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招标方式
- B.拍卖方式
- C.协议出让方式
- D.挂牌出让方式
- A.B市人民政府与W房地产公司
- B.B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W房地产公司
- C.C县人民政府与W房地产公司
- D.C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W房地产公司
- A.出让方
- B.B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
- C.B市人民政府城市土地管理部门
- D.C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
- A.承诺是根据要约邀请作出的
- B.承诺是根据要约作出的
- C.承诺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 D.承诺一经作出就要生效
- A.开发商必须以告示写明的优惠价卖房给吴先生
- B.开发商无须以告示写明的优惠价卖房给吴先生
- C.吴先生欲购房须与开发商重谈价格
- D.可申请法院强制开发商按告示写明的价格卖房给吴先生
- A.开发商必须以告示写明的优惠价卖房给吴先生
- B.开发商无须以告示写明的优惠价卖房给吴先生
- C.吴先生欲购房须与开发商重谈价格
- D.吴先生可申请法院强制开发商按告示写明的价格卖房给吴先生
- A.承诺
- B.要约邀请
- C.普通广告
- D.要约
- 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B.项目转让合同
- C.房屋所有权证
- D.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A.所有权
- B.用益物权
- C.担保物权
- D.债权
- A.到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办理转移登记
- B.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 C.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 D.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 A.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申请
- B.向规划管理部门提出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申请
- C.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 D.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A.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等资料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用地后,30 d内审查完毕直接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查
- C.经批准的建设用地,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 D.征地公告应包括农业人口安置办法的内容
- A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申请征用8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50 hm2,建高档住宅小区。支付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共计4500万元。开发建设过程中,A公司将此项目整体转给C公司,C公司通过市场分析后,拟将其中5 hm2土地建商业用房,此项目调整方案经规划部门批准。在建设过程中,C公司将该项目抵押给D银行取得建设贷款。C公司经批准预售该住宅。
- A公司支付的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不包括( )。
- A.土地补偿费
- B.安置补助费
- C.土地管理费
- D.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 A.工程进度控制
- B.工程质量控制
- C.工程投资控制
- D.合同控制
- A.拍卖方式
- B.招标方式
- C.协议出让
- D.挂牌出让
- A.30
- B.40
- C.50
- D.70
- A.2
- B.3
- C.6
- D.9
- A.《项目选址意见书》
-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D.《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E.《土地使用证明》
- A.1
- B.2
- C.3
- D.4
- A.屋面防水为3年
- B.设备安装为2年
- C.供冷系统为2个供冷期
- D.电气系统为2年
- E.装修工程为2年
- A.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使用土地的批准文件
- B.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 C.正在进行竣工验收
- D.拆迁安置已经落实
- E.物业管理方案等待落实
- A.强调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B.强调保护业主的财产权益,协调单个业主与全体业主的共同利益关系
- C.强调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 D.强调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公平、公开和协商方式处理物业管理事项
- E.强调保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在物业区域内的决策权不可动摇
- A.权利人未放弃房屋权利
- B.因合法建造房屋取得房屋权利
- C.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权利
- D.因继承、受遗赠取得房屋权利
- E.房屋灭失
- A.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 B.准予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
- C.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 D.准予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
- E.准予登记的土地所有权期限及税金
- A.贷款
- B.资产评估
- C.户口
- D.升学
- E.就业
- A.物业服务企业在承接物业项目时对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以及档案资料认真清点验收,有利于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避免矛盾纠纷
- B.可以督促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标准和售房约定
- C.可以弥补前期物业管理期间业主大会缺位的弊端
- D.可以加强物业建设与物业管理的衔接,保障开展物业管理的必备条件
- E.可以要求开发企业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重建
- 28
-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 )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 A.质量等级
- B.位置
- C.价格
- D.使用性质
- E.开发强度
- A.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使用权全部是划拨供给
- B.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10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 C.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仍应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 D.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最多可再购买1套经济适用住房
- E.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以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 A.违约责任
- B.涉及物业服务企业利益的事项
- C.维修养护物业应当遵守的规则
- D.物业的自然情况与权属情况
- E.业主使用物业应当遵守的规则
- A.诚信
- B.公开
- C.公正
- D.公平
- E.自愿
- A.征收林地、园林等按林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 B.征收土地发现文物、古迹、古树等应报主管部门处理后方可征地
- C.迁移烈士墓、华侨墓按主管部门规定办理
- D.用地范围内的国防设施,可强制征收
- E.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安置费用,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 33
-
土地登记分为( )。
- A.土地变更登记
- B.土地抵押登记
- C.土地总登记
- D.土地注销登记
- E.土地初始登记
- A.业主大会制度
- B.物业承接查验制度
- C.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
- D.管理规约制度
- E.项目报建制度
- A.中介机构收费明细表
- B.中介机构资格证书
- C.房地产销售人员资格证书
- D.商品房销售委托书
- E.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件
- A.有本地户籍
- B.具有必要工作时间
- C.热心公益事业
- D.具有一定组织能力
- E.责任心强
- A.房屋所有权登记
- B.房屋划拨权登记
- C.房屋抵押权登记
- D.宅基地登记
- E.地役权登记
- A.合法性
- B.有效性
- C.真实性
- D.准确性
- E.安全性
- A.房屋查封登记
- B.经济适用住房登记
- C.房屋注销登记
- D.农民利用宅基地建设的住房登记
- E.因登记机关错误造成的更正登记
- A.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有
- B.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有
- C.业主大会成立前,商品住宅业主、非住宅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代管
- D.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后的账目管理单位,由业主大会决定
- E.业主大会应当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 A.保修范围
- B.保修单位
- C.保修期
- D.质量等级
- E.配电负荷
- A.受偿
- B.转移
- C.清偿债务
- D.收取
- E.提存
- A.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 B.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
- C.必须予以公正补偿
- D.必须改变土地的用途
- E.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 A.拘留
- B.没收违法所得
- C.警告
- D.责令限期改正
- E.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 A.转租
- B.转让
- C.出让
- D.划拨
- E.抵押
- A.宅基地
- B.山岭
- C.矿藏
- D.荒地
- E.自留山
- A.土地预告登记证明
- B.土地权利证书
- C.土地初始登记证明
- D.主债权债务合同
- E.抵押合同
- A.房地产权利人将房地产出租或抵押给他人所形成的租赁关系或抵押关系
- B.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 C.开发企业或所有权人将房地产出售给他人时所形成的转让关系
- D.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特定房地产拥有的所有权关系
- E.在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建造房屋
- A.城市房屋征收管理费
- B.防洪工程维护管理费
- C.工程质量监督费
- D.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基金
- E.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
- A.《房地产估价规范》
- B.《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 C.《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 D.《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 E.《房屋登记办法》
- A.诚信
- B.自愿
- C.公平
- D.平等
- A.占有和处分
- B.使用和收益
- C.占有和使用
- D.处分和收益
- A.城市规划
- B.房产原值
- C.城乡规划
- D.住房保障管理信息
- A.70年、40年
- B.50年、40年
- C.70年、50年
- D.50年、30年
- A.农村自留地
- B.商品房住宅楼
- C.大学图书馆
- D.农村耕地
- A.3
- B.7
- C.15
- D.30
- A.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报建一交验有关批准文件一领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一进行招标准备
- B.交验有关批准文件一领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一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报建一进行招标准备
- C.领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一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报建一交验有关批准文件一进行招标准备
- D.进行招标准备一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进行报建一交验有关批准文件一领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表》
- A.债务人
- B.受让人
- C.第三人
- D.抵押权人
- A.土地初始登记
- B.土地注销登记
- C.土地变更登记
- D.土地异议登记
- A.保障售房
- B.购买
- C.集体住房
- D.房改售房
- 61
-
销售房地产的税率为( )
- A.1%
- B.1.2%
- C.3%
- D.5%
- A.1
- B.2
- C.3
- D.4
- A.10
- B.20
- C.30
- D.60
- A.初始登记
- B.预告登记
- C.更正登记
- D.异议登记
- A.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
- B.房屋交付使用之日
- C.房屋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之日
- D.房屋买卖签约之日
- A.加成和减免
- B.课税对象
- C.税率
- D.纳税人
- A.使用面积
- B.套内建筑面积
- C.建筑面积
- D.套(单元)
- A.房产税
- B.土地增值税
- C.契税
- D.城镇土地使用税
- A.损害赔偿金
- B.定金
- C.违约金
- D.主债权及利息
- A.现售
- B.出租
- C.预售
- D.抵押
- A.赠与
- B.入股
- C.继承
- D.抵债
- A.划拨
- B.拍卖
- C.出让
- D.协议
- A.省
- B.市
- C.县
- D.乡、镇
- A.60
- B.50
- C.40
- D.10
- A.国务院
-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C.国土资源局
- D.省人民政府
- A.标准化
- B.迅速化
- C.现代化
- D.科学化
- A.12~60
- B.10~50
- C.8~40
- D.6~30
- A.评估时点
- B.评价时点
- C.勘验时点
- D.调查时点
- A.房屋租赁合同是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用于明确租赁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 B.商品房屋租赁合同自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时成立,以房屋的交付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 C.商品房屋租赁合同为诺成合同而非实践合同
- D.与其他租赁相比,商品房屋租赁合同的当事人除签订合同外,还应当向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履行登记备案手续
- A.纳税人承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
- B.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的
- C.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的
- D.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
- A.杨某通过继承取得房屋
- B.某医院承受房产用于病人住院治疗
- C.中国公民李某受让美国的一套别墅
- D.刘某以单位分配方式取得一套房屋
- A.建立
- B.监管
- C.运作
- D.决策
- A.生效
- B.成就
- C.开始
- D.结束
- A.房地产抵押随抵押物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同,对抵押物要求也不同
- B.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 C.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设定抵押
- D.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只要房地产权属合法,即可将房地产作为统一的抵押物设定抵押权
- A.负税人是向国家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B.纳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C.蚋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D.纳税人是税收制度和政策的中心环节
- A.预售人
- B.预售人或预购人
- C.顸购人
- D.预售人和预购人
- A.占有权
- B.收益权
- C.使用权
- D.处分权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A.3
- B.5
- C.7
- D.15
- A.工业厂房
- B.风景游览区
- C.商业住宅
- D.学校
- A.10%
- B.20%
- C.30%
- D.40%
- A.1~3
- B.3~5
- C.5~10
- D.10~20
- A.税率
- B.纳税人
- C.加成和减免
- D.课税对象
- A.房地产交易管理所
- B.房地产市场产权监理处
- C.房地产物业管理处
- D.房地产市场管理处
- A.农用地
- B.未利用土地
- C.政府用地
- D.建设用地
- A.5 d
- B.10 d
- C.5个工作日
- D.10个工作日
- A.不予办理
- B.予以办理
- C.暂缓办理
- D.尽快办理
- A.土地宗地号
- B.地籍图
- C.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
- D.房屋贷款情况
- A.异议登记
- B.预告登记
- C.注销登记
- D.更正登记
- A.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 B.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评价
- C.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和组织形式
- D.附近民众对此工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