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2kHz
- B.2-3kHz
- C.3-4kHz
- D.4-5kHz
- E.5-6kHz
- A.60dB HL
- B.40dB HL
- C.70dB HL
- D.80dB HL
- E.100dB HL
- A.耳郭通过改变了的不同频率声波传播特性提取声音定位信息
- B.人类声源定位最主要的信号是声波到达双耳的强度差和时间差
- C.当声音从右侧传来时先抵达左耳,再抵达右耳
- D.外耳郭和耳甲腔能够改变进入的声音的频谱,从而使得个体能够判断不明声源的位置
- E.对声源定位功能的分析表明,听觉系统的中枢部位在对环境声吝进行分析时能够利用非常微妙的频谱信息
- A.看话又叫唇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在噪声和混响环境下的言语识别
- B.看话可提供时间、舌位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的部分信息
- C.听力障碍者因听力下降可能会丢失这部分信息,而看话可以弥补这些语音信息,所以,看话可提高言语清晰度
- D.研究证明,听觉加上看话可以提高言语辨别力
- E.在同样信噪比的情况下,没有看话的言语理解力比附加看话的要好
- A.骨传导
- B.空气
- C.振动
- D.神经
- E.能量
- A.听觉系统是一个降噪系统
- B.两只耳朵在接收同一信号时,有着相同的时间差和相位差
- C.双耳比单耳在噪声中听得更清楚
- D.双耳比单耳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
- E.大脑可以辨别出想听到的声音而忽略噪声
- A.短、F<sub>2</sub>、长
- B.长、F<sub>1</sub>、长
- C.短、F<sub>2</sub>、短
- D.长、F<sub>1</sub>、长
- E.长、F<sub>2</sub>、短
- A.700~1300
- B.300~2500
- C.350~900
- D.2000~4000
- E.3500~7000
- A.25%左右
- B.三分之一
- C.50%以上
- D.100%
- E.以上都不对
- A.声学阶段→语言阶段→语言阶段→语言阶段→生理阶段
- B.声学阶段→生理阶段→语言阶段→生理阶段→声学阶段
- C.声学阶段→语言阶段→声学阶段→生理阶段→语言阶段
- D.语言阶段→生理阶段→语言阶段→生理阶段→声学阶段
- E.语言阶段→生理阶段→声学阶段→生理阶段→语言阶段。
- A.气管、口腔
- B.肺部、口腔
- C.咽喉、气管
- D.肺部、气管
- E.咽喉、口腔
- A.耳听神经核
- B.上部橄榄复合体
- C.外侧丘系
- D.下丘
- E.内侧膝状体
- A.三角函数
- B.正余弦函数
- C.拉氏变换
- D.傅氏变换
- E.傅氏级数
- A.音量
- B.音色
- C.音质
- D.音域
- E.音调
- A.频率、时间、声级的大小
- B.时间、频率、声级的大小
- C.频率、时间、声压的大小
- D.时间、频率、声压的大小
- E.频率、时间、声强的大小
- A.上鼓室乳突气房中鼓室
- B.中鼓室乳突气房下鼓室
- C.下鼓室乳突气房上鼓室
- D.上鼓室咽鼓管中鼓室
- E.中鼓室咽鼓管下鼓室
- A.p
- B.r
- C.v
- D.j
- E.g
- A.从非静止位置开始,有周期性的回复力并且受到摩擦力
- B.从非静止位置开始,无周期性的回复力并且不受摩擦力
- C.从非静止位置开始,有周期性的回复力并且不受摩擦力
- D.从静止位置开始,有周期性的回复力并且不受摩擦力
- E.从静止位置开始,无周期性的回复力并且受到摩擦力
- A.19世纪80年代
- B.19世纪90年代
- C.20世纪50年代
- D.20世纪60年代
- E.20世纪70年代
- A.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 B.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一道防线
- C.道德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
- D.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 E.一个人如果违反了道德规范,社会舆论和良心的审判会使他(她)坐卧不安、元地自容
- A.4.2mm2
- B.2.2mm2
- C.3.2mm2
- D.3.0mm2
- E.4.0mm2
- 22
-
1935年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K.z.Lovenz)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的行为中发现,刚出生的小鹅20h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而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命名为“()”。
- A.从众现象
- B.印刻现象
- C.马太效应
- D.霍桑现象
- E.洛伦兹现象
- A.颤动、响亮、乐音、不颤动、不响兄、噪声
- B.不颤动、不响亮、噪声、颤动、响亮、乐音
- C.颤动、响亮、噪声、不颤动、不响亮、乐音
- D.不颤动、不响亮、乐音、颤动、响亮、噪声
- E.颤动、不响亮、噪声、不颤动、响亮、乐音
- A.21
- B.23
- C.26
- D.29
- E.35
- A.3天
- B.5天
- C.1周
- D.2周
- E.1月
- A.做长做紧、加大、小
- B.做短做松、加大、大
- C.做长做紧、缩小、小
- D.做短做松、缩小、大
- E.做长做紧、加大、大
- A.正方体
- B.球形
- C.多面形
- D.圆形
- E.扇形
- A.5
- B.6
- C.7
- D.8
- E.9
- A.鼻腔是上呼吸道的入口,正中的鼻中隔将其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 B.鼻腔和口腔两者之间靠软腭和悬雍垂分开
- C.鼻窦是鼻腔四周面骨和颅骨内的空腔,共有6对
- D.窦体都是含气的骨腔,发卢时,经过头骨的传导,它们都能产生共鸣
- E.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就可以同时通过鼻腔和口腔,发出带鼻音色彩的音,即鼻音
- A.响度平衡实验
- B.音衰试验
- C.声导抗测听
- D.音叉试验
- E.重振试验
- A.21
- B.23
- C.26
- D.29
- E.35
- A.鼻腔、口腔、鼻腔
- B.口腔、鼻腔、鼻腔
- C.鼻腔、口腔、口腔
- D.口腔、鼻腔、口腔
- E.以上都不正确
- A.增高、快速减弱
- B.减小、增长
- C.增高、快速增长
- D.减小、减弱
- E.变化、稳定
- A.分界
- B.修辞
- C.抗干扰
- D.轻声
- E.构形
- A.1975年
- B.1986年
- C.1976年
- D.1971年
- E.1981年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荀子
- E.庄子
- A.1ml、1ml
- B.2ml、2ml
- C.3ml、3ml
- D.4ml、4ml
- E.5ml、5ml
- A.26-40dBHL
- B.41-60dBHL
- C.61-80dBHL
- D.≥81dBHL
- E.20-40dBHL
- A.声反馈
- B.共振峰偏移
- C.Libby号角导声管长度的不足
- D.阻尼效果
- E.堵塞闷胀感
- A.1986
- B.1991
- C.1999
- D.1996
- E.1987
- A.五个
- B.四个
- C.三个
- D.两个
- E.一
- A.上颌骨、下颌骨、上颌骨
- B.上颌骨、下颌骨、下颌骨
- C.高颌骨、低颌骨、高颌骨
- D.高颌骨、低颌骨、低颌骨
- E.左颌骨、右颌骨、左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