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关于期限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规定日历上的某一确定时间点
  • B.规定在合理期限内给予答复的,“合理期限”就是一个确定期限
  • C.规定一定的时问段为期限
  • D.规定某一必然发生的特定事件的发生时刻
  • E.规定以当事人提出请求的时间为准
2

担保物权的特征包括(  )。

  • A.担保物权具有不可分性
  • B.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
  • C.担保物权具有价值权性
  • D.担保物权具有限制性
  • E.担保物权具有法定性,.
3

时效制度的意义包括(  )。

  • A.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 B.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 C.维护资源的有序利用
  • D.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 E.有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处理纠纷
4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包括(  )。

  • A.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中的相互对价给付义务
  • B.双方当事人的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
  • C.当事人双方互相负有债务且有先后履行顺序
  • D.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到清偿期
  • E.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6

行政法的作用包括(  )。

  • A.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权力
  • B.行政法控制国家权力范围和运行的国家根本法
  • C.行政法是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法律
  • D.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 E.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
7

通常应予完全补偿的根据包括(  )。

  • A.财产保障本身
  • B.负担平等标准
  • C.按照客观、公正、妥当的补偿计算基准计算
  • D.根据公共需求、国库能力,给予补偿
  • E.以市场标准和竞争标准为根据的现有市场秩序
8

无权代理的特征有(  )。

  • A.行为人以他人的名义独立对第三人为意思表示,其行为符合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 B.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是确定的
  • C.无权代理行为的绝对不能产生代理的法律后果
  • D.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是不确定的,并非绝对不能产生代理的法律后果
  • E.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
9

国家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特殊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

  • A.国家享有的从事某些民事活动的能力由家专有,不能由任何公民和法人所享有
  • B.国家不能享有专属于公民和法人的民事能力
  • C.法律对公民和法人民事能力的限制一般不适用于国家
  • D.人格权、法人的名称权等,国家依其自身的性质可以享有
  • E.国家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由国家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确定
10

一般而言,合同内容的变更可以在(  )等方面进行。

  • A.损害赔偿金的变更
  • B.价款或酬金的增减
  • C.标的物品质的改变
  • D.标的物数量的增减
  • E.合同标的变更
11

法人的特征包括(  )。

  • A.法人是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社会组织
  • B.法人是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成立的
  • C.法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D.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
  • E.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12

国家赔偿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的情形包括(  )。

  • A.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 B.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 C.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 D.造成公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恐吓行为
  • E.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13

我国民法统一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基于社会王义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需要的前提是(  )。

  • A.独立商品的所有者
  • B.交换双方一方承认对方的所有权
  • C.商品交换只能是经营者一方的意志行为
  • D.交换双方彼此承认对方的所有权
  • E.商品交换只能是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
14

造成第三人误信表见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原因包括(  )。

  • A.被代理人以推定方式使第三人信赖他人为自己的代理人
  • B.被代理人将有证明代理权存在的文件交给他人,第三人信赖此文件
  • C.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而不制止,使第三人误认其有代理权
  • D.代理关系终止后,被代理人未公示代理关系终止,造成第三人不知代理关系终止
  • E.代理人超越代理权实施代理行为,第三人误信其代理行为在代理权之内
15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引起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定事由有(  )。

  • A.起诉
  • B.占有被他人侵害或占有物遗失而未能依法回复其占有
  • 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 D.以请求、通知和催告等方式主张权利
  • E.占有人承认权利人的权利
16

表见代理的成立要件包括(  )。

  • A.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权
  • B.第三人善意
  • C.客观上存在使第三人相信表见代理人有代理权的理由,即存在所谓的“外表授权”
  • D.表见代理人与第三人实施的代理行为除不具备代理权要件外,须具备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有效要件
  • E.表见代理权的行使受法律规定的直接制约
17

要约邀请的典型形式有(  )。

  • A.寄送的价目表
  • B.拍卖公告
  • C.招标公告
  • D.招股说明书
  • E.投标书
18

关于合同转让的法律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合同转让是合同主体的变更’
  • B.合同的转让会使合同当事人和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发生变化
  • C.合同转让是一种合法行为
  • D.合同转让后,第三人可能取代转让人的地位成为合同的当事人一方
  • E.合同转让时,当事人一方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20

关于承诺撤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承诺的撤回没有限制
  • B.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 C.承诺一经作出,就能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
  • D.只有以书面通知形式和口头形式作出的承诺才有可能撤回
  • E.承诺的撤回,是指在发出承诺后,承诺生效前,受要约人宣告收回所发出的承诺,取消 其效力的行为
21

时效产生的基础是(  )。

  • A.一定的事实状态存在
  • B.该事实状态可持续
  • C.一定的事实依据存在
  • D.该事实状态持续达一定的期间
23

《民法通则》规定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  )。

  • A.民事行为的内容不具备善良风俗的无效
  • B.行为的内容违背社会公德的无效
  • C.民事行为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
  • D.行为的内容违反法律的无效
25

我国行政程序需要公开的内容不包括(  )。

  • A.行政信息公开
  • B.行政过程公开
  • C.行政期限公开
  • D.行政决定公开
30

行政法是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法律,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 A.依法行政
  • B.保障公民权利
  • C.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
  • D.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32

大多数的合同都属于(  )。

  • A.双务法律行为
  • B.单务法律行为
  • C.有偿法律行为
  • D.无偿法律行为
33

行政许可通常的决定程序不包括(  )。

  • A.选举决定程序
  • B.上级机关决定程序
  • C.当场决定程序
  • D.限期作出决定程序
35

听证的具体程序步骤一般为(  )。

  • A.申请—通知有关事项—举行听证—听取陈述和申辩—决定
  • B.申请—受理—通知有关事项—举行听证—决定
  • C.申请—受理—组织听证—听取陈述和申辩—决定
  • D.申请—组织听证—通知有关事项—举行听证—决定
37

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法规、规章草案审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是否在本机关的权限范围内,是否有越权或滥用职权的现象
  • B.是否符合上报手续以及有关资料,说明是否齐备
  • C.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上一层次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 D.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强制性和指令性
38

关于行政责任的转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行政责任的转继是法定的,不是由行为人自行决定的
  • B.行政责任的转继应当公开明确,否则就会失去有效监督
  • C.从主体条件上看,行政责任的转移人和继受人限于法律事实
  • D.只能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发生行政责任的转继
39

关于违约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违约责任只在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产生
  • B.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不能作为合同的履行主体
  • C.在违约责任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如赔礼道歉一类的非财产性责任
  • D.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义务的刑事法律责任
43

被代理人追认权的行使方式为(  )。

  • A.公告和起诉
  • B.明示和默示
  • C.催告和请求
  • D.推定和通知
45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路径不包括(  )。

  • A.增加行政补偿程序
  • B.扩展行政补偿范围
  • C.明晰行政补偿原则
  • D.提高行政补偿标准
46

关于抵押权的消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物权消灭而导致抵押权消灭,如标的物灭失、标的物被征
  • B.债权人行使抵押权而导致了抵押权的消灭
  • C.债权因清偿、免除等原因消灭时,抵押权也消灭
  • D.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
47

财产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有重要地位,其种类不包括(  )。

  • A.继承法律关系
  • B.合同法律关系
  • C.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 D.人格权法律关系
48

我国(  )人民政府不设职能部门。

  • A.省级
  • B.市级
  • C.县级
  • D.乡镇
50

我国国家赔偿立法确定的归责原则为(  )。

  • A.违法原则
  • B.无过错原则
  • C.过错原则
  • D.补偿原则
56

以所涉及的行政行为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程序分为(  )。

  • A.主动行政程序与依申请行政程序
  • B.主要行政程序与次要行政程序
  • C.法定行政程序与惯用行政程序
  • D.抽象行政行为程序与具体行政行为程序
58

关于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 B.可以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 C.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 D.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61

当事人中只属于原告享有的诉讼权利的是(  )。

  • A.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 B.放弃、变更、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 C.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
  • D.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
62

对引起行政补偿的合法行为,不应理解为(  )。

  • A.结果合法
  • B.目的合法
  • C.程序合法
  • D.形式合法
64

最具证明力的书面形式是(  )。

  • A.审核登记形式
  • B.公告形式
  • C.鉴证形式
  • D.公证形式
65

关于取得时效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取得时效使原权利人对物的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归于消灭
  • B.取得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 C.取得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消灭,而是变成一种不受法律强制力保护的所谓“自然债权”
  • D.取得时效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67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包括(  )。

  • A.标的
  • B.价款或者报酬
  • C.当事人的单位
  • D.当事人的住所
68

我国设立浮动抵押必须符合的条件不包括(  )。

  • A.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非农业生产者的自然人都可以设立浮动抵押
  • B.设立浮动抵押的财产限于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 C.设立浮动抵押要有书面协议,写明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履行期问、抵押财产的范围、实现抵押的条件等
  • D.实现抵押权的条件是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事由
69

行政责任通常因行政当局的(  ),而产生且应由国家予以赔偿或补偿。

  • A.侵权或违约
  • B.无效或撤销
  • C.失职或越权
  • D.失职或违约
70

时效期间中断的效力是(  )。

  • A.将因法定事由引起中止的时间不计入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前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
  • B.引起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失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C.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对权利人的权利给予保护的一种专属权力
  • D.使原权利人对物的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归于消灭
71

根据(  ),可以将物权划分为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

  • A.物矧之变动是否经登记
  • B.物权的发生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 C.物极之存续有无期限
  • D.标的物种类的不同
73

关于要约的撤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通知发出之前,要约人取消该要约的行为
  • B.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 C.要约撤销的唯一条件是应当以通知形式作出
  • D.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74

权利是指使行政相对人能够实施某种行为,如(  )。

  • A.依法发放社会保障金,给予行政奖励
  • B.颁发营业执照使其获得经营的资格
  • C.授予律师资格
  • D.颁发驾驶执照,使其可以驾车,其他任何人非经法律规定不得干预
75

依民事法律行为与其原因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  )。

  • A.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 B.有因法律行为和无因法律行为
  • C.主行为和从行为
  • D.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
76

下列不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是(  )。

  • A.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
  • B.交通警察机关依法处罚违章行为的行为
  • C.民政部门发放抚恤金的行为
  • D.城市管理部门依法处罚非法商贩的行为
80

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  )。

  • A.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B.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
  • C.解决当事人之间的行政争议
  • D.依法正确行使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