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该案例对于我们的启示是(  )。

  • A.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B.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 C.“高材生”一定能教出“高材生”
  • D.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3

根据材料,你认为该老师出现上述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钻研教材
  • B.没有充分了解学生
  • C.没有制订好教学计划
  • D.没有注重教学反思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双基”是什么?(  )

  • A.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

下列能够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是(  )。

  • A.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就不停止,除非因为他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以致学习能力衰退
  • B.温故而知新
  • C.活到老,学到老
  • D.有教无类
7

伊里奇主张(  )。

  • A.非正规教育观念
  • B.学生中心理论
  • C.启发式教学
  • D.非学校化观念
29

常规训练包括(  )。

  • A.礼貌常规训练
  • B.学生守则训练
  • C.课堂常规训练
  • D.卫生常规训练
  • E.实践能力训练
30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E.班主任工作
31

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 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
  • C.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 D.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
  • E.社会出现了阶级
32

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

  • A.人格感化
  • B.自然熏陶
  • C.环境陶冶
  • D.艺术陶冶
  • E.别人感化
33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 A.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 B.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C.改变人们的科技价值观
  • D.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 E.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4

关于新课程的理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
  • 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创新性
  • 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 E.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35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 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 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36

CIPP评价模式包括(  )。

  • A.背景评价
  • B.输入评价
  • C.过程评价
  • D.效果评价
  • E.成果评价
3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体现的是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 B.疏导原则
  •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38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

  • A.前制度化教育
  • B.制度化教育
  • C.义务教育
  • D.普及教育
  • E.非制度化教育
39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0

按教学的任务划分,课的类型有(  )。

  • A.淡话法
  • B.复习课
  • C.单一课
  • D.综合课
  • E.讲授课
4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 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
  • 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 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42

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E.质量管理
43

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  )

  • A.全面批改
  • B.重点批改
  • C.轮流批改
  • D.当面批改
  • E.指导学生批改
44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 B.有硕士学历
  •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 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45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  )。

  • A.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 B.班主任的权威
  • C.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 D.班主任的职权
  • E.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46

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

  • A.教育目的
  • B.学生的年龄特征
  • C.学科特性
  • D.教师素质
  • E.教学的时空条件
47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编排方式上可分为(  )。

  • A.直线式
  • B.分支平行式
  • C.螺旋式
  • D.圆周式
  • E.综合式
48

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订?(  )

  • A.教育目的
  • B.生产力发展水平
  • C.儿童的年龄特征
  • D.教师实际水平
  • E.家庭的教养方式
49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学不躐等
  • B.长善救失
  • C.学而时习之
  •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0

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 A.应用学科
  • B.新兴学科
  • C.基础学科
  • D.边缘学科
53

(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实践活动
  • D.团队活动
56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 A.交往
  • B.学习
  • C.课堂
  • D.课外活动
57

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文化
59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 A.确定方法
  • B.确定目标
  • C.确定内容
  • D.确定标准
61

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科书
  • D.教学参考书
62

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 A.热爱教育事业
  • B.热爱学生
  • C.教书育人
  • D.开拓创新
64

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  )。

  • A.课程目标
  • B.课程标准
  • C.教学计划
  • D.培养目标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66

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 A.经济水平
  • B.政治制度
  • C.文化传统
  • D.科技水平
6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 B.锻炼法
  • C.陶冶法
  • D.榜样示范法
68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 A.课程计划
  • B.课程类型
  • C.课程标准
  • D.课本
69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兴趣
  • C.学习目的
  • D.学习内容
73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德谟克里特
74

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
  • B.政治制度
  • C.文化
  • D.科技
75

班级建设设计以(  )的制订最为重要。

  • A.班级舆论
  • B.共同生活准则
  • C.活动节律
  • D.班级建设目标
77

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测验法
  • C.调查法
  • D.自我评价法
78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学生
  • B.班级
  • C.知识
  • D.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