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有关新生儿声反射测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能否引出声反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测频率
  • B.以低频纯音作为探测音时,声反射引出率有所提高且声反射阈有所降低
  • C.以高频纯音作为探测音时,声反射引出率有所提高且声反射阈有所降低
  • D.新生儿同侧声反射比对侧声反射更具有参考价值
  • E.新生儿对侧声反射比同侧声反射更具有参考价值
2

目标音包括()。

  • A.5个单元音
  • B.4个前响复韵母
  • C.3个中响复韵母
  • D.5个后响复韵母
  • E.8个后鼻尾韵母
3

言语识别功能评估的测试音为()。

  • A.噪声
  • B.啭音
  • C.言语声
  • D.自然音
  • E.滤波复合音
4

下列关于鼓室图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室声导抗测试反映了中耳声导抗与气压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
  • B.当鼓膜两侧的压力相等,也就是正常状态下,中耳的声导抗达到最大,经鼓膜折射回来的声能流最大
  • C.当以高正压或高负压使鼓膜处于紧张状态时,中耳的声导抗最小,进入中耳的声能流最大
  • D.中耳静态声导抗是指在不同压力下所得的声导抗减去外耳道的声导抗后剩下的声导抗
  • E.中耳静态声导抗与峰静态补偿声导抗完全不同
5

影响RECD值的因素有()。

  • A.早产儿
  • B.体重不足的婴幼儿
  • C.耳部畸形的患儿
  • D.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E.咽鼓管异常
6

声音察知阶段培建的内容有()。

  • A.区分声音的时长
  • B.区分声音的响度
  • C.听觉游戏条件反应的建立
  • D.自发性机警反应的建立
  • E.对自然环境声和音乐的感知
7

听觉培建方式可分为()。

  • A.单一听觉口语方式
  • B.多种感觉参与方式
  • C.游戏听觉培建方式
  • D.可视音乐听觉培建方式
  • E.背景声听觉培建方式
8

声反射衰减临床上常采用的测试信号是()。

  • A.500 Hz的纯音信号
  • B.1000 Hz的纯音信号
  • C.2000 Hz的纯音信号
  • D.4000 Hz的纯音信号
  • E.250 Hz的纯音信号
9

耳聋根据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分为()。

  • A.极轻度
  • B.轻度
  • C.中度
  • D.重度
  • E.极重度
10

语言发展期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从()方面进行考察。

  • A.语法技能
  • B.语言形式
  • C.语义内容
  • D.语言内容
  • E.语用技能
11

自适应方向性的局限性在于()。

  • A.在抑制目标信号时无法识别信号的水平和类型
  • B.佩戴者要学会程序切换的操作
  • C.最大声输入级被抑制
  • D.佩戴者要会分析何种聆听环境适合何种方向性
  • E.佩戴者有丢失周围声音的感觉
12

自适应滤波器由()组成。

  • A.陷波滤波器
  • B.可编程滤波器
  • C.麦克风
  • D.扬声器
  • E.计算、更新该滤波器系数的模块
13

下列关于听觉辨别和听觉识别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听觉辨别是听觉识别的基础
  • B.听觉识别是听觉辨别的基础
  • C.听觉辨别更接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实质
  • D.听觉识别更接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 E.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14

鼓室图曲线会呈现扁平状的情况是()。

  • A.分泌性中耳炎
  • B.中耳肿瘤
  • C.听骨链固定
  • D.血管肿瘤
  • E.鼓膜穿孔及松弛
16

声反射可能消失的情况包括()。

  • A.刺激耳重度听力损失
  • B.刺激耳听神经病变
  • C.指示耳传导性昕力损失
  • D.指示耳面神经病变
  • E.指示耳镫骨肌肌腱缺失
17

下列关于刺激耳和指示耳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刺激侧耳称为刺激耳
  • B.声音刺激侧耳称为指示耳
  • C.用于测量中耳声导抗的探头所在耳称为刺激耳
  • D.用于测量中耳声导抗的探头所在耳称为指示耳
  • E.一般以刺激耳命名声反射
18

声音识别阶段培建的内容有()。

  • A.对语音超音段特性的分辨
  • B.对不同单音节词的分辨
  • C.对音节相同但辅音及元音信息不同的分辨
  • D.对发音方式、方法和部位的分辨
  • E.在短句中对关键成分的识别
19

起音训练包括()。

  • A.自然起音感知训练
  • B.语词发音训练
  • C.语句发音训练
  • D.声带按摩训练
  • E.目标音起音训练
20

实境自适应方向性模式的延迟设置采用的方法包括()。

  • A.自适应系统的延迟设置用在后麦克风的信号处理
  • B.自适应系统的延迟设置用在前麦克风的信号处理
  • C.多个时间延迟按频率进行分割
  • D.多个时间延迟按音量进行分割
  • E.多个时间延迟按不同噪声源进行分割
21

关于听觉康复评估的结果分析和建议有误的是()。

  • A.对最适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助听效果已达到最优化,在康复过程中应建立听觉中枢优势
  • B.对适合及较适合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注意以看话为主以听觉为辅的原则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 C.对二级和三级康复级别的听力障碍者,在听觉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易错音、易混音强化训练,尤其将这些音与词汇句子结合训练效果更好
  • D.每天的音乐欣赏对于二级、三级康复效果的听障者来说非常必要,节奏明快的音乐有利于听觉神经突触活化,长期坚持可使听敏度提高
  • E.对看话助听效果的听力障碍者,充分利用其听觉补偿和视觉代偿功能进行听觉语言学习
23

正常的言语听力图的表现是()。

  • A.直线上升型
  • B.最大言语识别率可达90%以上,曲线的快速上升部分位于很低的强度范围内
  • C.即正常曲线整体向右偏移
  • D.随着给声强度的加大,识别率在缓慢上升
  • E.最大言语识别率远低于正常人,且当给声强度到达某一声强后,再继续加大反而会引起识别率的降低
24

下列不属于了解听障儿童个体助听设备的听觉补偿效果的是()。

  • A.把握听障儿童个体目前的听觉能力所处阶段
  • B.采用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 C.确定听障儿童个体佩戴助听设备的听觉补偿效果
  • D.明确语言训练的主导方式
  • E.依据评估工具中所提供的听觉能力评估标准
25

常用的()界限值数据可以作为蜗后病变患者声反射阈的参考。

  • A.第10百分位数
  • B.第40百分位数
  • C.中位数
  • D.第80百分位数
  • E.第90百分位数
26

()不适用于对语音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 A.限幅法
  • B.自动增益控制
  • C.移频法
  • D.相位控制
  • E.自适应滤波法
27

人的听觉发育阶段中,听觉注意是听觉察知的()。

  • A.初级阶段
  • B.中级阶段
  • C.低级阶段
  • D.高级阶段
  • E.基础阶段
28

()儿童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 A.2岁以前
  • B.2~3岁
  • C.4岁
  • D.5岁
  • E.6岁
29

棉障最终应放置在

  • A.耳道口
  • B.三角窝
  • C.耳道第一弯
  • D.耳道第二弯
  • E.鼓膜外
30

4岁时,城市儿童能够发准()。

  • A.90%的声母和95%的韵母
  • B.74%的声母和85%的韵母
  • C.97%的声母和100%的韵母
  • D.85%的声母和95%的韵母
  • E.100%的声母和100%的韵母
31

不属于助听器声反馈设置操作硬件准备的是()

  • A.安静的房间
  • B.编程软件
  • C.计算机
  • D.Hi-pro
  • E.编程靴
33

对于声反射衰减测试,通常以()来检测声反射衰减。

  • A.声反射出现异常
  • B.同侧声反射
  • C.对侧声反射
  • D.蜗后病变
  • E.声反射幅度
36

大多数的真耳分析选配处方公式都是基于()。

  • A.172增益原则
  • B.减十加五原则
  • C.最舒适原则
  • D.插入增益
  • E.真耳一耦合腔差值
37

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在()。

  • A.出生10天
  • B.出生24天后
  • C.出生2个月后
  • D.出生3个月后
  • E.出生4个月后
38

真耳分析测试外耳道共振增益时,建议选择测量所需的强度为()。

  • A.50~55 dB SPL
  • B.55~60 dB SPL
  • C.60~65 dB SPL
  • D.65~70 dB SPL
  • E.70~75 dB SPL
39

符合健听儿童在10~18个月交际功能的是( )。

  • A.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对成人的逗弄报以微笑,用偶偶作声来吸引抚养者的注意
  • B.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仿佛开始进行说话交谈
  • C.用语音与成人“对话”时,婴儿呈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
  • D.逐渐学会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 E.出现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倾向
40

下列与对改变原来听觉习惯的适应训练无关的是()。

  • A.大量的声音突然涌入耳内
  • B.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质量与原来认识的声音有了区别,一下子不能习惯
  • C.原来听不到的声音,现在听到了
  • D.听得见,听不清,更听不懂
  • E.刚开始使用助听器时会感到很疲劳
41

言语听觉评估中,下列只属于双音节词识别方法的是()。

  • A.选用“听说复述法”或“听话识图法”进行测试
  • B.以每组为单位出示图片
  • C.分别随机读两张图片让被试者听觉识别
  • D.第二次循环时将未测3张图片分别读出让被试者识别
  • E.6组图片共循环出示2次可完成评估
44

以下关于幼儿对耳模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初戴耳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可先在成人身上做练习
  • B.戴上耳模后,听障儿童出现哭闹或自行将其摘下,要及时给予玩具或食物,分散他的注意力
  • C.对于接受耳模和助听器比较困难的幼儿,也应直接佩戴耳模并连接助听器
  • D.较大年龄的幼儿可让他先观看其他儿童佩戴的助听器和耳模
  • E.如耳道和耳郭皮肤出现红肿要及时将耳模取下,进行修整
45

下列属于声音察知阶段培建内容的是()。

  • A.听觉游戏条件反应的建立
  • B.区分声音的时长
  • C.对发音方式、方法和部位的分辨
  • D.对连续语言的理解
  • E.在背景声中理解对话
46

下列言语听觉评估操作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A.声场校准和评估人发音强度标定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 B.对方言较重的地区,如果以方言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口声言语听觉评估时,发音者一定是当地人,不允许有外地方言
  • C.评估时宜在相对安静环境
  • D.选择词表目的性要明确,同时也要考虑被试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 E.在短时间内做多个词表
48

下列不属于综合语言能力阶段要点提示的是()。

  • A.亲身参与,积极鼓励
  • B.扩展重要双词句
  • C.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 D.计划在心,成竹在胸
  • E.难易交替,持之以恒
51

鼓室导抗图分型中,C型鼓室图峰压出现在()。

  • A.-100 daPa以下
  • B.-100~-50 daPa
  • C.-100~+1OO daPa
  • D.-50~+50 daPa
  • E.100 daPa以上
52

()是验配助听器的基础。

  • A.听力学资料的获得及其准确性
  • B.根据环境选择程序种类
  • C.熟悉患者病历资料
  • D.了解患者工作生活环境
  • E.保存程序设置
53

以下属于As型的鼓室图特点是()。

  • A.钟形,峰压出现在-100至+100daPa范围内,声导抗值在0.3~1.6mL
  • B.平缓,声导抗值小于0.3mL,在鼓室积液或耵聍栓塞或穿孔时引出
  • C.钟形,峰压出现在-100daPa以下,导抗正常,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引出
  • D.钟形,峰压在正常范围内,声导抗值大于1.6mL,多见于鼓膜愈合形穿孔
  • E.钟形,峰压在正常范围内,声导抗值小于0.3mL,多见于镫骨固定
54

单方向性麦克风的匹配问题()。

  • A.较小
  • B.较大
  • C.无匹配问题
  • D.振幅失配
  • E.相位失配
55

()更接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实质。

  • A.听觉察知
  • B.听觉辨别
  • C.听觉识别
  • D.听觉理解
  • E.听觉辨认
57

关于外耳道异常印模取样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耳道狭窄或扩大所需的耳障要根据情况自制
  • B.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最近3个月耳部是否有感染、是否动过手术、是否患突发性聋等情况
  • C.对于耳道有感染的暂时先不要取印模
  • D.耳内手术未满6个月的不要取耳印
  • E.突聋的、鼓膜有损伤的患者,暂时不要取耳印
58

言语听觉评估中,下列语音识别方法测试内容不正确的是()。

  • A.被试者坐在测试参考点位置
  • B.依据测试目的不同选择韵母识别词表或声母识别词表
  • C.原则上发吝词应是同一词表,陪衬词147是其他两个词表
  • D.其结果计算式为:识别得分(%)=(正确回答数/25)×100%
  • E.以组为单位出示图片,选择一个测试词表作为发音词,20组图片循环出示一次
60

下列不属于综合语言能力阶段训练任务的是()。

  • A.发展理解言外之意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 B.发展言语交流与自我认识能力
  • C.发展语言悟性能力
  • D.发展句式扩展的能力
  • E.发展语言归纳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61

声反射测试时,频率信号1000Hz对应的给声强度极限是()。

  • A.95 dB HL
  • B.100 dB HL
  • C.105 dB HL
  • D.110 dB HL
  • E.115 dB HL
62

幼儿行为观察反应测听通常用于测试()的婴儿。

  • A.O~3个月
  • B.6个月以内
  • C.6~9个月
  • D.9个月以内
  • E.6个月至2.5岁
63

关于声场言语听觉评估过程的说法有误的是( )。

  • A.评估室经吸音处理室内本底噪声≤45 dB A
  • B.扬声器距离参考测试点位置信号声控制在30 dB SPL
  • C.扬声器位于测试者1 m远,成45°角水平位置
  • D.被试者坐于参考测试点位置,封闭项测试可依据该系统发出的测试语音指出相应图片
  • E.评估结果和康复指导建议计算机可自动形成,也可测试者手动制定,并可随时通过该系统打印出来
65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双音节词识别词表1与词表2的不同点是()。

  • A.每组5个词,其中有1个为测试词,4个为陪衬词
  • B.词表有35个词
  • C.词表有30个词
  • D.选用扬抑格双音节词
  • E.选词时是否避免轻声出现
68

指导听障儿童学会辨别声音是指()。

  • A.让听障儿童养成聆听的习惯
  • B.让听障儿童知道不同的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 C.让听障儿童练习听觉认知
  • D.让听障儿童听觉记忆练习
  • E.训练听障儿童对语言的理解
69

声导抗测试中,声反射测试能将()的功能显示出来。

  • A.中耳
  • B.面神经
  • C.咽鼓管
  • D.与反射径路有关的感受器、传入传出神经及效应器
  • E.与反射径路无关的感受器、传人传出神经及效应器
70

发声响器与测试耳的距离为()。

  • A.10~25cm
  • B.20~35cm
  • C.30~45cm
  • D.40~55cm
  • E.1m
71

耳模从制作程序上分为()。

  • A.卡口式、耳道式、壳式、半壳式、骨架式、开放式等
  • B.软耳模和硬耳模
  • C.一次成型耳模和定制耳模
  • D.藻酸盐耳模和硅胶耳模
  • E.全耳式耳模和半耳式耳模
72

加速老化试验是指()的试验。

  • A.温度为100℃,湿度为100%,老化时间为1个月
  • B.温度为60℃,湿度为100%,老化时间为1个月
  • C.温度为30℃,湿度为50%,老化时间为2个月
  • D.温度为50℃,湿度为50%,老化时间为2个月
  • E.温度为60C,湿度为100%,老化时间为2个月
74

对于幼儿的听觉训练指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循序渐进
  • B.从易到难
  • C.跳跃式地前进
  • D.从低级到高级
  • E.遵循听觉发育的一般规律
75

麦克风的频响曲线不可能保证绝对平直,此问题属于()。

  • A.助听器自身问题
  • B.助听器调节问题
  • C.人耳的形状及其声学特性
  • D.助听器外壳或耳模问题
  • E.外耳道疾病位置问题
76

言语听觉评估中,选择()可以丁解对不同频响声音的感知。

  • A.自然环境声响识别
  • B.声调识别或韵母识别
  • C.声母识别
  • D.短句识别
  • E.双音节词识别
77

真耳未助听反应也称()。

  • A.真耳插入增益
  • B.真耳原位增益
  • C.真耳共振增益
  • D.真耳功能增益
  • E.真耳增益损失
78

以下关于需向被试者解释的言语测听规则的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A.确定测试耳,告知被试者先测试哪一侧耳
  • B.交代测试内容
  • C.说明如何做出应答
  • D.如果感到疲劳或任何不适也要继续完成测试,中途不可间断
  • E.尽量避免不必耍的活动,以免产生噪声
79

下列不属于完整句掌握阶段训练内容的是()。

  • A.掌握副词训练
  • B.情景对话训练
  • C.人、物关系表达训练
  • D.简单复合句训练
  • E.简单完整句训练
80

让听障儿童不但当时能记住听到的内容,而且延迟一定时间后仍能再次确认的练习是()。

  • A.听觉记忆练习
  • B.听觉理解训练
  • C.辨别声音练习
  • D.养成聆听习惯
  • E.听觉认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