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营养缺乏病全面检查
- B.体格检查
- C.膳食调查
- D.营养调查
- E.实验室生化检查
- A.红细胞转酮酶活力
- B.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
- C.红细胞脯氨酸羟化酶活力
- D.红细胞赖氨酸羟化酶活力
- E.红细胞血红蛋白酶浓度
- A.赖氨酸,蛋氨酸
- B.精氨酸,蛋氨酸
- C.精氨酸,赖氨酸
- D.谷氨酸,赖氨酸
- E.谷氨酸,精氨酸
- A.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 B.脚气病
- C.核黄素缺乏病
- D.癞皮病
- E.坏血病
- A.多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
- B.避免摄人加碱谷类食品
- C.少食动物性食物
- D.少量饮酒
- E.低盐饮食
- A.10克
- B.15克
- C.25克
- D.30克
- E.40克
- A.脂肪
- B.铁
- C.蛋白质
- D.维生素B<SUB>1 </SUB>E.维生素B<SUB>2 </SUB>
- 8
-
(142~144题共用题干)
患者15岁,男性,因怕光、流泪、视物模糊一周入院,查体发现:角膜溃疡、周围血管增生、结膜充血、角膜与结膜相连处可见水泡、口腔与生殖器部位亦有炎性改变
最可能出现的检测结果是
- A.暗适应能力下降
- B.生理盲点扩大
- C.红细胞溶血试验>20%
- D.AC值>1.2
- E.TPP效应<16%
- 9
-
其发病原因是
- A.核黄素缺乏
- B.硫胺素缺乏
- C.钙缺乏
- D.视黄醇中毒
- E.维生素D中毒
- A.根据胎龄分类
- B.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 C.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 D.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
- E.根据出生后情况分类 正常儿(足月、体重正常、适于胎龄、无异常情况)与高危儿(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 A.维生素B<SUB>6 </SUB>B.维生素B<SUB>2 </SUB>C.维生素C
- D.维生素A
- E.维生素D 牛奶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是
- A.氮吸收量/氮摄入量
- B.氮储留量/氮消耗量
- C.氮储留量/氮吸收量
- D.氮储留量/氮摄入量
- E.氮吸收量/氮储留量 蛋白质消化率
- A.C<SUB>1</SUB>型
- B.E型
- C.B型
- D.A型
- E.F型 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血清型是
- A.总目标
- B.具体目标
- C.行为目标
- D.健康目标
- E.教育目标 “使某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在2003年达到70%”属于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中的
- A.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 B.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 C.反感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 D.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 E.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上表述属于最高层次效果的是
- A.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B.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 C.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 D.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 E.注销执业医师注册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
- A.孙思邈
- B.白求恩
- C.张仲景
- D.希波克拉底
- E.杨泉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说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此话出自( )语
- A.组胺中毒
- B.河豚鱼中毒
- C.麻痹性贝类中毒
- D.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 E.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 A.限制尽快出售
- B.加热处理后出售
- C.冷冻处理后出售
- D.加碱处理后出售
- E.禁止出售
- A.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
- B.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
- C.不分解氨基酸、不产生胺类
- D.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
- E.不分解脂肪酸、不产生过氧化物
- A.二级新鲜度
- B.即将腐败,应限期出售
- C.受到肠道致病菌的严重污染
- D.受到粪便的近期污染
- E.食品清洁状态不良
- A.铁蛋白
- B.血清铁
- C.血红蛋白
- D.红细胞压积
- E.总铁结合力
- A.二价铁多
- B.三价铁多
- C.卟啉铁
- D.有机酸太高
- E.蛋白质不足
- A.必需氨基酸不足
- B.维生素A缺乏
- C.维生素PP缺乏
- D.必需脂肪酸缺乏
- E.维生素C缺乏
- A.产量相等
- B.产量减少
- C.产量微小增加
- D.产量中等程度增加
- E.产量明显增加
- A.苯海拉明+10%葡萄糖酸钙
- B.美兰+维生素C
- C.抗生素+维生素C
- D.亚硝酸异戊酯+硫代硫酸钠
- E.二巯基丙醇
- A.赖氨酸
- B.叶酸
- C.生育酚
- D.硫胺素
- E.核黄素
- A.抗胰蛋白酶
- B.抗生物素
- C.胆固醇
- D.卵黄高磷蛋白
- E.磷脂
- A.维生素B<SUB>1 </SUB>B.维生素B<SUB>2 </SUB>C.维生素A
- D.烟酸
- E.维生素B<SUB>12 </SUB>
- A.核黄素缺乏
- B.癞皮病
- C.多发性神经炎
- D.脚气病
- E.维生素B<SUB>6</SUB>缺乏
- A.立即隔离病猪
- B.立即宰杀病猪
- C.立即给健康猪预防注射
- D.立即宰杀整栏猪
- E.立即治疗病猪
- A.设对照组
- B.设参考酪蛋白组
- C.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
- D.实验时间不少于15天
- E.计算方法正确
- A.补充碳水化合物
- B.补充优质蛋白质
- C.补充铁制剂
- D.补充铁与维生素C
- E.补充高热能食物
- A.高出生、高死亡、低寿命
- B.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
- C.高出生、低死亡、高寿命
- D.低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
- E.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
- A.如实向其母陈述病情
- B.先告知其母真情,再向患者解释
- C.说服患者,让其自己告诉其母实情
- D.为患者保密
- E.以上都不是最佳方案
- A.应激
- B.激情
- C.抑郁
- D.兴奋
- E.恐怖
- 38
-
集合调查法的主要缺点是
- A.漏填常有发生
- B.被调查者间的影响会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倚
- C.受调查员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影响 (访问偏差)
- D.需较多人员、经费和时间
- E.无法控制答卷环境
-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 A.请家长或学校所在社区的组织团体,参与学校的健康计划
- B.培训师生预防疾病的技能
- C.对学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
- D.安排健康教学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服务活动
- E.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改造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
- A.电视为主
- B.小册子、小报为主
- C.有线广播为主
- D.小学的健康教育课为主
- E.黑板报为主
- A.健康目标
- B.态度目标
- C.价值观目标
- D.行为目标
- E.教育目标
- A.佝偻病初期
- B.佝偻病活动早期
- C.佝偻病活动期
- D.佝偻病恢复期
- E.佝偻病后遗症期
- A.一年内儿童照料者备餐前洗手率提高25%
- B.(认知目标)半年内儿童照料者关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对儿童健康威胁严重性的认识正确率提高30%
- C.(行为目标)一年内儿童餐具清洁率提高20%
- D.一年内降低目标社区五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生率
- E.半年内儿童照料者关于儿童肠道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正确率提高 30%
- A.预防早产,注意保暖
- B.预防早产,注意喂养
- C.防止感染,注意护理
- D.避免窒息,防止感染
- E.保持较高的室内温度
- A.状腺素
- B.孕激素
- C.雌激素及孕激素
- D.雄激素
-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A.胎盘娩出不全
- B.宫缩乏力
- C.软产道裂伤
- D.凝血功能障碍
- E.胎盘粘连
- A.一般为100ml,最多不超过200ml
- B.一般为100ml,最多不超过300ml
- C.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 D.一般为3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 E.一般为400ml,最多不超过500ml
- A.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B.卫生防疫站
- C.技术监督部门
- D.卫生行政部门
- E.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
- A.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 B.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 C.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
-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 E.以上都不是
- A.炭疽与布氏杆菌病
- B.登革热与流行性出血热
- C.艾滋病与梅毒
- D.霍乱与鼠疫
- E.肺结核病与麻风病
- A.4卡/克(0.0167千焦耳/克)
- B.4千卡/克(16.7千焦耳/克)
- C.9卡/克(0.0377千焦耳/克)
- D.9千卡/克(37.7千焦耳/克)
- E.以上都不是
- A.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 B.胎儿患遗传性疾病
- C.胎儿有缺陷
- D.孕妇患传染病
- E.以上都不是
- 54
-
食品卫生标准是
- A.评价食品卫生指标的方法
- B.评价卫生管理办法的措施
- C.评价卫生检验方法的程序
- D.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依据
- E.评价食品毒理学的安全性
- A.总水分
- B.结合水
- C.游离水
- D.可蒸发水
- E.可流动水
- 56
-
机体必要的氮损失包括
- A.粪氮加尿氮
- B.粪代谢氮加尿氮
- C.粪氮加尿内源性氮
- D.粪代谢氮加粪氮
- E.粪代谢氮加尿内源性氮
- A.15%~20%
- B.20%~25%
- C.25%~30%
- D.10%~15%
- E.145~18%
- A.二甲基亚硝胺
- B.甲醇
- C.河豚毒素
- D.黄曲霉毒素
- E.大肠杆菌
- 59
-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 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 C.各种必需氨基酸构成比
-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
- E.限制氨基酸的构成比
- A.感染型
- B.毒素型
- C.混合型
- D.内毒素型
- E.肠毒素型
- A.同性间性传播
- B.异性间性传播
- C.血液传播
- D.母婴传播
- E.共用注射器具吸毒
- 62
-
食物中毒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 A.查清潜伏期及发病中毒人数
- B.查清中毒的人数及发病症状
- C.查清中毒食物及其残留情况
- D.查清是否为食物中毒及中毒原因
- E.查清责任者并收集处罚依据
- A.蛋白质的含量
- B.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 C.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 D.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 E.氮平衡试验
- A.植物血凝素
- B.类秋水仙碱
- C.3-硝基丙酸
- D.皂素
- E.龙葵素
- 65
-
混溶钙池是指
- A.人体内所有钙的总称
- B.除存在于骨骼和牙齿外的钙
- C.与柠檬酸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钙
- D.以离子状态存在的钙
- E.包括离子状态和与柠檬酸、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钙
- 66
-
人体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是
- A.钙
- B.锌
- C.铜
- D.铁
- E.钼
- 67
-
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除了
- A.乳糖
- B.1,25-(OH)<SUB>2</SUB>VD<SUB>3 </SUB>C.酸性条件
- D.脂肪酸
- E.氨基酸
- A.碳水化合物
- B.脂肪
- C.蛋白质
- D.硫胺素
- E.核黄素
- A.肾
- B.胃肠
- C.肺
- D.肝
- E.神经系统
- 70
-
血清中叶酸水平一般是反映
- A.机体营养状态
- B.近期摄人情况
- C.机体储存水平
- D.肝内储存情况
- E.以上都不是
- A.溶血性贫血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红细胞数量减少
- D.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 E.以上都不是
- 72
-
严重蛋白质缺乏可造成
- A.Kwashiorkor
- B.Marasmus
- C.口腔-生殖综合征
- D.侏儒症
- E.佝偻病
- A.钙
- B.镁
- C.磷
- D.铜
- E.铁
- A.钙、铁、锌
- B.硒、碘、钠
- C.钾、铜、氟
- D.碘、磷、铁
- E.铬、碘、硒
- 75
-
与影响钙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 A.草酸盐
- B.植酸盐
- C.脂肪消化不良
- D.膳食纤维
- E.胆固醇
- A.维生素B<SUB>1 </SUB>B.维生素B<SUB>2 </SUB>C.维生素E
- D.维生素A
- E.叶酸
- A.胱氨酸、酪氨酸
- B.酪氨酸、胱氨酸
- C.甲硫氨酸、酪氨酸
- D.酪氨酸、甲硫氨酸
- E.胱氨酸、甲硫氨酸
- 78
-
基础代谢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 A.性别
- B.年龄
- C.气候
- D.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 E.瘦体质
- A.粗纤维代表膳食纤维含量
- B.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类
- C.所有纤维作用相同
- D.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
- E.香蕉、土豆中不含膳食纤维
- A.游离原卟啉浓度
- B.红细胞压积
- C.血清铁蛋白浓度
- D.转铁蛋白饱和度
- E.血清铁
- 81
-
热能密度最高的营养素是
- A.脂肪
- B.单糖
- C.碳水化合物
- D.各类蛋白质
- E.动物蛋白质
- A.先切后洗
- B.先洗后切
- C.慢火煮熬
- D.加大用水量
- E.延长浸泡时间
- A.食物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 B.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 C.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
- D.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 E.以上都不是
- 84
-
对矿物质错误的认识是
- A.机体中含量小于0.01%(100mg/kg体重)者为微量元素
- B.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
- C.目前已确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共有14种
- D.人体能将过量摄入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故过量摄入对健康无害
- E.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
- A.归属与爱
- B.自我实现
- C.尊重
- D.安全
- E.生理
- A.表达
- B.分析
- C.指导
- D.倾听
- E.同情
- 87
-
关于性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人格的核心
- B.主要由遗传决定
- C.受人的意识倾向性制约
- D.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 E.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
- A.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 B.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 C.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 D.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 E.以上都是
- A.弗洛伊德
- B.卡特尔
- C.马斯洛
- D.罗杰斯
- E.巴甫洛夫
- 90
-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
- A.保持时间在0.25~1秒
- B.大脑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
- C.记忆容量7±2个记忆单位
- D.主要以词为媒介进行编码
- E.有鲜明的形象性
- A.临床观察法
- B.实验法
- C.心理测验法
- D.评定量表法
- E.以上都不对
- 92
-
社区构成的要素有
- A.有聚居的一群人和一定的地域
- B.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 C.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
- D.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
- E.以上要素都必须具备
- A.高血压
- B.支气管炎
- C.冠心病
- D.恶性肿瘤
- E.偏头痛
- A.如果信度不好,就无法获得好的效度
- B.如果信度好,效度就必定好
- C.尽管信度好,但有时效度不见得好
- D.一份好的问卷首先必须具备好的信度,才有可能获得好的效度
- E.有时效度与信度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 95
-
老年负担系数是
- A.60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数×100%
- B.65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数×100%
- C.65岁及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数× 1005
- D.60岁及以上人口/15~64岁人口数× 100%
- E.65岁及以上人口/14岁及以下人口数×100%
- 96
-
ASHA指标是
- A.评价人口健康的生理学指标
- B.评价人口健康的心理学指标
- C.评价人口健康的生存健康指标
- D.评价人口健康的生命长度指标
- E.评价人口健康的综合指标
- A.近亲结婚
- B.车祸
- C.糖尿病
- D.吸烟
- E.空气污染
- 98
-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保护生活环境与劳动环境
- B.保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C.保护老年人健康长寿
- D.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 E.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 A.生物学因素
- B.环境因素
- C.生态因素
- D.行为生活方式
- E.卫生服务
- 100
-
社会因素影响人类健康主要是通过
- A.躯体感受起作用
- B.人际感受起作用
- C.社会感受起作用
- D.教育感受起作用
- E.心理感受起作用
- 101
-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为社区群众提供
- A.基本医疗服务
- B.预防保健服务
- C.病后康复服务
- D.专科服务
- E.上述A、B、C三项
- A.效度
- B.信度
- C.可行性
- D.真实性
- E.是否有逻辑错误
- 103
-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是指
- A.从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B.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C.从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D.从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E.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A.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 B.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 C.伦理文化和道德文化
- D.规范文化和智能文化
- E.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
- 105
-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
- A.病人
- B.老年人
- C.社区内的全体人群
- D.妇女、儿童
- E.残疾人
- A.医师的权利
- B.患者的权利
- C.护士的权利
- D.病人家属的权利
- E.医院的权利
- A.尊重胚胎的原则
- B.禁止一切形式的商业活动的原则
- C.不论是否用于科研,对胚胎的所有者予以保密的原则
- D.安全有效的原则
- E.知情同意的原则
- A.不伤害原则是说对病人绝对不能造成伤害
- B.有利原则和尊重原则冲突时要以对病人有利为最终标准
- C.尊重原则是说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作出的一切决定
- D.不伤害原则是指对病人心理不造成伤害
- E.双重效应是不伤害原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A.在道德上前者不易被接受,争论大;后者在道德上易被接受,而且在实践中有所实施
- B.前者采取人工的方式提前结束生命,后者不采取人工手段干预生命
- C.前者不人道,后者人道
- D.前者是杀人,后者是助人
- E.前者的死亡过程短,安乐;后者的死亡过程长,不安乐
- A.有益于科研的原则
- B.知情同意的原则
- C.尊重病人的原则
- D.保守秘密的原则
- E.有利于病人的原则
- A.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
- B.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的原则
- C.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原则
- D.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
- E.“病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 112
-
关于人体实验的第一个伦理学文献是
- A.《赫尔辛基宣言》
- B.《纽伦堡法典》
- C.《日内瓦宣言》
- D.《东京宣言》
- E.《夏威夷宣言》
- A.经常参加有氧健身活动
- B.相信合理膳食有利防病
- C.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 D.知晓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 E.愿意接受健康指导
- A.五W传播模式
- B.施拉姆传播模式
- C.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 D.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 E.经典的传播过程的文字模式
- A.社会诊断
- B.流行病学诊断
- C.行为与教育诊断
- D.执行系统诊断
- E.管理与政策诊断
- A.有关高血压知识的变化
- B.测量血压技能的变化
- C.饮食行为的变化
- D.高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 E.以上都不是
- A.确定或推测与目标人群主要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及影口向因素
- B.不属于健康教育活动的步骤
- C.将为决定干预目标、策略和方法,提供基本依据
- D.同计划制定一起被称为“计划设计”
- E.是健康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关键
- 118
-
下列哪一项有关艾滋病的描述不正确
- A.艾滋病是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 B.艾滋病是不可以预防的疾病
- C.艾滋病是一种行为病
- D.艾滋病尚无法治愈
- E.艾滋病是后天性疾病
- A.形成评价
- B.过程评价
- C.效果评价
- D.总结评价
- E.结局评价
- 120
-
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 A.致病性行为
- B.不良生活习惯
- C.高危险行为
- D.不良疾病行为
- E.预警行为
- A.受传者-信息-媒介-传播者-效果
- B.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传者-效果
- C.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 D.受传者-媒介-信息-传播者-效果
- E.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媒介-效果
- A.身高
- B.体重
- C.身高体重指数
- D.身高胸围指数
- E.身高标准体重
- 123
-
生长轨迹现象主要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遗传因素
- B.内分泌
- C.营养
- D.气候
- E.疾病
- A.知识
- B.态度
- C.行为
- D.价值观
- E.信念
- 125
-
关于婴儿期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极为迅速
- B.对蛋白质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
- C.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健全
- D.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紊乱
- E.对传染病的免疫力较新生儿期增强
- A.合理烹调,减少营养素损失
- B.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儿童达到膳食平衡
- C.合理搭配各类食品,以刺激儿童食欲
- D.早餐和午餐应安排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
- E.儿童每餐进餐时间应为20~30分钟
- 127
-
儿童发育成熟意味着
- A.身高体重达到成人水平
- B.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机体达到成人水平
- C.骨骼、牙齿钙化基本完成
- D.男孩出现遗精,女孩月经初潮发生
- E.以上都不对
- A.曲线图法
- B.相关回归法
- C.体型图法
- D.等级评价法
- E.年增加百分率
- A.8~10岁
- B.10~12岁
- C.11~13岁
- D.13~15岁
- E.15~17岁
- 130
-
WHO规定的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 A.10~20岁
- B.9~15岁
- C.12~18岁
- D.13~20岁
- E.12~15岁
- 131
-
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对身高的影响是
- A.遗传因素决定了一切
- B.遗传赋予了生长的潜力,环境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 C.基因决定了最终身高
- D.营养决定了最终身高
- E.体育锻炼决定最终身高
- A.1周
- B.2周
- C.3周
- D.1个月
- E.3个月
- 133
-
更年期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变化
- A.雌激素下降,孕激素升高,GnRH升高
- B.雌激素下降,孕激素下降,GnRH升高
- C.FSH升高,LH升高,GnRH下降
- D.雌激素升高,孕激素升高,FSH下降
- E.雌激素下降,孕激素下降,GnRH下降
- A.左侧卧位
- B.严格限制盐的摄入
- C.给予降压药
- D.预防低钙
- E.预防和纠正贫血
- A.胎儿性别
- B.胎儿孕龄
- C.孕母血压
- D.孕母并发症
- E.多胎
- 136
-
孕早期是指
- A.孕8周以前
- B.孕12周以前
- C.孕12周以后
- D.孕16周以内
- E.孕20周以内
- A.20周后
- B.24周后
- C.28周后
- D.38周后
- E.26周后
- 138
-
孕妇学校的授课对象应包括
- A.孕妇
- B.孕妇及其同事
- C.孕妇及其家属
- D.家属
- E.家属及其同事
- A.严重遗传性疾病
- B.指定传染病
- C.全身各器官的疾病
- D.有关精神病
- E.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或畸形
- A.滴虫性阴道炎
- B.艾滋病
- C.淋病
- D.梅毒
- E.麻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