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共关系学)模拟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40. 政府办事公开,主要包括( )

  • A.公开办事制度
  • B.公开办事程序
  • C.公开办事结果
  • D.公开办事人员
  • E.公开新闻发布
12

38. 广播传播的优势在于( )

  • A.保存性强
  • B.传播面广
  • C.传播迅速
  • D.感染力强
  • E.多种功能
13

37. 社会活动型公关的特点是( )

  • A.社会活动面窄
  • B.社会参与面广
  • C.社会影响力强
  • D.形象投资费用低
  • E.形象投资费用高
14

39. 企业内刊的形式主要为( )

  • A.小型杂志
  • B.大型杂志
  • C.小报
  • D.大报
  • E.宣传栏
15

35. 依据公众发展过程的阶段不同,可将公众分为( )

  • A.知晓公众
  • B.非公众
  • C.潜在公众
  • D.行动公众
  • E.受欢迎的公众
16

36. 在公共场合下,大众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

  • A.流行
  • B.时髦
  • C.意图
  • D.流言
  • E.舆论
17

33.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表现为( )

  • A.树立组织形象
  • B.提高个人素质
  • C.优化社会环境
  • D.协调关系网络
  • E.促进观念更新
18

34. 通才式公关人才的定位是( )

  • A.懂管
  • B.善沟通
  • C.会策划
  • D.会编辑
  • E.善传播
19

32.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其管理对象是( )

  • A.产品
  • B.信息
  • C.关系
  • D.舆论
  • E.形象
20

31. 称之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支柱包括( )

  • A.公共关系
  • B.市场营销
  • C.资金
  • D.人才
  • E.技术
21

30. 政府了解民意的一种传统方法是( )

  • A.信访
  • B.民意测验
  • C.基层访问、典型调查
  • D.新闻宣传
23

28. 基于消费者的整合是营销传播中的( )

  • A.第二层次
  • B.第三层次
  • C.第四层次
  • D.第五层次
24

26. “万宝商场向您问好,祝新年快乐”属于( )

  • A.形象广告
  • B.公益广告
  • C.观念广告
  • D.响应广告
25

27. 对于下列出席宴会的礼仪说法正确的一种是( )

  • A.接到宴会请柬不出席
  • B.接到宴会请柬,按约定时间赴宴
  • C.到达宴会地点应先与其他宾客打招呼
  • D.接到宴会请柬,不答复
26

25.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人口总体的抽样方法是( )

  • A.间隔随机抽样
  • B.分层随机抽样
  • C.分区多极随机抽样
  • D.整群抽样
27

24. 按受众选择“3S”论,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选择性注意
  • B.选择性理解
  • C.选择性记忆
  • D.选择性深化
28

22. 适用于出现潜在的公共危机的公关活动方式是( )

  • A.建设型公关
  • B.维系型公关
  • C.防御型公关
  • D.进攻型公关
29

23. 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

  • A.文化形象的内涵
  • B.人员形象的内涵
  • C.人员形象的外显
  • D.文化形象的外显
30

21. 厂歌、厂旗属于( )

  • A.组织的社区形象
  • B.组织的文化形象
  • C.组织的产品形象
  • D.组织的环境形象
31

20. “四步工作法”的第四步是( )

  • A.公关调查
  • B.公关实施
  • C.公关评估
  • D.公关策划
32

18. 能较为直观地显示组织的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差距的是( )

  • A.组织形象要素差距图
  • B.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
  • C.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 D.组织形象知名度调查表
33

19. 制约组织形象个性的是( )

  • A.组织的文化形象
  • B.组织的人员形象
  • C.组织的环境形象
  • D.组织的媒介形象
34

17. 公共关系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 )

  • A.自我形象分析
  • B.实际形象分析
  • C.形象差距分析
  • D.期望形象分析
36

16. 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 A.气质
  • B.性格
  • C.兴趣
  • D.需要
37

12. 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群体属于( )

  • A.非公众
  • B.顺意公众
  • C.潜在公众
  • D.边缘公众
38

13. 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分为( )

  • A.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 B.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
  • C.顺意公众和逆意公众
  • D.社团型公众和权力型公众
39

14. 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是( )

  • A.定型作用
  • B.首因效应
  • C.心理定势
  • D.近因效应
41

11. 属于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性组织是( )

  • A.公共关系部
  • B.公共关系协会
  • C.公共关系策划部
  • D.社区关系部
42

7. 最具宏观意义的公共关系发展趋势是( )

  • A.社区公共关系
  • B.政府公共关系
  • C.金融公共关系
  • D.全球沟通与合作
43

8. 公共关系对优化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 B.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 C.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 D.优化社会互动和心理环境
44

9. 公共关系部门被称为是一个“智囊机构”这主要突出了公共关系的( )

  • A.收集信息的职责
  • B.辅助决策的职责
  • C.沟通协调的职责
  • D.传播推广的职责
45

5. 巴纳姆时期是( )

  • A.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 B.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开始
  • C.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时期
  • D.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
46

6. 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 )

  • A.“公众必须被告知”原则
  • B.“投公众所好”的传播方针
  • C.“宣传都是好事”的信条
  • D.“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47

3. 公共关系职业的先驱者是( )

  • A.雷克斯.哈罗
  • B.巴纳姆
  • C.艾维.李
  • D.森特
48

2. 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

  • A.个别产品形象
  • B.员工形象
  • C.局部形象
  • D.整体形象
49

4. 由“理性”转向“人性”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

  • A.文化条件
  • B.政治条件
  • C.经济条件
  • D.技术条件
50

1.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 )

  • A.基本目标
  • B.直接目的
  • C.过程和方式
  • D.内容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