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适用于小样本
- B.变量总体须服从二项分布
- C.适用于顺序数据资料
- D.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
- A.主效应
- B.简单主效应
- C.被试阅读误差
- D.交互作用 【解析】ABD,对2x3的被试内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以得到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但不能得到阅读误差。
- A.检测被试患病程度
- B.检测被试是否故意装好
- C.作为心理病态的指标
- D.揭示被试是否夸大问题
- A.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 B.杜威的经验学习论
- C.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 D.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 A.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 B.人类语言的习得
- C.动物的视觉剥夺
- D.鸟类的印刻
- A.ABA设计
- B.拉丁方设计
- C.对照组设计
- D.ABBA设计
- A.对工作的好奇
- B.获取丰厚报酬
- C.避免受到处罚
- D.对学习的兴趣
- A.人格面具
- B.阿尼玛
- C.阿尼姆斯
- D.情结
- A.创造想象
- B.再造想象
- C.幻想
- D.表象
- A.严格误差
- B.宽容误差
- C.晕轮效应
- D.趋中效应
- A.语音环路
- B.唤醒系统
- C.视觉空间画板
- D.中央执行系统
- A.百分等级
- B.CFEB分数
- C.Z分数
- D.T分数
- A.联想型
- B.构造型
- C.完成型
- D.表达型
- A.Φ相关
- B.点二列相关
- C.等级相关
- D.四分相关
- A.120
- B.ll5
- C.110
- D.105
- A.[8.60,11.40]
- B.[8.04,11.96]
- C.[7.65,12.35]
- D.[6.90,13.10]
- A.被试有代表性的行为
- B.能反映被试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
- C.被试出现的可观测行为
- D.被试行为取样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
- A.语义区分法
- B.Q分数技术
- C.两难故事法
- D.内隐联想法
- A.0.83
- B.0.2
- C.0.1
- D.0.04
- A.差异系数
- B.四分位差
- C.平均差
- D.标准差
- 28
-
统计功效是()
- A.ɑ
- B.β
- C.1-ɑ
- D.1-β
- A.独立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 B.配对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
- C.配对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 D.独立t检脸,单侧假设检验
- A.8
- B.9
- C.10
- D.11
- A.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 B.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选择
- C.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结构功能性的交化
- D.可以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 A.顺序量表
- B.称名量表
- C.等距量表
- D.比率量表
- A.早期选择理论
- B.晚期选择理论
- C.特征整合理论
- D.资源有限理论
- A.追随的信息得到了全部加工
- B.非追随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
- C.左右两耳所追随的信息数量是一致的
- D.非靶子词比靶子词得到了更多的加工
- 35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A.2
- B.3
- C.4
- D.5
- A.加法反应时法
- B.减法反应时法
- C.开窗实验法
- D.排除-包含法
- A.内部效度
- B.外部效度
- C.构思效度
- D.统计结论效度
- A.全部呈现法
- B.重建法
- C.重学法
- D.提示法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A.被试分配
- B.研究假设
- C.材料选择
- D.实验设计
- A.音高特性
- B.响度特性
- C.音色特性
- D.方位特性
- A.年龄
- B.记忆
- C.加工水平
- D.感觉通道转换
- A.听觉编码
- B.视觉编码
- C.语义编码
- D.音形编码
- A.双耳分析法
- B.对偶联合法
- C.知觉辨认法
- D.分散注意法
- A.学习阶段
- B.保持阶段阶段
- C.干扰阶段
- D.回忆阶段
- A.自变量
- B.因变量
- C.控制变量
- D.无关变量 【解析】不同情境是自变量。
- A.认知内驱力
- B.情感内驱力
- C.附属内驱力
- D.自我提高内驱力
- A.社会目标
- B.绩效目标
- C.表现目标
- D.掌握目标
- A.结构匹配理论
- B.关系转换理论
- 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 D.产生式迁移理论
-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
- 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
- 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 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 A.沙伊
- B.莱文森
- C.哈维格斯特
- D.艾里克森
- A.连续接近技术
- B.始予线索技术
- C.消退技术
- D.负强化技术
- A.直接经验
- B.替代经验
- C.言语劝说
- D.情绪唤醒
-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 D.相互观点采择
- A.知觉学习理论
- B.条件反射学说
- C.生态系统理论
- D.社会学习理论
- A.空间认识
- B.道德判断
- C.自我观念
- D.心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