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生: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师: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生: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生: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请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析。(8分)

(2)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8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

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该党赢得国会选举,但未能组阁,直接原因是(  )。

  • A.宋教仁遇刺身亡
  • B.《临时约法》被废止
  • C.国民党被解散
  • D.军阀割据混战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