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停止侵害
- B.排除妨碍
- C.赔偿损失
- D.给予惩罚
- E.承担法律责任
- A.私有住宅转让后仍用于居住的
- B.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 C.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 D.按照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出售公有住宅的
- E.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 A.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 B.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 C.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 D.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 E.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 A.有险不查或损坏不修
- B.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而未采取有效地解除危险措施
- C.使用人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构件、设备或使用性质
- D.使用人阻碍房屋所有人对危险房屋采取解除危险措施
- E.行为人由于施工、堆物、碰撞等行为危及房屋
- A.物业的规划、建设的有关资料
- B.有关房屋产权权属的资料
- C.设备设施的安装资料
- D.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资料
- E.工程验收的各种签证、记录、证明
- A.平等
- B.自愿
- C.协商
- D.等价有偿
- E.合理
- A.平等
- B.自愿
- C.协商一致
- D.等价有偿
- E.诚实信用
- A.新、旧住宅区
- B.科技园区
- C.办公楼宇
- D.学校
- E.医院
- A.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
- B.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
- C.物业服务合同复印件
- D.物业管理业绩材料
- E.业主对核定资质等级的评价与意见
- A.物业管理事项
- B.双方的权利义务
- C.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 D.物业管理用房
- E.项目负责人的违约责任
- A.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
- B.业主的共同利益
- C.业主应当行使的权利
- D.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
- E.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 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 B.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超过l年未注册的
- C.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自处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
- D.聘用单位聘用期满的
- E.刑事处罚尚未执行完毕的
- A.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未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将作为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行销售给他人
- B.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取售后包租方式销售商品房
- C.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可以采取返本销售方式销售商品房
- D.成套商品住宅可以分割销售
- E.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布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的,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
- A.产业化
- B.社会化
- C.专业化
- D.标准化
- E.市场化
- A.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
- B.解除合同的损失赔偿
- C.免费条款约定
- D.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内容
- E.合同履行争议的解决方式
- A.不得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回避公开招标
- B.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 C.不得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与招标物业管理项目实际不符的资格要求
- D.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 E.不得违背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招标投标原则
- A.维修
- B.养护
- C.管理
- D.监察
- E.决策
- A.共同管理权
- B.处分权
- C.不享有权利也不承担义务
- D.监督权
- E.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 A.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比例确定
- B.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的计提比例按当地政府规定比例确定
- C.超过规定计提比例的可以计入定价成本
- D.其他应在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不得在相关费用项目中重复列支
- E.医疗保险费用应在社会保险费中列支,不得在其他项目中重复列支
- A.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B.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
- D.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A.公示16小时服务电话
- B.每年至少1次征询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意见,满意率80%以上
- C.小区主出入口24小时值勤
- D.生活垃圾每天清运1次
- E.路灯、楼道灯完好率不低于80%
- A.权属登记制度
- B.契证登记制度
- C.权证登记制度
- D.产权登记制度
- A.公共性
- B.综合性
- C.即时性
- D.无形性
- A.公共性
- B.综合性
- C.即时性
- D.无形性
- A.30
- B.20
- C.15
- D.7
- A.20%
- B.30%
- C.40%
- D.50%
- A.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B.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C.房地产分配制度的改革
- D.房地产生产方式改革
- 29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业服务企业有权决定是否接受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单位代收相关费用的委托。没有接受委托的,公用事业单位无权强制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代收相关费用,物业服务企业也无权向业主收取相关费用
- B.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向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C.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附终止条件的合同
- D.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 A.物业服务企业
- B.业主
- C.售房单位
- D.开发建设单位
- A.3人以上的单数
- B.5人以上的单数
- C.7人以上的单数
- D.9人以上的单数
- A.市场竞争关
- B.市场准入关
- C.市场淘汰关
- D.市场管理关
- A.15
- B.20
- C.30
- D.60
- A.商品房销售合同签订
- B.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 C.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的住宅交付用户使用
- D.物业承接查验交付
- A.管理
- B.服务
- C.维护
- D.保障
- A.3
- B.10
- C.15
- D.30
- A.10
- B.20
- C.30
- D.40
- A.市场调节价和政府定价
- B.市场调节价
- C.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
- D.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2万元以下
- A.1
- B.2
- C.3
- D.5
- A.抵押权人
- B.抵押人
- C.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D.保证人
- A.物业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物业的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
- B.物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
- C.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团队合作
- D.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专业分工
- A.业主大会
- B.业主委员会
- C.业主居委会
- D.物业服务企业
- A.1
- B.2
- C.3
- D.4
- A.75%
- B.80%
- C.85%
- D.90%
- A.业主
- B.居民
- C.业主委员
- D.居委会
- A.监督权
- B.决策权
- C.选择权
- D.管理权
- A.解除
- B.作废
- C.中断
- D.终止
- A.抵押权人有权按照抵押合同的规定监督、检查抵押房地产的管理情况
- B.抵押人在抵押房地产占用与管理期间应当维护抵押房地产的安全与完好
- C.抵押的房地产因抵押人的行为造成损失的,抵押权人无权要求抵押人重新提供或增加担保以弥补不足
- D.抵押人对抵押房地产价值减少无过错的,抵押权人只能在抵押人因损害而得到的赔偿的范围内要求提供担保
- A.物业服务合同关系
- B.销售合同关系
- C.委托合同关系
- D.雇佣合同关系
- A.业主大会
- B.业主委员会
- C.物业服务企业
- D.规划部门
- A.1
- B.2
- C.3
- D.5
- A.出借给他人的房地产
- B.用于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福利事业的房地产
- C.已依法公告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
- D.列入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其他建筑物
- A.10%以上30%以下
- B.30%以上50%以下
- C.20%以上50%以下
- D.30%以上60%以下
- A.承租权
- B.收益权
- C.抵押权
- D.典权
- A.1
- B.2
- C.3
- D.5
- A.开标在招标人、监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人到齐后公开进行
- B.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
- C.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 D.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 A.建议权
- B.监督权
- C.知情权
- D.投诉权
- A.20
- B.30
- C.60
- D.90
- A.3000
- B.4000
- C.5000
- D.6000
- A.《物业管理条例》所有规定都同时适用住宅物业和非住宅物业
- B.《物业管理条例》只调整住宅物业的物业管理活动,对非住宅物业的物业管理活动未作规定
- C.《物业管理条例》,只适用城市,不适用乡村
- D.《物业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既包括城市,也涵盖乡村
- A.物业买受人
- B.物业服务企业和建设单位
- C.建设单位
- D.业主委员会
- A.《物业管理条例》
- B.《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 C.《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 D.《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
- A.1/2
- B.1/3
- C.2/3
- D.3/4
- A.业主
- B.业主委员会
- C.建设单位
- D.社区代表
- A.20
- B.30
- C.60
- D.90
- A.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 B.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 C.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 D.转让的房地产暂时难以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的
- A.1
- B.2
- C.3
- D.4
- A.适用条件
- B.行为模式
- C.处罚责任
- D.违反行为模式的法律后果
- A.93%
- B.94%
- C.95%
- D.96%
- A.物业服务企业和买受人
- B.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买受人
- C.物业服务企业和销售人
- D.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
- A.限期改正其决定
- B.撤销其决定
- C.停止其决定
- D.限期改正或撤销其决定
- A.协议
- B.合同
- C.归属
- D.管理
- A.专业化
- B.社会化
- C.产业化
- D.市场化
- A.长期性
- B.受益主体的差异性
- C.有偿性
- D.公共性
- A.业主大会制度
- B.管理规约
- C.业主委员会制度
- D.临时管理规约
- A.建设部、劳动部
- B.人事部、建设部
- C.建设部、财务部
-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
- A.履行告知义务
- B.履行制止义务
- C.履行处理义务
- D.履行报告义务
- A.岗位必备技术
- B.岗位必备能力
- C.岗位必备知识
- D.培训教育计划
- A.业主对建筑物内属于自己所有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可直接占有、使用,实现居住或营业的目的
- B.业主可以对建筑物内属于自己所有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出租,获取利益
- C.业主可以将属于自己的住宅出借,解决亲朋好友居住之难
- D.业主不可把属于自己的住宅或经营性用房用以抵押以取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