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以等值货币为计价单位
- B.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
- C.不单独建立账户体系
- D.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 E.以现实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
- A.变价清算财产
- B.核算和监督清算费用的支付
- C.核算和监督剩余财产的分配
- D.核算和监督企业的清算净损益
- E.核算和监督债权的收回和债务的偿还
- A.股本
- B.商誉
- C.营业成本
- D.长期股权投资
- E.少数股东损益
- A.重要性原则
- B.及时性原则
- C.谨慎性原则
- D.一体性原则
- E.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原则
- A.原材料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公允价值
- B.短期应收款项按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
- C.长期应付款按应支付的金额确定其公允价值
- D.存在活跃市场的股票按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 E.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权益性投资,以账面价值代替公允价值
- A.支付的评估费
- B.在合并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
- C.为实现合并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
- D.为实现合并放弃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 E.为实现合并放弃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 A.银行存款
- B.应收账款
- C.债权投资
- D.权益工具
- E.库存现金
- A.商誉的初始确认
- B.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C.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D.企业合并以外的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的其它交易和事项
- E.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A.定期报告
- B.临时报告
- C.公司章程
- D.上市公告书
- E.招股说明书
- A.承租人对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 B.承租人在或有租金发生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 C.承租人应将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 D.承租人对租入资产作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
- E.当出租人实施免租期激励措施时,承租人将租金在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限内分摊
- A.账面价值法
- B.重估价值法
- C.变现收入法
- D.收益现值法
- A.330万元
- B.360万元
- C.570万元
- D.600万元
- A.个别物价指数的变动
- B.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
- C.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动
- D.资产历史成本的变动
- A.期末存货购进期间一般物价指数
- B.期初存货购进期间一般物价指数
- C.期末存货购进期间个别物价指数
- D.期初存货购进期间个别物价指数
- A.营业收益
- B.经济收益
- C.会计收益
- D.持有资产收益
- A.营业收入
- B.营业成本
- C.营业费用
- D.现金股利
- A.现时成本会计
- B.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 C.变现价值会计
- D.现时成本/等值货币会计
- A.3080元
- B.4620元
- C.6160元
- D.7700元
- A.等值货币
- B.名义货币
- C.变动货币
- D.记账货币
- A.甲公司持有60%股份的破产企业
- B.甲公司持有5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 C.甲公司持有35%的股份且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持有其10%股份的被投资企业
- D.甲公司持有40%的股份且根据公司章程有权任免多数董事会成员的被投资企业
- A.登记账簿
- B.试算平衡
- C.消除母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
- D.将母公司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项目予以汇总
- A.横向合并
- B.新设合并
- C.吸收合并
- D.控股合并
- A.金融远期
- B.商品期货
- C.金融期权
- D.金融期货
- A.资本公积
- B.投资收益
- C.套期损益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40万元
- B.42万元
- C.50万元
- D.52.5万元
- A.转租赁
- B.杠杆租赁
- C.直接租赁
- D.售后租回
- A.银行存款
- B.应收账款
- C.商品期货
- D.其他应收款
- A.应付账款
- B.预计负债
- C.其他应付款
- D.短期借款
- A.可比性
- B.谨慎性
- C.重要性
- D.独立性
- A.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目下单独列示
- B.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
- C.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 D.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单独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