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其仆曰:“君何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乎?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且吾聞段干木未嘗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高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地不如德,財不如義。寡人當(事之)者也。”遂(致)祿百萬,而時往問之,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無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且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案兵而(輟),不攻魏。文侯可謂善用兵矣。夫君子善用兵也,不見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謂也。野人之用兵,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天,塵氣充天,流矢如雨,扶傷輿死,履腸涉血,無罪之民,其死者已量於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遠矣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47、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閭而(軾)

軾:

48、段干木未嘗肯以己(易)寡人也。

易:

49、吾安敢(高之)

高之:

50、寡人當(事之)者也

事之:

51、遂(致)祿百萬

致:

52、乃案兵而(輟)

輟: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