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男性,30岁,因黑色稀便3日入院。3日来,每日排黑色稀便2次,每次约200g,病前有多年上腹部隐痛史,常有夜间痛、饥饿痛,进食可缓解。查:贫血貌,皮肤无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为了明确诊断,首先要进行的检查应是下列哪一项

  • A、X线钡剂检查
  • B、胃镜检查
  • C、血常规检查
  • D、选择性动脉造影
  • E、胃液分析检查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A.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B.蚊
  • C.鼠
  • D.猪
  • E.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

  • 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
  • B.血小板生成减少
  • C.凝血因子缺乏
  • 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
  • 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 A.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B.蚊
  • C.鼠
  • D.猪
  • E.狗

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

  • A.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
  • B.血小板生成减少
  • C.凝血因子缺乏
  • D.血中抗凝物质过多
  • E.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牵涉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躯体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重度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为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

内脏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 A.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B.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 C.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D.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 E.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1岁小儿诊断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

6~14岁小儿诊断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 A.120g/L
  • B.110g/L
  • C.100g/L
  • D.90~60g/L
  • E.60~30g/L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