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连续型数据可用I-MR控制图
- B.控制线与规格线应当一致
- C.项目中只能对Y进行控制
- D.控制图用来揭示流程是否受控
- E.控制图也可以用于离散型数据
- F.控制图需按时间顺序图示数据
- A.合理分组
- B.筛选X
- C.连续的“0”点,无不良
- D.消除浪费
- E.固定人员/设备
- F.连续7或7点以上好点
- A.至少需要安排8次实验
- B.随机化可消除人为记忆的因素
- C.DOE分析可以得到各因素的贡献
- D.P值可评判各因素是否对Y有影响
- E.可以创建2水平以上的实验方案
- F.可以通过分析看出是否有交互作用
- A.机器
- B.政策
- C.流程
- D.人
- E.测量
- F.环境
- A.含组时,每组数据应多于7点
- B.箱体包含了50%数据
- C.上限 = Q3 + 1.5 (Q3 - Q1)
- D.下限 = Q1- 1.5 (Q3 - Q1)
- E.可以描述多个流程的分布
- F.可以比较多个样本的分布
- A.准确度
- B.重复性
- C.再现性
- D.稳定性
- E.一致性
- F.线性
- A.资源
- B.检查
- C.流程
- D.客户
- E.筛选
- F.机会
- A.有成本线
- B.可减少库存
- C.有时间轴
- D.物流/信息流分开
- E.有执行的部门/人员
- F.减少检验
- A.客户
- B.数据
- C.流程
- D.现有能力
- E.变异
- F.浪费
- 10
-
项目改进流程包括()
- A.分析
- B.改善
- C.实验设计
- D.定义
- E.测量
- F.控制
- A.特殊因素/不一定合格
- B.一般因素/不一定合格
- C.特殊因素/一定合格
- D.一般因素/一定合格
- A.质量特性偏离目标值越远,顾客成本越大
- B.产品合格,顾客成本一样
- C.质量损失随着质量特性偏离目标值的大小而变化
- D.不是只要合格就不会造成损失
- 13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控制限一般小于规格限
- B.规格限一般小于控制限
- C.控制限与规格限应当一致
- D.控制限与规格限无关
- A.I-MR
- B.Xbar-R
- C.C
- D.I-MR或Xbar-R
- A.统计上显著,实际并不一定重要
- B.统计上显著,实际上一定重要
- C.统计上显著,实际一定不重要
- D.实际重要,则统计上一定显著
- A.风险评估-防错设计-控制图
- B.风险评估-检查表-控制图
- C.防错设计-检查表-控制图
- D.检查表-防错设计-控制图
- A.有流程的地方都应当使用
- B.当人的因素是波动的主要原因时
- C.面对复杂或重复的流程
- D.容易疏忽的环节
- A.点出界
- B.连续9点在中心线一侧
- C.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 D.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
- A.连续流
- B.零库存
- C.拉动
- D.生产速率=客需速率
- A.缺陷发生后即时可以发现
- B.预防缺陷发生
- C.预防错误发生
- D.错误发生后即时可以发现
- A.按顾客需求的批次交付
- B.按顾客需求生产
- C.按顾客需求的量生产
- D.按顾客需求的时间生产
- A.Y为非连续型数据不可用DOE实验
- B.X为连续型数据不可用DOE实验
- C.DOE的统计分析可得到各X的贡献
- D.DOE实验X水平可超过2个
- A.30分钟/件
- B.60分钟/件
- C.35分钟/件
- D.45分钟/件
- A.卡方/1
- B.正态/1
- C.正态/0
- D.二项式/0
- A.3因素2 水平
- B.2因素3水平
- C.3因素/3水平
- D.2因素2水平
- A.顾客风险/消费者风险
- B.厂商风险/消费者风险
- C.消费者风险/厂商风险
- D.消费者风险/顾客风险
- A.置信区间
- B.预测区间
- C.控制区间
- D.拟合区间
- A.连续型/连续和离散
- B.离散型/连续型
- C.离散型/离散型
- D.连续型/仅连续型
- A.控制不好,技术不好
- B.控制不好,技术好
- C.控制好,技术不好
- D.世界级水平
- A.特殊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 B.特殊因素/一般因素/一般因素
- C.特殊因素/偶发因素/特殊因素
- D.特殊因素/一般因素/偶发因素
- A.分析/变革成功
- B.接受度/变革成功
- C.分析/效果
- D.行动/效果
- A.流程/流程能力
- B.流程/实际误差
- C.全部/测量系统误差
- D.全部/实际误差
- A.抽样频率
- B.抽样标准
- C.样本与样本的差异
- D.人员差异
- A.0.5
- B.1
- C.0.8
- D.0.2
- A.循环研究/检查一致性/检查一致性
- B.循环研究/检查一致性/循环研究
- C.抽样评估/循环研究/专家评估
- D.抽样评估/循环研究/检查一致性
- A.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频数
- B.频数/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
- C.缺陷/缺陷率
- D.缺陷率/缺陷
- A.树图
- B.博拉图
- C.CTQ分解图
- D.流程图
- 38
-
建立测量标准的目的是()
- A.为测量系统分析做准备
- B.满足顾客需求
- C.将客户需求转化成可测量的指标
- D.与顾客标准一致
- A.一元曲线
- B.必需曲线
- C.魅力曲线
- D.随机曲线
- A.30.4
- B.3.4
- C.233
- 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