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水泥稳定类
- B.石灰稳定类
- C.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 D.水泥粉煤灰类
- E.粉煤灰稳定类
- A.级配砾石基层
- B.填隙碎石基层
- C.级配碎石基层
- D.满足要求的级配天然砂砾基层
- E.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 A.干燥
- B.中湿
- C.潮湿
- D.过湿
- E.湿润
- A.直接灌浆法
- B.扩缝灌注法
- C.抹划修补法
- D.全深度补块法
- E.条带罩面法
- A.墩身强度
- B.基底应力
- C.偏心
- D.桥墩的稳定性
- E.地基稳定性
- A.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明敷设
- B.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暗敷设
- C.绝缘导线架空敷设
- D.绝缘电缆埋地敷设
- E.电缆线架空明敷设
- A.混合工作队法、部门控制式、矩阵制施工
- B.顺序作业法、平行作业法、平行顺序作业法
- C.流水作业法、网络计划法、平行流水作业法
- D.人工作业法、机械化施工方法、半机械化施工方法
- E.事业部制、直线职能制、混合工作队式
- A.暗沟
- B.渗井
- C.排水沟
- D.边沟
- E.拦水带
- A.整体性好
- B.整体性差
- C.埋置深度大
- D.埋置深度小
- E.布置形式少
- A.钻爆开挖
- B.直接应用机械开挖
- C.静态破碎法开挖
- D.钢钎炮法开挖
- A.拦截、排除地表水
- B.重锤夯实
- C.强夯法
- D.挤密法
- E.预压法
- A.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
- B.保持土体稳定或加强路基强度和稳定性
- C.防护边坡在水温变化条件免遭破坏
- D.减轻水流对河岸或路基的冲刷
- A.高速公路
- B.单跨跨度小于100m的桥梁工程施工
- C.长度2000m的隧道工程
- D.各种桥梁
- A.项目建议书
- B.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
- C.编制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
- D.工程量计算
- A.混凝土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 B.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件的试验
- C.锯缝时间和养生的掌握
- D.施工缝留设和接缝时间的掌握
- A.拦水带
- B.排水沟
- C.渗沟
- D.检查井
- A.组合式桥台
- B.背撑式桥台
- C.齿槛式桥台
- D.空腹式桥台
- A.修建在岩层中的隧道,称为岩石隧道
- B.修建在土层中的隧道,称为软土隧道
- C.软土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立交,故称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 D.埋置较浅的隧道一般采用暗挖法施工
- A.2m直尺
- B.3m直尺
- C.经纬仪
- D.水准仪
- A.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会议电视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 B.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 C.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 D.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数字同步时钟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通信电源系统、光电缆工程及通信管道工程
- A.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而工期最短
- B.同样的质量标准而生产要素投入最少
- C.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同样的质量标准,操作安全性最好
- D.同样的质量标准而生产要素投入最多
- A.A、B、C
- B.C(PE)
- C.A、(N)、B、C
- D.A(BC)(N)(PE)
- A.用经纬仪每跨查3处
- B.用水准仪每跨查5处
- C.用经纬仪每跨查5处
- D.用水准仪每跨查3处
- A.20cm
- B.30cm
- C.40cm
- D.50cm
- A.沥青
- B.矿料
- C.粗集料
- D.纤维稳定剂
- A.振动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 B.新浇混凝土时对侧面模板的压力
- C.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 D.新浇混凝土的重力
- A.换填土
- B.丁坝
- C.护面墙
- D.框格防护
- A.抹面防护
- B.框格植草防护
- C.喷浆防护
- D.喷射混凝土防护
- A.需加铺磨耗层的旧沥青路面
- B.有裂缝的旧沥青路面
- C.需加铺磨耗层的新建沥青路面
- D.需加铺沥青面层的旧有沥青路面
- A.每300根至少选择3根作为1组
- B.每30根至少选择3根作为1组
- C.每3根至少选择1根作为1组
- D.每300根至少选择30根作为1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