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温度冲击
- B.恒定温度
- C.温度循环
- D.随机振动
- A.断裂
- B.短路
- C.焊接
- D.腐蚀
- A.在点估计的解析法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如矩发、最小二乘数发、极大似然法、最好线性无偏估计等。
- B.极大似然法的求解方法是最简单的。
- C.极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数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极大似然法是精度最好的方法。
- D.以上都对
- A.元器件计数法
- B.应力分析法
- C.线性规划法
- D.相似产品法
- A.产品复杂度
- B.产品环境影响恶劣程度
- C.产品昂贵程度
- D.技术成熟程度
- A.正态分布的失效率λ等于常数。
- B.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它的主要参数是均值μ和方差σ2,记为N(μ, σ2)
- C.均值μ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代表分部的中心倾向。
- D.方差σ2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表征分布的离散程度。
- A.二项分布
- B.正态分布
- C.指数分布
- D.泊松分布
- A.
- B.
- C.
- D.
- A.物理变化
- B.化学变化
- C.数学变化
- D.生物变化
- A.设备的故障率是各器件故障率之和
- B.用于主动冗余电路
- C.假定设备是串联可靠性模型
- D.要求各器件的故障率相等
- A.阶数越大的最小割集越重要
- B.在低阶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底事件比高阶最小割集中的底事件重要
- C.在不同最小割集中重复出现次数越多的底事件越重要
- D.B和C都对
- A.可靠性设计准则是进行可靠性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
- B.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可以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 C.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是实现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设计同步的有效方法
- D.以上都是
- A.自上而下,整体到局部
- B.自上而下,局部到整体
- C.自下而上,整体到局部
- D.自下而上,局部到整体
- A.严酷度,概率等级
- B.危害度,频数
- C.概率,概率等级
- D.严酷度,频率
- A.e1.1
- B.e-0.1
- C.e-l
- D.e-0.001
- A.
- B.
- C.
- D.
- A.置信区间表示计算估计的精确程度,置信度表示估计结果的可信性。
- B.加入置信度90%,是指在90%的情况下,母体参数的真值会处于置信区间内。
- C.加入置信度为90%,是指有10%的情况下,母体参数的真值会处于置信区间外。
- D.以上都对。
- A.可靠性设计
- B.可靠性分析
- C.可靠性预计
- D.可靠性方框图
- A.0.155
- B.0.145
- C.0.165
- D.0.135
- A.0.2592
- B.0.3
- C.0.7408
- D.0.1
- A.对母体参数的点估计使用一个统计的单一值去估计一个位置参数的数值。
- B.在给定置信度(1-α)的情况下,对未知参数的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做出估计的方法是双侧区间估计,又称双边估计。
- C.在给定置信度(1-α)的情况下,只对未知数的置信下限或置信上限做出估计的方法是单侧区间估计,又称单边估计。
- D.以上都对
- A.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 B.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 C.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
- D.以上都对
- A.R(x)=1-e-λx
- B.R(x)=λe-λx
- C.R(x)=e-λx
- D.R(x)=1-e-λx
- A.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首次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 B.对可修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平均故障的间隔时间
- C.对不可修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平均故障时间
- D.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致命故障的间隔时间
- A.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故障称为偶然故障
- B.由老化、磨损等因素引起的故障称为耗损故障
- C.按故障的统计特性分为独立故障和从属故障
- D.按故障的规律分为致命性故障和非致命性故障
- A.可靠性计算
- B.换件维修
- C.改进设计
- D.可靠性试验
- A.可修复,可修复
- B.不可修复,不可修复
- C.不可修复,可修复
- D.可修复,不可修复
- 28
-
产品可靠性是指( )。
- A.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B.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 C.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 D.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A.早期故障期
- B.贮存故障期
- C.偶然故障期
- D.耗损故障期
- A.质量是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涵
- B.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内涵
- C.可靠性与产品质量无关
- D.产品可靠,质量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