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对土地拥有的最完全的、最绝对的土地权利
- B. 永佃权是指为自己土地的便利在他人土地上所设定的权利
- C. 地役权又称为永租权和永借权,是按年向土地所有权人交付租金而长期或永久地使 用、收益其不动产的权利
- D. 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建筑房屋的权利
- E. 信托特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债权人约定在债主清偿时返还原物
- A. 建设用地使用权
- B. 承包经营权
- C. 地上权
- D. 地役权
- E. 凭借权
- A. 发布拍卖公告
- B. 有意受让人索取有关文件,办理竞拍手续
- C. 按合同约定付清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 D. 在指定地点竞拍,时间随竞拍人员视情况而定
- E. 签订拍卖合同
- A. 书面道歉
- B. 停止侵害
- C. 排除妨碍
- D. 退还所侵占的土地
- E. 拆除侵权的建筑物
- A. 自然垄断的行业
- B. 提供服务的行业
- C. 交通运输业
- D. 基础性行业企业
- E.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 A. 准物权
- B. 物权
- C. 名誉权
- D. 债权
- E. 知识产权
- A. 役权系指为供地人动产的使用或便利而对一个动产所加的负担
- B. 役权并不为某一不动产对另一不动产建立优越的地位
- C. 对不动产的使用和权利限制问题的规定,将役权和地役权视作同一概念,没有按传统民法典的规定将役权分为地役权和人役权
- D. 为了满足需役地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需要,并对地役权的享有、行使进行限制,较为全面、合理、科学
- E. 地役权发生在两个动产所有人之间
- A.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 B. 本集体经济组织单位
- C.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
- D.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个人
- E.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团体企业
- A. 地役权,以继续且表见者为限,因时效而取得
- B. 共有人之一因时效取得地役权时,其他共有人亦取得该地役权
- C. 行使地役权共有人有数人时,虽对其中一人有时效停止原因,但时效仍为各共有人进行
- D. 共有人之一因时效取得地役权时,其他共有人不能取得该地役权
- E. 对共有人的时效中断,除非刘行使地役权的各共有人为之,不发生效力
- A. 挂牌主持人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挂牌截止时间确定竞得人
- B. 挂牌主持人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挂牌截止时间提前7天确定竞得人
- C. 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挂牌起始日,出让人将挂牌宗地的面积、用途、使用年期、起始价等, 在挂牌公告规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
- D. 符合条件的竞买人填写报价单报价
- E. 挂牌主持人确认该报价后,更新显示挂牌价格
- A. 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国企业
- B. 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 C. 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 D. 从事开发经营的外资企业
- E. 从事开发经营的中国集团
- A. 设立
- B. 变更
- C. 转让
- D. 撤销
- E. 消灭
- A. 通行权
- B. 用水权
- C. 立墙权
- D. 凭借权
- E. 采光权
- A. 用地单位所有制变更的
- B. 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同意的
- C. 签订过转卖、使用土地协议的
- D. 占地单位给被占地单位一定补偿或安置了劳动力的
- E. 原所有者馈赠的,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的,或者有口头协议,或者默认
- A. 民法理论上将债称为相对的法律关系,将债权称为对世权
- B. 物权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和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即物权关系中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 C. 物权人的权利对所有人以外的一切人都发生效力
- D. 民法理论上将物权关系称为绝对法律关系,将物权称为对世权
- E. 物权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和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即物权关系中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 A. 土地确权是一项政府行为
- B. 土地凭借权、建设用地凭借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必须依法确定
- C. 土地确权结果具有法定性
- D. 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一经确定,即意味着土地权利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确定
- E. 土地确权结果具有权威性
- A. 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 B. 可以直接申请国务院或人民法院进行行政调处
- C. 可以直接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
- D. 以侵权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 E. 以被侵权人为被告提起刑事诉讼
- A. 有利于减少上传下报层次,提高办事效率
- B. 便于当事人行使申诉权利
- C. 便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协调,依法处理
- D. 尽量把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在基层
- E. 有利于公正处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A. 土地凭借权
- B.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 C. 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 D.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 E. 凭借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 A. 质押
- B. 抵押
- C. 留置
- D. 保证
- E. 转让
- A. 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 B.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起始时间
- C. 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
- D. 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抵押合同不完全具备前款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 A. 土地所有权
- B. 集体所有权
- C. 土地私有权
- D. 土地地上权
- A. 1
- B. 2
- C. 3
- D. 4
- A. 协商
- B. 民事
- C. 刑事
- D. 行政
- A. 土地所有权的范围,可按其垂直立体空间分层区分所有,分割处分,由不同的权利主体享有
- B.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为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 C. 私有土地将来的发展权(变更使用权)属于国家所有
- D. 飞机航行所可能达到的空问,将作为不动产予以征用的决定
- A. 宅基地使用权争议
- B. 涉及宗教团体的土地权属争议
- C. 政府单位和农民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
- D. 涉及石油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
- A. 如果当事人不能就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达成协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
- B. 这一规定对债权人颇为有利
- C. 当事人不能就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达成协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变卖
- D. 如果当事人不能就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达成协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转卖
- A. 土地承包经营权
- B. 土地承包租赁权
- C. 土地承包转让权
- D. 土地承包抵押权
- 29
-
土地确权是一项( )。
- A. 法律行为
- B. 政府行为
- C. 土地管理行为
- D. 担保行为
- A. 地上权人
- B. 永佃权人
- C. 用益物权人
- D. 典权人
- A. 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 B. 该土地使用权可以脱离厂房等建筑物单独抵押
- C. 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同时抵押
- D. 该土地所有权不得脱离厂房等建筑物单独抵押
- A. 5
- B. 7
- C. 14
- D. 28
- A. 当事人
- B. 侵权人
- C. 被侵权人
- D. 责任人
- A.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 B. 依法确认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财产权
- C. 颁发了土地私有权证
- D. 土地所有证成为入社之前私有土地的证明和可以入社成为集体土地的法律依据
- A.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 B.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没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 二十五以上
- C.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 五十以上
- D.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 用地条件
- A. 所有权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
- B. 凭借权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
- C. 地役权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
- D. 地上权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权利
- A. 制度突破阶段
- B. 制度建立阶段
- C. 制度改革阶段
- D. 制度完善阶段
- A. 货币
- B. 实物
- C. 专利技术
- D. 土地使用权
- A. 所有权
- B. 抵押权
- C. 耕作权
- D. 信托特权
- A. 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
- B. 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凭借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凭借权
- C. 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所有权、建设用地所有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 D. 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 A. 2
- B. 3
- C. 6
- D. 12
- A.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 B. 土地侵权纠纷是在土地权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侵犯土地权利行为而引起的纠纷
- C. 土地权属纠纷是在土地权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侵犯土地权利行为而引起的纠纷
- D. 土地权属纠纷是土地权属不明导致的纠纷
- A.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 B.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 C. 宅基地也属于国家所有
- D.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 A. 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
- B. 承包方依法、不自愿交回的
- C. 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
- D. 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
- A. 10~50
- B. 30~50
- C. 30~70
- D. 40~80
- A. 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与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签订委托持股合同
- B. 国家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经评估作价后,界定为国家 股,由土地管理部门委托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
- C. 国家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经评估作价后,界定为国家 股,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委托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
- D. 国家根据需要,不可以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经评估作价后,界定为国 家股,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委托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
- A. 征购是无偿的
- B. 没收是无偿的
- C. 征收是无偿的
- D. 没收是有偿的
- A. 国家所有
- B. 集体所有
- C. 生产队所有
- D. 农村人民公社所有
- A. 用益权人不可以设定役权
- B. 用益权人不可以设定凭借权
- C. 永佃权人不可以为永佃土地的利益设立权利
- D. 永佃权人可以在永佃土地上设立役权
- A. 占有
- B. 使用
- C. 收益
- D. 处分
- A. 公平原则
- B. 公正原则
- C. 诚实信用原则
- D. 协议出让原则
- A.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 B. 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 C. 对农民所有的土地,由生产队发给土地所有证
- D. 承认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废除土改前的土地权利
- A.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 B.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不可 以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也不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 C.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可以 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 D.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可以 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但不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 A. 30%
- B. 40%
- C. 50%
- D. 70%
- A. 城市土地属于个人所有
- B. 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被国家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 C. 除依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或者享有集体所有权的事实被依法确认的外,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 D. 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 A. 土地地上权
- B. 土地凭借权
- C. 土地所有权
- D. 土地地役权
- A. 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
- B. 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转让、出租、抵押”
- C. 境内外依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人可以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
- D.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 A. 违约支付赔偿
- B. 可以设定土地承租权
- C. 不能再设定土地承租权
- D. 可以办理租赁手续
- A. 法律行为
- B. 行政行为
- C. 政府行为
- D. 集体行为
- A. 挂牌
- B. 拍卖
- C. 招标
- D. 协议
- A. 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
- B. 依法报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
- C. 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务院提出土地登记申请
- D. 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
- A. 借款合同可以附最低额土地抵押合同
- B. 债权人与债务人就某项商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交易而签订的合同,可以附最低额土地抵押合同
- C. 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就某项商品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交易而签订的合同,可以附最低额土地抵押合同
- D. 借款合同可以附最高额土地抵押合同
- A. 最高额土地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在设立时具有不确定性
- B. 最高额土地抵押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C. 最高额土地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在设立时具有确定性
- D. 在最高额土地抵押权中,当事人必须约定土地抵押权人得以优先受偿的最高债权数额
- A. 征收
- B. 征购
- C. 没收
- D. 征收和征用
- A.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 B.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 C. 宅基地使用权是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一种土地权利
- D. 土地权利人以其合法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
- A. 乡(镇)政府审核,市级政府批准
- B. 县政府审核,县级政府批准
- C. 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政府批准
- D. 县政府审核,市级政府批准
- A. 农民私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 B. 国家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
- C.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 D. 人民公社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确认所有权
- A.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不得续期
- B.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自动续期
- C.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办理
- D.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 A. 土地所有权
- B. 土地使用权
- C. 土地凭借权
- D. 土地地役权
- A. 土地使用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有偿取得
- B. 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 C. 土地使用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无偿取得
- D. 土地所有者不可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低偿取得
- A.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 B.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 C.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 D.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 A. 征地补偿是支付地价
- B. 征地补偿不是支付地价,而是对原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入、搬迁安置、地上附着物的一次性补偿
- C. 征地补偿,不是对原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入、搬迁安置、地上附着物的一次性补偿
- D. 征地补偿,只有对原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入、搬迁安置、地上附着物和尚未到收获期的农作物的一次性补偿
- A. 依法承包并经登记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使用权可以抵押,但要获得发包人的同意
- B. 依法承包并登记的土地使用权
- C. 采取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 D. 法律允许单独流转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 A. 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五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
- B. 已经确定使用权的,由集体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土地由个人收回
- C. 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
- D. 已经确定使用权的,由集体报经市级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土地由集体收回
- A. 20%
- B. 30%
- C. 50%
- D. 70%
- A.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 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
- B. 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 C. 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 出让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 D. 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 出让金百分之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 A. 登记
- B. 确认
- C. 依据
- D. 转换
- A. 1/2
- B. 2/3
- C. 3/4
- D. 5/6
- A. 30%
- B. 25%
- C. 35%
- D. 45%
- A.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 B. 争议的主要事实
- C. 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 D. 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的合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