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题(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老师是五年级某班的新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让他感到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干部,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陈老师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陈老师了解到该生在之前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以前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在这次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陈老师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陈老师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陈老师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陈老师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信。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再次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理念角度分析该班主任的行为。(14分)

6

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与《奥德赛》组成希腊伟大史诗《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是(  )。

  • A.《伊利亚特》
  • B.《俄瑞斯忒亚》
  • C.《俄狄浦斯王》
  • D.《普罗米修斯》
7

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分别是(  )。

  • A.《孔乙己》《春》《龙须沟》
  • B.《茶馆》《日出》《屈原》
  • 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
  • D.《龙须沟》《孙乙己》《春》
11

李老师平时对学生特别关心,不但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与能力的发展。他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  )。

  • A.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学习评价功能
  • B.传授知识、学习评价、陶冶品德功能
  • C.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品德功能
  • D.培养能力、学习评价、传授知识功能
14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教师资格制度为我国教师职业许可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D.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
17

如果他勇于承担责任,那么他就一定会直面媒体,而不是选择逃避;如果他没有责任,那么他就一定会聘请律师,捍卫自己的尊严。可是事实上,他不仅没有聘请律师,现在逃得连人影都不见了。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 A.即使他没有责任,也不应该选择逃避
  • B.虽然选择了逃避,但是他可能没有责任
  • C.如果他有责任,那么他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 D.他不仅有责任,而且他没有勇气承担责任
20

教师的劳动特点(或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  )。

  • A.为人师表
  • B.廉洁从教
  • C.爱国守法
  • D.终身学习
22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

  •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 B.教育对象和同事的影响
  • C.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影响
  • D.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影响
26

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 A.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黑格尔
  • B.长鼓舞是朝鲜族的舞蹈
  • C.《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 D.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
28

童童今年9周岁,父亲坚持不让他上学,觉得上学没多大意思。学校老师多次劝说无果。童童父亲的行为违反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

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的作者是(  )。

  • A.董洪秋
  • B.刘先平
  • C.沈从文
  • D.沈石溪
32

体现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名言是(  )。

  • A.吾日三省吾身
  • B.见贤思齐焉
  • C.三人行必有我师
  • D.学而时习之
33

主要分析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有多少”三个问题的分析方法是(  )。

  • A.定性分析、因果分析、定量分析
  •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
  • C.系统分析、因果分析、定量分析
  • D.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