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样本量大于等于50
- B.落入每组的频率数不能太小
- C.需要卡方分布分位数表
- D.样本量大小对精度无影响
- A.一次性成败型样本
- B.定数截尾试验样本
- C.定时截尾试验样本
- D.随机截尾样本
- A.增长模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描述了产品在可靠性增长过程中的规律或总趋势。
- B.目前在可修产品的RGT中,普遍使用的是杜安模型
- C.有时为使杜安模型的适合性和最终评估结果具有较坚实的统计学依据,可用AMSAA模型作为补充
- D.常用的模型是并联模型和混联模型
- A.杜安模型是确定性模型,即工程模型,而不是数理统计模型
- B.杜安模型的前提是逐步纠正故障,不允许有多个故障集中改进而使产品可靠性有突然地较大幅度提高。
- C.杜安模型不能得到相应的可靠性点估计值
- D.杜安模型通常采用图解的方法分析可靠性增长规律
- A.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它的主要参数是均值μ和方差,记为N(μ,σ2)
- B.可用于分析磨损(如机械装置)而发生故障的情况
- C.也可用于分析鞭炮等成败型产品的失效情况
- D.方差σ2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表征分布的离散程度
- A.产品故障的修复时间
- B.产品寿命
- C.产品发生故障的时间
- D.一批产品的不合格数
- A.环境应力筛选是可靠性统计试验的预处理工艺
- B.任何提交用于可靠性统计试验的样本必须经过环境应力筛选
- C.先进行可靠性统计试验,后进行环境应力筛选
- D.不进行环境应力筛选,直接进行可靠性统计试验
- A.应在元器件层次上100%进行
- B.应在部件层次上100%进行
- C.应在组件层次上100%进行
- D.应在系统层次上100%进行
- A.f(t)+F(t)=1
- B.R(t)+F(t)=1
- C.R(t)=tfudu
- D.F(t)=0f(u)du
- A.试验剖面中的应力都要采用实测数据
- B.试验剖面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工作条件和使用维护条件
- C.应模拟产品实际的使用条件制定试验剖面
- D.一般按GJB89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确定试验剖面
- A.先低温,后高温
- B.先温度,后振动
- C.只做综合应力
- D.先单应力,后综合应力
- A.环境应力筛选适用于研发阶段、生产阶段
- B.可靠性研制试验适用于研发阶段
- C.可靠性鉴定试验适用于批量生产阶段
- D.可靠性验收试验适用于设计确认阶段
- A.可靠性增长摸底试验
- B.可靠性摸底试验
- C.可靠性强化试验
- D.高加速寿命试验
- A.产品的高温工作极限为60℃
- B.产品的高温工作极限为86℃
- C.产品的高温破坏极限为90℃
- D.产品的高温破坏极限为110℃
- A.分配给A3的故障率为100/h。
- B.分配给A3的故障率为0.11/h
- C.A1,A2属于薄弱环节
- D.故障率最高的是A3,A3属于薄弱环节
- A.复杂度
- B.技术成熟度
- C.重要度
- D.置信度
- A.只要用换件、维修就可以
- B.首先从设计、工艺等方面考虑
- C.采用环境防护设计技术
- D.优选元器件、降额设计
- A.短路
- B.断裂
- C.漏水
- D.焊接
- A.制定可靠性保证大纲是可靠性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可靠性工程师应熟悉并掌握制定大纲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 B.对于任何产品,可靠性保证大纲中都要包括32个工作项目
- C.对于任何产品,可靠性保证大纲主要是在论证阶段和使用阶段实施
- D.可靠性大纲一般包括可靠性及其工作项目要求确定、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试验与评价、使用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等五个系列。
- A.固有可靠性
- B.使用可靠性
- C.基本可靠性
- D.任务可靠性
- 21
-
螺栓的故障模式有( )。
- A.断裂
- B.松脱
- C.滑扣
- D.点蚀
- A.运用及早告警原理和专家评议原则
- B.可以代替设计师决策
- C.在产品开发策划中应事先规定若干关键的评审控制点
- D.对评审结论的执行情况要全过程跟踪和监督
- A.修复率,平均修复时间
- B.修复率,最大修复时间
- C.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
- D.故障率,最大修复时间
- A.静态
- B.动态
- C.脱机
- A.指数分布的pdf(概率密度函数
- B.泊松分布的pdf(概率密度函数)
- C.指数分布的cdf(累积分布函数)
- D.泊松分布的cdf(累积分布函数)
- 26
-
产品可靠性是指( )
- A.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B.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 C.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 D.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A.串联
- B.并联
- C.旁联
- D.混联
- A.应力主要用于激发故障,不模拟使用环境。
- B.所有应力在激发产品内部缺陷方面都特别有效。
- C.通常仅用几种典型应力进行筛选。
- D.应力强度最高的是随机振动、快速温变率的温度循环及其两者的组合。
- A.一般包括恒定高温、温度循环、温度冲击。
- B.温度循环包括高温老化和快速温变。
- C.恒定高温的应力强度最高。
- D.温度冲击的应力强度最低。
- A.产品在不同的频率上同时受到振动应力,使产品的许多共振点同时受到激励。
- B.筛选所需持续时间大大缩短,其持续时间可以减少到扫频正弦振动时间的1/3~1/5。
- C.一般在15~30min内均能产生最好效果。
- D.振动时间越长越好,不会对产品造成损伤。
- A.温度循环包括慢速温变和快速温变。
- B.对筛选效果最有影响的是温度变化范围、温度变化速率以及循环次数。
- C.循环次数的增加不能累积激发效应。
- D.提高温度变化范围和变化速率能加强产品的热胀冷缩程度。
- A.ESS既是一种工艺,也是一种试验。
- B.ESS可以损坏好的部分或引入新的缺陷。
- C.ESS施加的应力可以超出设计极限。
- D.有一个通用的、对所有产品都具有最佳效果的筛选方法
- A.能暴露偶然故障
- B.能诱发附加的故障
- C.能过多消耗受筛产品寿命
- D.能够很快析出潜在缺陷
- A.全数试验是抽样一部分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
- B.定时截尾试验是事先规定试验时间,一旦到达试验时间,立即终止试验,记录出现的故障次数。
- C.定数截尾试验是事先规定允许出现的故障数r,一旦发生了r次故障,立即终止试验,记录试验时间。
- D.序贯截尾试验是按事先拟定的接收、拒收及截尾时间线,在试验期间不断比较,按判据随时做出决定。
- A.定数截尾试验方案的统计结果精确,可用于服从指数分布或二项分布的产品。
- B.使用方和生产方风险越高越好。
- C.定时截尾试验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试验方案。
- D.序贯截尾试验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少的试验方案。
- A.200min
- B.240min
- C.260min
- D.280min
- A.是验证产品的设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要求所做的试验。
- B.是产品可靠性的确认试验。
- C.属于验证试验,不是统计试验。
- D.是研发产品进入量产前的一种验证试验。
- A.0.638,0.11
- B.0.638,0.07
- C.0.5279,0.11
- D.0.5279,0.07
- A.样本均值
- B.样本中位数
- C.样本众数
- D.样本标准差
- A.4.28min
- B.5.32min
- C.6.53min
- D.7.73min
- A.若AB不为空,则A,B一定独立
- B.若AB不为空,则A,B有可能独立
- C.若AB为空,则A,B一定独立
- D.若AB为空,则A,B一定不独立
- A.样本中位数
- B.样本标准差
- C.样本众数
- D.样本均值
- A.可靠性分析
- B.可靠性预计
- C.可靠性数学
- D.可靠性设计
- A.0.33
- B.0.4
- C.0.1
- D.0.67
- A.提高,增加
- B.降低,增加
- C.提高,降低
- D.降低,降低
- A.先试验破坏性比较弱的应力类型,然后再试验破坏性比较强的应力。
- B.对于热应力和振动应力而言,一般按照这样的顺序考虑:先低温、后高温;先温度、后振动。
- C.对于单应力和综合应力而言,先综合应力、后单应力。
- D.对于单应力和综合应力而言,先单应力、后综合应力
- A.0.77
- B.0.87
- C.0.97
- D.0.67
- A.通常快速温变循环的上、下限可采用低温工作极限加5℃为下限、高温工作极限减5℃为上限。
- B.温度变化率一般在15℃/min到60℃/min之间。
- C.为了节约试验费用,试验的循环次数一般不超过6次。
- D.在通常情况下,受试产品在上下限温度保持时间为120分钟。∞T∞
- A.每步保持时间:包括产品完全热/冷透的时间和产品检测所需时间
- B.一般在高/低温工作极限后,步长调整为15℃或更长。
- C.步长通常为10℃,但是某些时候也可以增加到20℃或减小到5℃。
- D.起始点温度一般在室温或某一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开始。
- A.振动稳定后驻留时间一般为100分钟。
- B.电动台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的初始值应为1Grms到2Grms开始试验。
- C.全轴台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的初始值应为3Grms到5Grms开始试验。
- D.电动台振动步进应力步长一般为2Grms到3Grms,一般不超过5G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