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压强”一节.关于“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9.1-3,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砝码。注意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被压下的痕迹。这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

图9.1-3压力作用的效果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任务:

(1)简述压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物理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实验题:

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观察时间的顺序/min

0

2

4

6

温度计示数/℃

0

O

0

9

现象

有较多的冰

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

较多的水

冰完全消失只有水

全部是水

第一类错误答案:冰熔化咸水需要一个过程;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变化越明显;冰水混合物以任何一种比例混合.温度总保持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水质量的多少无关;冰越多,观察时间就越长:随时间的变化,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类错误答案: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且处于三种状态;冰熔化成水要经过固、液、气三态共存的过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比热有关;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占、,继续吸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第三类错误答案:冰在受热后,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在冰水混合物中,当杯中完全是水时.它的温度升高;只有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再对它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升高;只要水中还有一点冰.温度计示数都为0℃……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此实验题的设计意图,指出这三种错误产生的原因。(10分)

(2)结合以上错误,请你就物理实验教学给出自己的建议。(10分)

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如图所示,C1=6μF,C2=3μF,R1=3Ω,R2=6Ω,电源电动势E=18 V,

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