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卧床休息
- B.低脂肪清淡饮食
- C.干扰素抗病毒
- D.静点茵栀黄注射液
- E.静点强力宁注射液
- A.血WBC及分类
- B.aFP
- C.抗HAV-IgM
- D.HBsAg
- E.抗HEV
- A.急性胆囊炎
- B.无痛性胆石症
- C.急性黄疸型肝炎
- D.急性重型肝炎
- E.肝癌
- A.氮肥厂
- B.磷肥厂
- C.蓄电池厂
- D.制鞋厂
- E.造纸厂
- A.高铁血红蛋白
- B.氮氧血红蛋白
- C.碳氧血红蛋白
- D.巯基血红蛋白
- E.还原型血红蛋白
- A.铅中毒
- B.汞中毒
- C.铬中毒
- D.镉中毒
- E.氟中毒
- A.血铅
- B.头发汞
- C.血铬
- D.尿氟
- E.尿镉
- A.HF
- B.SO<SUB>2 </SUB>C.CO<SUB>2 </SUB>D.CO
- E.NO<SUB>2 </SUB>
- A.原浆毒物
- B.血液神经毒物
- C.酶源毒物
- D.细胞毒物
- E.神经毒物
- A.缺氧窒息
- B.化学毒物中毒
- C.突发脑出血
- D.急性心肌梗死
- E.其他未明原因
- A.水中致病性微生物
- B.死亡者组织样本
- C.残余水中化学毒物
- D.当地土壤样本
- E.当地居民尿样
- A.氰化物、铬
- B.铅、砷
- C.镉、亚硝酸盐
- D.有机物、汞
- E.致病菌
- A.当某一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其中间节段倒转180°再重接
- B.从某个染色体断下的节段接到另一染色体上
- C.在同一染色体内染色单体交换
- D.在不同染色体间染色单体交换
- E.染色体发生一次或多次断裂而不重接 易位
- A.构效关系分析,恶性转化试验
- B.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 C.恶性转化试验,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 D.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 E.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 F.肿瘤流行病学调查 用于筛选致癌物的试验是
- 15
-
受孕率主要
- 正确
- 错误
- A.妊娠的雌鼠数/交配雌鼠数×100%
- B.正常分娩雌鼠数/妊娠雌鼠数×100%
- C.出生时活产的胎仔数/胎仔的总数×100%
- D.出生后第一天存活仔数/胎仔总数×100%
- E.出生时活产的胎仔数/胎仔总数×100% 幼仔出生存活率主要
- 17
-
正常分娩率主要
- 正确
- 错误
- 18
-
安全限量是
- 正确
- 错误
- A.未观察到效应水平
- B.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
- C.最高容许浓度(MAC),最大耐受剂量
- D.中毒阈剂量
- E.最大耐受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相当于
- A.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
- B.支气管肺感染和阻塞
- C.肺弥散功能障碍
- D.肺动脉高压
- E.肺性脑病 肺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 A.气块上升,大气稳定
- B.气块上升,大气不稳定
- C.气块下降,大气稳定
- D.气块下降,大气不稳定
- E.气块稳定,逆温 当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时,则
- A.1天
- B.2周
- C.3个月
- D.12个月
- E.24个月 食品毒物用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期一般为
- A.急性肾炎
- B.慢性肾炎
- C.急进性肾炎
- D.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 E.肾病综合征 男性,29岁。间断面部及双下肢浮肿3年。体格检查:BP 140/92mmHg,Hb 98g/L,尿蛋白(++)、沉渣 RBC 3~5/HP,颗粒管型0~2/HP。 BUN 10mmol/L,Scr 198μmol/L。临床诊断为
- A.华法林
- B.肝素
- C.尿激酶
- D.糖皮质激素
- E.甲苯磺丁脲 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好选用
- A.T淋巴细胞
- B.B淋巴细胞
- C.T和B淋巴细胞
- D.NK细胞
- E.肥大细胞 可合成释放组胺的是
- A.抑制蛋白质合成
- B.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 C.促进葡萄糖分解.
- D.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 E.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甲苯磺丁脲降血糖作用是
- A.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隔离分开
- B.配备通风换气设备设施
- C.设有更衣间、洗浴间
- D.设立卫生所、保健站
- E.选用的设备、工具符合工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要求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行政赔偿
- D.民事赔偿
- E.批评教育
- A.塑料袋采样法
- B.注射器采样法
- C.溶液吸收法
- D.滤膜(纸)阻留法
- E.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 A.对甲、乙行政罚款
- B.对甲给予行政处分
- C.对乙给予行政处分
- D.对患者的损害予以赔偿
- E.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
- A.房屋地基土壤
- B.吸烟
- C.人的呼出气
- D.燃料的燃烧
- E.家用电器
- A.郊区风景优美
- B.影响市容
- C.噪声太大
- D.市区中转运输太挤
- E.废气污染太大
- 34
-
下列哪项不是绿化的作用
- A.可以改善和调节小气候
- B.减低噪声
- C.吸附空气的尘埃
- D.吸附有害气体
- E.减低气湿
- A.20℃有利水中的细菌生长繁殖
- B.5日后水中溶解氧减少才明显
- C.不存在特别原因,完全是人为规定
- D.使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 E.有利于评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 A.汞中毒
- B.铅中毒
- C.砷中毒
- D.克汀病
- E.氟中毒
- A.是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
- B.易溶于水而进入农作物
- C.可影响体内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
- D.是致突变物质
- E.Cr<SUP>6+</SUP>毒性大于Cr<SUP>3+ </SUP>
- A.混凝沉淀
- B.过滤
- C.消毒
- D.过滤加消毒
- E.混凝、过滤、消毒
- A.粪链球菌
- B.粪大肠菌群
- C.肠道病毒
- D.总大肠菌群
- E.细菌总数
- A.硝酸盐氮
- B.亚硝酸盐氮
- C.余氯
- D.总大肠菌群
- E.细菌总数
- A.13mg/kg
- B.15mg/kg
- C.7.5mg/kg
- D.6.5mg/kg
- E.以上都不是
- A.上游900米和1400米处排污口都不符合要求
- B.上游900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
- C.下游180米处排污口不符合要求
- D.三个排污口均不符合要求
- E.三个排污口都符合要求
- A.降低土壤含水量
- B.降低土壤含氧量
- C.降低土壤pH
- D.增加土壤含氧量
- E.升高土壤pH
- 44
-
某颜料厂红丹制作工,因四肢无力,伴脐周隐痛,入院治疗。患者近1年来,常感头昏,记忆力减退,多梦;伴发脐周隐痛,每次数分钟,每天发作4~5次,腹痛与饮食无关,用手按压可缓解,食欲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汞中毒
- B.铅中毒
- C.砷中毒
- D.锰中毒
- E.苯中毒
- A.依地酸二钠钙
- B.二巯基丙磺酸钠
- C.左旋多巴
- D.5-羟色氨酸
- E.葡萄糖酸钙
- A.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 B.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
- C.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
- D.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代偿
- A.重污染
- B.中污染
- C.轻污染
- D.尚清洁
- E.清洁
- A.窦性心动过速
- B.窦性心律不齐
- C.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D.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E.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A.脑出血
- B.癫痫发作
- C.心脏骤停
- D.高血压脑病
- E.脑血栓形成
- 50
-
女性,65岁,畏寒、高热(40℃)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1周。1天来出现意识淡漠、四肢厥冷,尿量正常,血压75/45mmHg,尿沉渣可见白细胞管型及成堆脓细胞。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其诊断可能为
- A.急性膀胱炎
- B.急性肾盂肾炎
- C.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 D.急性肾盂肾炎伴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 E.急性肾盂肾炎伴肾乳头坏死
- A.反复查便潜血试验
- B.血常规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
- C.胃液分析试验
- 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4周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
- E.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
- 52
-
男性,25岁,5年来反复上腹痛,空腹痛,进食后缓解。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前壁有一直径为1.2cm的溃疡(A1期),用兰索拉唑治疗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但次年春季溃疡又复发。该患者溃疡复发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
- B.兰索拉唑抑酸效果不好
- C.患者吸烟
- D.未注意劳逸结合
- E.未注意饮食卫生
- A.体细胞基因突变
- B.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 C.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
- D.生殖细胞基因突变
- E.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
- A.应放弃,不用于食品
- B.可进入下一阶段试验
- C.应用另一方法验证
- D.应重复进行一次急性毒性试验
- E.应由专家作出取舍决定
- A.眼睑
- B.双手
- C.颜面
- D.身体最低部位
- E.腹部
- A.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
- B.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 C.呼吸道粘液分泌功能减退
- D.呼吸道粘液分泌功能亢进
- E.遗传易感性
- A.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B.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C.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狭窄
- D.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
- E.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
- A.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 B.肾小管回吸收功能下降
- C.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
- D.血液中异常的小分子蛋白增多,滤出过多
- E.血液中白蛋白增多
- A.胃液分析
- B.X线钡餐检查
- C.大便潜血
- D.急诊胃镜检查
- E.血红蛋白测定
- A.属于正常,不需采取任何措施
- B.将输液速度加快
- C.将输液速度减慢
- D.给予强心剂,同时加快输液速度
- E.给予强心剂,加强心功能
- A.幽门螺杆菌感染
- B.胆汁反流
- C.自身免疫反应
- D.烟酒癖
- E.长期口服损伤胃粘膜的药物
- A.尿糖阳性肯定有血糖升高
- B.尿糖阳性是肾小管不能将管腔液中糖全部吸收的结果
- C.尿糖阳性肯定有糖代谢异常
- D.根据尿糖阳性可诊断为糖尿病
- E.尿糖阴性者可除外糖尿病
- 63
-
下列哪种情况常有震颤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 C.动脉导管未闭
- D.二尖瓣关闭不全
- E.三尖瓣关闭不全
- 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5年以上
- 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
- C.每年发作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
- D.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 E.每年发作至少6个月,持续5年以上
- A.大气道阻塞
- B.小气道阻塞
- C.双肺哮鸣音
- D.桶状胸
- E.胸片示肺野透亮度增加
- A.50%以上
- B.75%以上
- C.80%以上
- D.90%以上
- E.95%以上
- A.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 B.代谢性酸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E.稀释性低钠血症
- A.高血压
- B.高胆固醇
- C.糖尿病
- D.肥胖
- E.甲亢
- 69
-
急性胃炎的主要病损为
- A.肠上皮化主
- B.萎缩
- C.糜烂和出血
- D.溃疡
- E.异型增生
- A.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 B.心房纤颤
- C.心房扑动
- D.室性心动过速
- E.室性早搏
- A.发热
- B.心动过速
- C.白细胞增高
- D.血沉增快
- E.镜下血尿
- 72
-
劳力性心绞痛,疼痛发生于
- A.劳力时或情绪激动当时
- B.与人争吵后
- C.夜间睡眠时
- D.追赶公共汽车后
- E.安静休息时
- A.立即使血压下降至正常以下,防止再出血
- B.立即使用止血药
- C.立即使用脱水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D.用镇静药,防止癫痫发作
- E.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 A.门脉高压
- B.低白蛋白血症
- C.肝静脉回流受阻
- D.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
- 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 A.公园
- B.体育场
- C.学校
- D.住宅
- E.车房
- 76
-
居住区人口毛密度是指
- A.每平方千米居住用地面积上居住人数
- B.每公顷居住用地面积上居住人数
- C.每平方千米居住建筑用地上居住人数
- D.每公顷居住建筑用地上居住人数
- E.每公顷生活用地面积上居住人数
- A.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 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C.光变应性皮炎
- D.痤疮
- E.脂溢性皮炎
- A.4个为宜
- B.8个为宜
- C.10个为宜
- D.20个为宜
- E.40个为宜
- A.工业区边界和生活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 B.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 C.产生有害因素的工厂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 D.危险品仓库边界与居住边界的最小距离
- E.飞机场边界与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 80
-
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源首选为
- A.降水
- B.水库水
- C.江河水
- D.深层地下水
- E.浅层地下水
- A.3级
- B.4级
- C.5级
- D.6级
- E.7级
- A.一氧化碳
- B.二氧化碳
- C.细菌总数
- D.链球菌总数
- E.大肠菌群总数
- A.伦敦
- B.马斯河谷
- C.四日市
- D.洛杉矶
- E.以上都不是
- 84
-
评价污染源的方法是
- A.排毒系数
- B.等标污染负荷
- C.分担率
- D.污染物的排放量
- E.排毒系数和等标污染负荷
- A.城市一般设生活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区和郊区
- B.生活居住区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
- C.工业用地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于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 D.各个功能分区用地的选择应同时进行
- E.工业用地应位于河流的水源下游
- A.刺激性物质引起的
- B.过敏性物质引起的
- C.光敏性物质引起的
- D.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 E.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 A.24℃
- B.37℃
- C.40℃
- D.42.5℃
- E.-44.5℃
- A.余氯量
- B.氯化物含量
- C.总大肠菌群
- D.钙、镁总量
- E.氟化物
- A.运用专门设计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 B.为无量纲的数值
- C.是经数理统计处理后,求得的代表值
- D.计算时以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 E.可以客观而定量地评价环境质量
- A.>50个/25cm<SUP>2 </SUP>B.>100个/25cm<SUP>2 </SUP>C.>300个/25cm<SUP>2 </SUP>D.>500个/25cm<SUP>2 </SUP>E.>600个/25cm<SUP>2 </SUP>
- 91
-
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排毒系数是评价污染源的方法之一
- B.排毒系数表示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群的潜在危害
- C.计算排毒系数时,采用国家规定的浓度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 D.计算排毒系数时,采用污染物的慢性毒作用的阈浓度或阈剂量作为评价标准
- E.用排毒系数法,可以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 A.香水
- B.洗面奶
- C.防裂霜膏
- D.浴液
- E.护发素
- A.四肢皮肤色素沉着
- B.骨硬化和骨质疏松
- C.智力低下
- D.甲状腺肿大
- E.骨疼痛
- A.地方病
- B.流行病
- C.公害病
- D.传染病
- E.职业病
- 95
-
排毒系数是
- A.污染源危害作用的相对指标
- B.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对指标
- C.污染源及污染物相对危害程度的相对指标
- D.污染物毒作用的相对指标
- E.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慢性危害程度的相对指标
- A.尿镉
- B.尿铅
- C.尿氟
- D.头发汞
- E.血铅
- A.氮、磷等元素
- B.肠道病原菌和病毒等
- C.水质和水量差别很大
- D.各种农药成分
- E.放射性废物
- A.铅、汞、砷、镉
- B.铅、汞、砷、酚
- C.铅、汞、砷、甲醇
- D.铅、汞、砷、铬
- E.铅、汞、砷、对苯二胺
- A.当地主导风向居住区的上风侧
- B.当地主导风向居住区的下风侧
- C.市区四周的郊外
- D.当地主导风向两侧
- E.卫生防护距离以外
- A.过硫酸铵
- B.氢醌和氢醌单苄基醚
- C.斑蝥酊
- D.硫化物
- E.羊毛脂
- A.指工厂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 B.不同的工业类别标准应不同
- C.不同的地形条件标准应不同
- D.不同的气象条件标准应不同
- E.卫生防护距离内可修建公园
- 102
-
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
- A.污染物排放量
- B.有效排放高度
- C.接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
- D.气象因素
- E.地形
- A.最低限量浓度
- B.最高有害浓度
- C.最高容许浓度
- D.最低安全浓度
- E.最低有害浓度
- A.急性吸入染毒性
- B.慢性或亚慢性吸入染毒法
- C.腹腔注射法染毒法
- D.气管注入法染毒法
- E.皮肤染毒法
- 105
-
下列哪种化学物可产生光化学烟雾
- A.一氧化碳
- B.二氧化硫
- C.氮氧化物
- D.甲烷
- E.氯化物
- A.汞
- B.铅
- C.砷
- D.甲醇
- E.锰
- 107
-
下列哪种化学物可产生温室效应
- A.二氧化硫
- B.二氧化碳
- C.氮氧化物
- D.一氧化碳
- E.氯化物
- 108
-
常见黄曲霉菌产毒的最适温度是
- A.10~14℃
- B.15~19℃
- C.20~24℃
- D.25~30℃
- E.31~35℃
- 109
-
致死剂量是指
- A.引起人死亡的最小剂量
- B.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 C.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 D.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 E.引起机体死亡的最大剂量
- A.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大
- B.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
- C.蓄积中毒的危险性越小
- D.致死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大
- E.致死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
- 111
-
有关毒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 B.毒性高的物质,需要较大的数量,才呈现毒性
- C.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
- D.接触途径和方式,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可影响物质的毒性
- E.决定毒性的因素是与机体接触的剂量
- A.AFB<SUB>1 </SUB>B.AFG<SUB>1 </SUB>C.AFH<SUB>1 </SUB>D.AFM<SUB>1 </SUB>E.AFQ<SUB>1 </SUB>
- A.狗
- B.猴
- C.豚鼠
- D.大鼠
- E.小鼠
- 114
-
联合作用系数K为
- A.1/实测LD<SUB>50 </SUB>B.1/预测LD<SUB>50 </SUB>C.实测LD<SUB>50</SUB>/预测LD<SUB>50 </SUB>D.预测LD<SUB>50</SUB>/实测LD<SUB>50 </SUB>E.以相加作用的假设出发,计算出的混合化合物的预期LD<SUB>50</SUB>值
- A.死亡率
- B.半数致死剂量
- C.病理学变化
- D.生物化学变化
- E.剂量-效应关系
- A.生物半减期
- B.表观分布容积
- C.血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
- D.总廓清率
- E.生物利用度
- A.tk基因发生突变
- B.hprt基因发生突变
- C.gpt基因发生突变
- D.Na<SUP>+</SUP>/K<SUP>+</SUP>-ATPase基因发生突变
- E.以上都不是
- 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
- 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
- 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
- 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 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
- A.3~6个月
- B.1~3个月
- C.20天
- D.30天
- E.90天
- A.经皮肤吸收化合物的速度增加
- B.经呼吸道吸收化合物的速度增加
- C.经胃肠道吸收化合物的速度增加
- D.随尿液排泄化合物或其代谢物减少
- E.化合物或其代谢物易于在机体内储留
- A.畸胎出现率
- B.相对致畸指数
- C.母体畸胎出现率
- D.致畸指数
- E.以上都不是
- 122
-
以下变化属于基因突变,除了
- A.转换
- B.颠换
- C.移码突变
- D.DNA大段损伤
- E.裂隙
- A.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DNA反应活性
- B.绝大部分的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为亲电子剂
- C.其原型或经代谢活化后具有致突变性
- D.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 E.作用一般是不可逆的
- 124
-
石棉是属于
- A.遗传毒性致癌物
- B.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 C.前致癌物
- D.直接致癌物
- E.近致癌物
- A.遗传毒性致癌物
- B.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 C.前致癌物
- D.近致癌物
- E.终致癌物
- 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 B.本身无毒
- 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 E.不被机体吸收
- 127
-
化学物危险度评定的内容不包括
- A.危害认定
- B.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C.接触评定
- D.危险度特征分析
- E.卫生标准制订
- A.农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
- B.药物
- C.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
- D.营养素和必需微量元素
- E.环境污染物、化学致癌物
- A.亲核的活性代谢产物
- B.亲电子的活性代谢产物
- C.自由基形式的代谢产物
- D.环氧化物
- E.以上都不是
- A.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
- B.对骨髓细胞中巯基起作用,导致谷胱甘肽代谢障碍
- C.抑制白细胞中DNA合成,导致染色体畸变
- D.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作用
- E.形成具有自身抗原性质的变性蛋白,使白细胞凝集和破坏
- A.硫酸结合
- B.氨基酸结合
- C.葡萄糖醛酸结合
- D.谷胱甘肽结合
- E.乙酰基结合
- A.断裂
- B.裂隙
- C.缺失
- D.环状染色体
- E.易位
- A.喂饲
- B.灌胃
- C.吞咽胶囊
- D.静式吸入
- E.皮肤敷贴
- A.肝是体内的主要代谢转化器官
- B.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是主要的氧化酶系
- C.此酶系主要存在于微粒体中
- D.此酶系催化作用的专一性高
- E.此酶系可被一些化学物诱导
- A.呼吸道
- B.胃肠道
- C.肾
- D.乳腺
- E.汗腺
- A.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
- B.脏器系数
- C.生化学检查
- D.性成熟及交配情况
- E.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