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言语听觉评估方法依据给测试音途径不同分为()。

  • A.口声测试法
  • B.声场测试法
  • C.幼儿听觉行为观察测听法
  • D.视觉强化测听法
  • E.声导抗测听法
2

关于听觉康复评估的结果分析和建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最适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助听效果已达到最优化,在康复过程中应建立听觉中枢优势
  • B.对适合及较适合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注意以看话为主以听觉为辅的原则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 C.对二级和三级康复级别的听力障碍者,在听觉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易错音、易混音强化训练,尤其将这些音与词汇句子结合训练效果更好
  • D.每天的音乐欣赏对于二级、三级康复效果的听障者来说非常必要,节奏明快的音乐有利于听觉神经突触活化,长期坚持可使听敏度提离
  • E.对看话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充分利用其听觉补偿和视觉代偿功能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3

下列关于视觉强化测听装置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视觉强化测听装置包括听力计、扬声器、视觉强化灯箱及玩具
  • B.视觉强化测听装置包括有扬声器、视觉强化灯箱及玩具
  • C.听力计通过视觉强化灯箱与扬声器连接
  • D.听力计通过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连接
  • E.视觉强化灯箱连接有踏板,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手按按钮或脚踏跳板控制灯箱中玩具的活动
4

语法包括()。

  • A.造句法
  • B.词法
  • C.句型
  • D.词性
  • E.字义
5

鼓室导抗图中,峰压值的改变包括()。

  • A.正压
  • B.负压
  • C.无峰压
  • D.曲线扁平
  • E.曲线平滑度异常
6

言语测试的测试信号包括()。

  • A.口声信号
  • B.合成信号
  • C.噪音信号
  • D.录音信号
  • E.声场传播信号
7

婴幼儿听力损失评定的手段包括()。

  • A.视觉强化测听
  • B.40Hz听觉相关电位测试
  • C.同侧声反射
  • D.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
  • E.多频稳态反应测试
8

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与获得的总体特点是()。

  • A.词性不确定
  • B.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 C.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
  • D.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词语的含义等几个阶段
  • E.儿童最早获得的是专有名词,然后逐渐获得普通名词、相对词等
9

禁止印模取样的耳郭疾病包括()。

  • A.耳郭撕裂伤
  • B.耳郭挫伤
  • C.化脓性软骨膜炎
  • D.耳郭表面急性炎症
  • E.耳郭恶性肿瘤
10

言语听觉评估中,下列属于数字识别方法测试内容的是()。

  • A.采用听话识图法(封闭项)
  • B.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而坐,位于被试者较好耳一侧
  • C.每组出示5张测试图片
  • D.将被试者错答的词的序号写在测试记录上
  • E.出示图片时同时发音,待图片在被试者面前摆好后再随机选其中一张图片发音,让被试者选择
11

下列关于听觉察知训练正确的是( )。

  • A.避开听障儿童的视觉,敲击不同的打击乐器,让他们听到后加以区分
  • B.开始让他们分辨的器具种类要少,最好从两种开始
  • C.听到发出“鼓”的发音去寻找鼓的实物或鼓的图片
  • D.借助视觉的帮助,让他们既能看到导致声音产生的动作和发出声音的器具,又能听到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 E.用躯体动作表现他们对声音的觉察,逐渐过渡到不用视觉帮助来完成听声和动作
12

下列属于完整句掌握阶段训练任务的是()。

  • A.能讲一些双词句
  • B.发展孩子掌握完整句
  • C.诱导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 D.发展语言抽象理解和概括能力
  • E.诱导说出简单复合句
13

耳郭外伤包括()。

  • A.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 B.耳郭挫伤
  • C.耳郭肿瘤
  • D.耳郭表面急性炎症
  • E.耳郭撕裂伤
14

鼓室声导抗测试通常需要改变的设置参数有()。

  • A.右左耳的选择
  • B.起始声压的选择
  • C.探测声频率的选择
  • D.测试结果的选择
  • E.耳塞的选择
16

连接助听器打开相应调试界面的步骤中需连接的是()。

  • A.挂钩
  • B.助听器
  • C.连线
  • D.“编程靴”
  • E.Hi-pro
17

下列关于现在临床中常用的鼓室声导测试仪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室压测试结果均可自动进行标度调整
  • B.以226Hz信号测量声呐Y时,用当量声顺值L(升)表示
  • C.声呐B和声导G测量以mmho(毫姆欧)为单位表示
  • D.用678Hz和1000Hz探测音所做的测量以μmho(微姆欧)为单位表示
  • E.声反射测量显示的敏感度标度可手动选择
18

声反射测试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A.听力损失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 B.听敏度预估
  • C.非器质性聋的鉴别诊断
  • D.面神经的功能测试
  • E.助听器评估
19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语言习得相比,有()特点。

  • A.发音不清
  • B.音色不好听
  • C.音节受限制
  • D.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 E.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
20

下列不属于综合语言能力训练内容的是()。

  • A.描述事物训练
  • B.同、反意句训练
  • C.理解被动旬训练
  • D.情景对话训练
  • E.语言悟性与直觉训练
21

助听器调整后仍然有啸叫,问题不可能是()。

  • A.耳模、耳内机的位置不正确
  • B.耳模、耳内机外壳不合适
  • C.外耳道感染、耳垢太多或者异物
  • D.麦克风远离受话器
  • E.助听器内部有问题
22

下列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发音不清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B.音色不好听最常见的是尖声尖气的“假嗓音”
  • C.音节不受限制
  • D.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 E.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
23

神经性听力损失时,()。

  • A.健耳同侧引不出声反射
  • B.健耳对侧可引出声反射
  • C.患耳同侧引不出声反射
  • D.患耳对侧引不出声反射
  • E.患耳同侧可引出声反射
24

()有时会被描述为“导抗转换器”。

  • A.外耳道
  • B.耳蜗
  • C.听骨链
  • D.鼓膜
  • E.中耳
25

下列不属于放松训练的是()。

  • A.软起音感知训练
  • B.肩部放松训练
  • C.唇部放松训练
  • D.声带按摩训练
  • E.颈部放松训综
27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主要评估听障儿童通过对声调的识别来理解语义的能力。

  • A.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
  • B.双音节声调识别
  • C.单音节词(字)识别
  • D.双音节词识别
  • E.韵母识别
28

应用口声测试法时,测试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

  • A.站位训练
  • B.体能训练
  • C.发音训练
  • D.体能训练
  • E.声场校对
29

0~3个月婴儿对于70~80 dB SPL的声音会产生()反应。

  • A.拥抱反射
  • B.注意性行为
  • C.变安静
  • D.寻找声源
  • E.无反应
32

下列不属于交际的兴趣的是()

  • A.怎样提问和回答
  • B.怎样控制音量
  • C.怎样配合体态
  • D.怎样使表达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 E.怎样清晰表达
33

方向性系统管理器中,()表明多通道的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探测聆听环境提高信噪比。

  • A.Hd Locator
  • B.Speech Tracer
  • C.Hd Locator omni
  • D.Hd Locatordir
  • E.Hd Locator with Speech Tracer
34

声反射阈测试中,正常耳的声反射阈级为()。

  • A.25~40 dB HL
  • B.40~75 dB HL
  • C.45~70 dB HL
  • D.60~85 dB HL
  • E.70~95 dB HL
35

下列不属于自我言语阶段测试内容的是()。

  • A.问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孩子是女孩,就改变问法:你是女孩还是男孩)?”妇果孩子能正确地回答自己的性别,即为通过
  • B.大人示范,指着一张图片的小娃娃说“小娃娃真好看”,然后告诉孩子“我要用一个新词替换掉‘好看’这个词”,并说给孩子听“小娃娃真漂亮”,出示另外一张卡片,也让孩子用新词来说一句话,孩子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即为通过
  • C.大人速度缓慢、口齿清楚地说出几个三位数“4—8—3、7—0—3、6—9—2”,让孩子重复大人说过的数。如果孩子每3次能说对1次,即为通过
  • D.带孩子去一趟公园或小的超市,回来后启发孩子讲一讲“我们去哪儿了,干什么去了”,孩子不用提示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次简单的经历,即为通过
  • E.在日常家务活动情景中,孩子是否表现出过有目的地问这问那的行为,如果孩子自主地出现过以上的行为,即为通过
36

下列不属于三级语言能力发展阶段测试内容的是()。

  • A.大人问孩子“眼睛在哪儿?”“耳朵在哪儿?”“鼻子在哪儿?”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能依次正确指出3个身体部位,即为通过
  • B.大人有意识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除妈、爸外)的字吝,如果孩子都能模仿发出,即便不清楚也算通过
  • C.在孩子的背后叫他的名字,观察他的反应。如果孩子知道回头找呼叫他的人,即为通过
  • D.给孩子一个球,让他把球给大人或放在桌子上面等,他能正确地按要求去207做,即为通过
  • E.在孩子面前逐一出示他熟悉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照片4~5张,如果孩子能够对应说出亲属的称谓,即便发音不清楚,也算通过
38

不属于双麦克风系统特点的是()。

  • A.由两个独立的麦克风组成
  • B.后置麦克风附加有信号延迟电路
  • C.声音信号一进入麦克风先进行处理,然后才转变成电信号
  • D.把延迟电路关掉(延迟为零)就变成全方向性
  • E.能够方便地在方向性和非方向性(全方向性)之间选择切换
39

在声学系统中,()是媒质或传声结构对能量的阻尼与抵抗作用。

  • A.声刺激
  • B.声阻抗
  • C.声导纳
  • D.中耳阻抗
  • E.耳塞探头
40

4~7个月婴儿对于40~60 dB SPL的声音会产生()反应。

  • A.停止或减慢吸吮
  • B.反射性行为
  • C.拥抱反射
  • D.无反应
  • E.注意性行为
41

下列哪项不属于需要熟悉的佩戴者档案资料()。

  • A.年龄
  • B.耳聋原因
  • C.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
  • D.助听器的型号
  • E.佩戴者的生活环境
42

鼓室导抗图分型中,Ad型鼓室图多见于()。

  • A.正常中耳
  • B.鼓室积液
  • C.鼓膜愈合形穿孔
  • D.咽鼓管功能障碍
  • E.镫骨固定
43

言语识别阈测试好耳的声音强度从纯音听阈阈上()开始。

  • A.5~10 dB
  • B.10~15 dB
  • C.15~20 dB
  • D.20~25 dB
  • E.25 dB以上
44

由音高构成的()是汉藏语系的语音特点之一。

  • A.语音
  • B.语调
  • C.音节
  • D.声调
  • E.音频
4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声反馈的易发因素是()。

  • A.增益高
  • B.通气孔太大
  • C.定制机外壳有缺损
  • D.耳模取印时闭嘴
  • E.麦克风离受话器过近
46

正常言语声强度约()。

  • A.25 dB SPL
  • B.40 dB SPL
  • C.50 dB SPL
  • D.70 dB SPL
  • E.95 dB SPL
48

10~18个月的健听婴儿从交际习惯上看,()。

  • A.出现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倾向
  • B.不同的婴儿会开始自己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
  • C.逐步使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各种交际目的
  • D.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
  • E.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
49

中耳的鼓膜张肌由()支配。

  • A.三叉神经
  • B.第Ⅶ对脑神经
  • C.神经突
  • D.面神经
  • E.对侧神经
50

声场评估法与口声测试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 A.背景声通过与CD机连接的音箱给声
  • B.测听词表由CD机、听力计、扬声器相连接的测听装置播放
  • C.背景声种类不同
  • D.信噪比的选择不同
  • E.背景声源位置不同
51

下列不属于言语听觉评估声场测试法准备内容的是()。

  • A.检查设备,连接电源,使评估设备进入校准状态
  • B.储存校准数值,进入测试状态
  • C.进行言语声场校准,选择450或90°入射角
  • D.被试者坐于参考测试点位置
  • E.测试者直接发音
54

助听器软件二方向性系统管理器中,用户希望听到以前方为主的声音应该选 择()。

  • A.Hd Locator
  • B.Hd Locator dir
  • C.Hd Locator omni
  • D.Hd Locator with Speech Tracer
  • E.Hd Locator without Speech Tracer
55

校准真耳分析测试仪对声场扬声器进行基值校准时,“LEVELED"表示()。

  • A.未基值校准
  • B.半基值校准
  • C.已基值校准
  • D.复合声
  • E.真耳耦合腔差值
56

健听儿童前语言期的辨音水平处于()。

  • A.0~4个月
  • B.4~8个月
  • C.8~12个月
  • D.12~15个月
  • E.15~18个月
57

在日常助听器选配中,言语识别率建议测试()。

  • A.10~20个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
  • B.10~20个短句
  • C.25~75个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
  • D.25~75个短句
  • E.80~100个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
60

下列关于听障儿童复句训练说法有误的是()。

  • A.复句的教学相对应该放在第一阶段
  • B.复旬表达的内容比单句复杂,在教复句时,必须设计一定情景,让听障儿童在情景中反复观察和体验
  • C.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说出复句中有关的单句,然后用特定的关联词语把它们串起来
  • D.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句型,灵活地多造句子
  • E.让听障儿童从众多的句子中领悟语法规则,逐步能自由造句
61

声反射测试时,频率信号250Hz对应的给声强度极限是()。

  • A.95 dB HL
  • B.100 dB HL
  • C.105 dB HL
  • D.110 dB HL
  • E.115 dB HL
62

下列关于声导抗测试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鼓室声导抗测试中,如果显示屏上出现漏声的信息,应重新放置探管,或选用其他规格的耳塞头使外耳道封闭
  • B.在声反射测试中,只要在低强度测量不到重复性反应,则一直将刺激声强度增加到给声强度的极限,如果仍然得不到重复性反应,则记录为最大声输出无反应
  • C.新生儿能否引出声反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测频率
  • D.高ART在听力正常或蜗性病变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出现的几率大于50%
  • E.声导抗测试是行为听力测试的重要补充,它能够提示中耳功能是否正常
64

健听儿童音节发声中出现较多的多叠双音节词和多音节现象出现在()。

  • A.3个月之后
  • B.4个月之后
  • C.5个月之后
  • D.6个月之后
  • E.8个月之后
65

下列不属于言语听觉评估口声测试法准备内容的是()。

  • A.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而坐,间隔0.5m
  • B.测试者直接发音,声音强度控制在70 dB SPL左右
  • C.检查设备,连接电源
  • D.确定参考测试点位置
  • E.选择评估词表,依照儿童言语测听方法出示图片
66

()是抑制声反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 A.合理选用受话器
  • B.合理选用麦克风
  • C.数字技术的应用
  • D.降低助听器的增益
  • E.麦克风远离受话器
67

()是进行声导抗测试的前提。

  • A.封闭外耳道
  • B.耳镜检查外耳道
  • C.测试导语
  • D.准备工作
  • E.清理外耳道
69

()是指受试耳能听懂所测词汇的百分率。

  • A.言语识别阈
  • B.言语觉察阈
  • C.言语识别率
  • D.言语可懂度
  • E.言语分辨率
70

()的测试目的是找出被试者听到并听懂言语声的最舒适声级。

  • A.言语识别阈
  • B.最适响度级
  • C.不舒适阈
  • D.言语识别率
  • E.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
71

对于感音神经性聋声反射,当听阈()时,纯音声反射阈基本不变。

  • A.大于50 dB HL
  • B.等于50 dB HL
  • C.小于50 dB HL
  • D.不等于50 dB HL
  • E.任意数值
72

声导抗仪的结构中,()把电声器件发出的低频探测音经可控制输出的电位计和小型送话器送入密闭的外耳道中。

  • A.耳塞探头中的上管
  • B.耳塞探头中的中管
  • C.耳塞探头中的下管
  • D.耳郭
  • E.声刺激部分
74

下列不属于外耳道疾病的是()。

  • A.外耳道闭锁
  • B.外耳道湿疹
  • C.耵聍栓塞
  • D.鼓膜损伤
  • E.外耳道骨疣
76

方向性麦克风的原理是()。

  • A.噪声和言语则同时同量地放大
  • B.通过方向性技术提高信噪比
  • C.单麦克风系统应用
  • D.两个独立麦克风
  • E.信号幅度改变
78

不舒适阈测试的目的是()。

  • A.找出被试者听到并听懂言语声的最舒适声级
  • B.测试被试者听到并理解言语的最低声级
  • C.确定听觉动态范围的上限
  • D.得到不同的言语识别率
  • E.关注听力障碍者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实际获得多少听觉
79

下列不属于方向性麦克风的方向性模式的是()。

  • A.匹配方向性模式
  • B.固定方向性模式
  • C.自然方向性
  • D.实境自适应方向性模式
  • E.自适应方向性模式
80

下列不属于熟悉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发展情况具体工作的是()。

  • A.了解听障儿童个体助听设备的听觉补偿效果
  • B.编制康复训练指导计划
  • C.界定听障儿童个体现有的语言训练起点
  • D.确认听障儿童个体所处的听觉发展阶段
  • E.明确听障儿童个体现有的语言能力结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