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甲公司应付乙公司账款200万元, 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将全部债务转为股本
- B.甲公司的股东A公司将持有甲公司51%的股份转让给B公司
- C.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 D.新的证据表明,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合同应计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
- A.将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由5%改为3%
- B.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5%改为15%
- C.将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20年改为5年
- D.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 A.商誉的初始确认
- B.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C.发生的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D.发生的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事项,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A.如果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差额,根据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的用途,分别计入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 B.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后的差额,视同发行债券的溢价收入,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原则处理
- C.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
- D.企业应于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A.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人
- B.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人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
- C.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
- D.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 A.甲公司增加2007年度营业费用150万元
- B.甲公司增加2007年资本公积150万元
- C.乙公司不做任何账务处理
- D.丙公司增加2007年营业外支出150万元
- 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 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D.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 A.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 B.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
- C.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 D.外币借款折算差额
- 23
-
金融工具包括( )。
- A.金融资产
- B.金融负债
- C.权益工具
- D.金融利润
- A.出租固定资产收取的租金
- B.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
- C.出售原材料收取的价款
- D.出售自制半成品收取的价款
- A.应缴财政专户款
- B.应缴预算款
- C.财政补助收入
- D.事业收入
- A.同一个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 B.公司董事会秘书
- C.公司财务总监
- D.受公司总经理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 A.20
- B.23
- C.25
- D.21
- A.应交税费
- B.未分配利润
- C.累计折旧
- D.盈余公积
- A.430
- B.297
- C.141.9
- D.363
- A.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销货并退回的事项
- B.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 C.已确定将要支付赔偿额大于该赔偿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估计金额
- D.发行债券
- A.6000
- B.9000
- C.3000
- D.—6000
- A.1000
- B.1500
- C.1530
- D.1470
- A.与公司董事长之间的交易
- B.与其合营企业之间的交易
- C.与公司第一大股东之间的交易
- D.与已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
- A.0
- B.24
- C.120
- D.124
- A.800
- B.752
- C.152
- D.552
- A.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D.提取公益金
- A.976
- B.960
- C.936
- D.624
- A.对投资以取得时发生的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 B.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
- C.对盘盈固定资产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 D.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