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2013年7月,W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这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 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 B.确立责任内阁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 C.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
  • D.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与《大清现行刑律》相比,《大清新刑律》的主要变化包括( )

  • A.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
  • B.删除了“十恶”重罪等内容
  • C.改变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 D.采用了西方国家通行的缓刑、假释等制度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