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专业考试-下午)模拟试卷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

假定预应力钢筋中的预加力为720.6kN,计算开裂弯矩为(  )。

  • A.467.89kN·m
  • B.426.65kN·m
  • C.459.05kN·m
  • D.442.23kN·m
19

高耸结构设计时,以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  )是不正确的。

  • A.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该点离地高度的1/100
  • B.在各种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出现裂缝,以防钢筋锈蚀
  • C.在各种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要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
  • D.对有工艺要求的高耸结构,需控制塔身的转角
20

下列(  )情况不属于高耸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

  • A.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 B.不均匀日照下的设备所在层的塔身转角
  • C.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
  • D.小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
21

高耸结构设计时,下列(  )不是偶然组合的极限状态表达式确定原则。

  • A.只考虑一种偶然作用与其他可变荷载组合
  • B.偶然作用的代表值不应乘分项系数
  • C.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代表值
  • D.当偶然荷载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当偶然作用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分项系数取1.20
24

淤泥的天然含水量w和孔隙比e的数值下列(  )项正确。

  • A.w>w<SUB>L</SUB>;e≥1.5
  • B.w>w<SUB>L</SUB>;e≤1.5
  • C.w≥w<SUB>P</SUB>;e≥1.5
  • D.w<w<SUB>P</SUB>;e≤1.5
25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与下列(  )项值接近。

  • A.46.7 kN/m<SUP>2</SUP>
  • B.55.4 kN/m<SUP>2</SUP>
  • C.64.33 kN/m<SUP>2</SUP>
  • D.73.8 kN/m<SUP>2</SUP>
26

下列(  )项物理指标不属于计算指标。

  • A.密度ρ
  • B.干密度ρ<SUB>d</SUB>
  • C.孔隙比e
  • D.饱和度S<SUB>r</SUB>
27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与下列(  )项值接近。

  • A.137.3 kN/m<SUP>2</SUP>
  • B.147.8 kN/m<SUP>2</SUP>
  • C.156.9 kN/m<SUP>2</SUP>
  • D.169.3 kN/m<SUP>2</SUP>
28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压力与下列(  )项值接近。

  • A.48.4 kN/m<SUP>2</SUP>
  • B.59.2 kN/m<SUP>2</SUP>
  • C.156.9 kN/m<SUP>2</SUP>
  • D.169.3 kN/m<SUP>2</SUP>
29

e=0.85时的基底压力最大值与下列(  )项值接近。

  • A.387.5 kN/m<SUP>2</SUP>
  • B.393.6 kN/m<SUP>2</SUP>
  • C.400.1 kN/m<SUP>2</SUP>
  • D.409.1 kN/m<SUP>2</SUP>
30

持力层承载力设计值与下列(  )项值接近。

  • A.251.7 kN/m<SUP>2</SUP>
  • B.259.6 kN/m<SUP>2</SUP>
  • C.269.5 kN/m<SUP>2</SUP>
  • D.276.3 kN/m<SUP>2</SUP>
40

试问,对夹心墙中连接件或连接钢筋网片作用的下述理解,其中(  )项有误。

  • A.协调内外叶墙的变形并为叶墙提供支持作用
  • B.提高内叶墙的承载力、增大叶墙的稳定性
  • C.防止叶墙在大变形下失稳,提高叶墙的承载能力
  • D.确保夹心墙的耐久性
41

墙底截面破坏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与下列(  )组数据最为接近。

  • A.1.82kN·m,21.5kN
  • B.1.82kN·m,19.74kN
  • C.1.21kN·m,13.34kN
  • D.1.57kN·m,19.74kN
42

下列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砖砌体房屋底层的构造柱,必须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以下500mm处进行锚固
  • B.多层内走廊房屋,局部加强的圈梁,8度区最大间距为11m
  • C.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筋与承重墙拉结
  • D.水平配筋的抗震砖墙,配筋率宜为0.07%~0.2%
54

如下图所示由混凝土翼板与钢梁通过弯起钢筋连接件组成简支组合梁,其连接件布置是(  )。

  • A.完全正确
  • B.全部错误
  • C.左边正确、右边错误
  • D.左边错误、右边正确
55

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破坏。

  • A.脆性
  • B.弹性
  • C.塑性
  • D.低周高应变
56

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  )无影响。

  • A.变形
  • B.静力强度
  • C.疲劳强度
  • D.整体稳定性
57

在改建、扩建或加固工程中以静载为主的结构,其同一接头同一受力部位上,允许采用(  )。

  • A.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承压型连接混用的连接
  • B.高强度螺栓与普通螺栓混用的连接
  • C.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与侧角焊缝或铆钉的混用连接
  • D.普通螺栓与铆钉的混用连接
58

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主要区别是(  )。

  • A.摩擦面处理不同
  • B.材料不同
  • C.预拉力不同
  • D.设计计算不同
6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腹板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不满足要求
  • B.腹板局部稳定性与受压翼缘局部稳定都不满足要求
  • C.腹板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也满足要求
  • D.腹板局部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受压翼缘局部稳定满足要求
66

混凝土房屋进行结构设计布置时,以下考虑(  )项为错误。

  • A.加强屋顶楼面刚度对增大房屋伸缩缝间距有效
  • B.在温度变化影响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增大伸缩缝间距有效
  • C.温度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要求
  • D.对有抗震要求的影剧院在主体与侧边附属房间可不设置防震缝
68

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σcon应按(  )确定。

  • A.按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
  • B.能使抗裂度越高越好
  • C.愈高愈好,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 D.按承载力大小计算
76

当平面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用分层法作简化计算时,顶层框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若用弯矩分配法求顶层梁的弯矩时,试问弯矩分配系数μBA和μBC最接近下列(  )项数值。

  • A.μ<SUB>BA</SUB>=0.36;μ<SUB>BC</SUB>=0.18
  • B.μ<SUB>BA</SUB>=0.18;μ<SUB>BC</SUB>=0.36
  • C.μ<SUB>BA</SUB>=0.46;μ<SUB>BC</SUB>=0.18
  • D.μ<SUB>BA</SUB>=0.36;μ<SUB>BC</SUB>=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