型失范行为
- B.目的型失范行为
- 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 D.传统型失范行为
- A.从属地位
- B.主导地位
- C.主体地位
- D.边缘地位
- A.培根
- B.康德
- C.梅伊曼
- D.狄尔泰
- A.《教育漫话》
- B.《大教学论》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设汁教学法》
- A.班杜拉
- B.夸美纽斯
- C.赫尔巴特
- D.梅伊曼
- A.库尔特·勒温
- B.史蒂芬·考瑞
- C.吉鲁
- D.巴班斯基
- 32
-
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 )
- A.政治思想的教育
- B.政治立场的教育
- C.思想道德的教育
- D.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 C.情感型失范行为
- D.传统型失范行为
- A.顺序性的特征
- B.不均衡性的特征
- C.差异性的特征
- D.稳定性的特征
- A.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学制
- B.我国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学制是单轨学制
- C.我国真正从立法上确立学制是在1985年
- D.我国今后高中学制改革的方向是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 36
-
提出认知教学论的是( )
- A.斯金纳
- B.赫尔巴特
- C.班杜拉
- D.布鲁纳、奥苏贝尔
- A.效度
- B.信度
- C.区分度
- D.难度
- A.《理想国》
- B.《大教学论》
- C.《论演说家的教育》
- D.《学记》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一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 A.2~3人为宜
- B.5~8人为宜
- C.10人以上为宜
- D.20人以上为宜
- 41
-
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 A.心理性隐性课程
- B.制度性隐性课程
- C.物质性隐性课程
- D.观念性隐性课程
- A.丰富性
- B.循环性
- C.关联性
- D.严密性
- A.文纳特卡计划
- B.开放教室
- C.发现法
- D.掌握学习
- A.伦理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社会本位论
- D.生活本位论
- A.书面测验
- B.作品表现法
- C.表演评价法
- D.观察法
- A.有目的的培养人
- B.有专职教师
-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