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深度押密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9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 B.《临时约法》被废止
  • C.国民党被解散
  • D.军阀割据混战
12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13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5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与知识经济,尤其是信息技术相适应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B.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 C.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 D.知识经济具有高失业、高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17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问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8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家舞台的事件是(  )。

  • 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 B.不结盟运动兴起
  •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 D.亚太结合组织建立
19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4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全国性抗战起点的是(  )。

  • A.卢沟桥事变
  • B.淞沪会战
  • C.九一八事变
  • D.皖南事变
26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在日本海西海岸找出海口的机会?(  )

  • A.中俄《瑷珲条约》
  • B.中俄《北京条约》
  •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D.中俄《改定条约》
27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8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30

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 B.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 C.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 D.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32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