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固有可用度是对研发方的要求
- B.修理人员培训不足,技能不满足要求
- C.行政管理要求过多
- D.修理备件不足,因而为获得修理备件而延误
- A.简化设计
- B.提高部件标准化设计
- C.提高发动机设计功率
- D.提高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水平
- A.及时性
- B.系统性
- C.完整性
- D.简单性
- A.技术状态应为设计定型状态
- B.受试产品已经通过环境应力筛选
- C.可靠性预计结果等于合同或任务书中要求的最低可接受值
- D.与受试产品同批的产品已经通过环境鉴定试验
- A.只有关联故障才能作为判定受试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 B.只有责任故障才能作为判定受试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
- C.可证实是由于同一原因引起的间歇故障只计为一次故障。
- D.当可证实多种故障模式由同一原因引起时,整个事件计为一次故障。
- A.根据组成系统的元件的可靠性来估计的过程
- B.自下而上的过程
- C.自上而下的过程
- D.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 A.检查可靠性分配的合理性
- B.验证是否满足可靠性指标要求
- C.定量分配可靠性
- D.发现设计薄弱环节
- A.系统定义
- B.建立可靠性框图
- C.建立数学模型
- D.确定故障影响
- A.根据人的生理特点设计产品的工作环境,适于操作
- B.设备、部件密封,并且放进干燥剂,保持内部空气干燥
- C.采用阻尼减振、动力减振、摩擦减振等方法消耗或吸收振动能量,减小振动的影响
- D.潮湿工作环境下采用防水、防霉、防锈蚀的材料
- A.及时发现并报告产品故障
- B.采取降额方法和原则进行管理
- C.提供最初的产品健壮性设计
- D.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
- A.只在研制早期
- B.只在研制晚期
- C.反复多次
- D.只做一次
- A.产品可靠性是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
- B.产品可靠性是影响企业创建品牌的关键
- C.可靠性是用户满意的唯一要素
- D.可靠性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 A.割集是底事件的集合,当集合中的底事件同时发生时顶事件必然发生
- B.割集中的任意底事件去掉就不再成为割集,则该割集就是最小割集
- C.故障树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寻找故障树的全部割集
- D.一般情况下阶数越小的最小割集越重要
- A.识别关键产品并编制可靠性关键产品清单
- B.提出专门的人才培训要求
- C.通过定期评审来评定可靠性关键产品控制和试验的有效性
- D.监控可靠性关键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装配、维修及使用等全过程
- A.可以预计产品设计能否达到可靠性指标要求
- B.预计结果能为设计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 C.常利用可靠性分配值进行可靠性预计
- D.主要用于产品可靠性的定性分析
- 16
-
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有()。
- A.线性展开法
- B.评分分配法
- C.比例组合法
- D.最坏情况分析法
- A.利用加速系数可以减少样本量
- B.可求任何一级对另一级应力的加速系数
- C.利用加速系数可以求出某一应力下未知的寿命
- D.利用加速系数可以减少寿命评估的误差
- A.重要度
- B.工作时间
- C.产品外观
- D.环境条件
- A.要选择对失效机理起主要促进作用的那些应力
- B.试验对象、试验目不同,但加速应力都相同
- C.选择的应力条件要便于进行人工控制
- D.电子部件、非金属材料,通常选择温度作为加速应力
- A.常用环境应力有盐雾、低气压、辐射。
- B.主要环境应力有低温、高温、快速温变循环。
- C.主要环境应力有振动、湿度以及综合环境。
- D.根据需要还可以施加其它应力,如电应力、冲击力等。
- A.减少故障检测时间
- B.减少故障隔离时间
- C.降低对测试设备的要求
- D.简化产品设计
- A.f(T)
- B. <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aa/3b6d8252eec5f9220ebce3a51a7cea.png" width="78" height="36"/>
- C. <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2/31f1e481b04a8b15a4043ff9e7048d.png" width="85" height="30"/>
- D.f(T)-f(0)
- A.1-f(T)
- B. <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e/dd71f9daafdd43bd51d0a00724705c.png" width="127" height="39"/>
- C. <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6/a3fd3a4f568493f2cad6699b1a2048.png" width="123" height="45"/>
- D.f(T)
- A.2956
- B.3528
- C.6207
- D.7241
- A.预防为主,早期投入
- B.采取方法和控制程序,减少制造过程对可靠性带来的影响
- C.在产品开发中尽量加大新技术的应用
- D.重视用户使用过程的可靠性
- A.可靠性分配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
- B.可靠性分配是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下到上的综合过程。
- C.可靠性分配常用的方法有评分分配法、比例组合法等。
- D.可靠性分配的目的是明确各单元的可靠性定量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等。
- A.系统性故障是指由某一固有因素引起、以特定形式出现的故障。
- B.偶然故障是指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故障。
- C.故障原因是指引起故障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有关的因素。
- D.故障机理是指故障的表现形式。
- A.0.05
- B.0.0496
- C.0.41
- D.0.004
- A.0.0036
- B.0.0496
- C.0.004
- D.0.05
- A.与门只增加割集的阶数
- B.或门只增加割集的阶数
- C.与门只增加割集的个数
- D.或门既增加割集个数,又增加割集阶数
- A.应力-强度分析
- B.FMEA
- C.FTA
- D.FRACAS
- A.维修性核查
- B.维修性检查
- C.维修性验证
- D.维修性评价
- A.验收试验
- B.鉴定试验
- C.统计试验
- D.工程试验
- A.为可靠性跟踪提供基线,作为监控试验的依据。
- B.包括可靠性增长的初始水平和起始试验时间。
- C.包括可靠性增长的目标值和达到目标的总累积试验时间。
- D.可靠性增长率越大越好,最好接近于1。
- A.计划增长曲线含有二个参数。
- B.计划增长曲线含有五个参数。
- C.计划增长曲线含有三个参数。
- D.计划增长曲线含有四个参数。
- A.试验前不必制定可靠性增长试验大纲,不用试验前准备工作评审。
- B.剖面一般应与该产品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剖面一致。
- C.同一批产品通过性能试验与环境试验。
- D.受试产品应经过环境应力筛选。
- A.重要度较高、较为复杂的、新研、缺乏继承性的产品。
- B.在研发试验和系统综合试验、现场使用中问题较多的产品。
- C.对产品可靠性指标影响较大的单元。
- D.定量可靠性指标非常高的借用单元。
- A.1000h
- B.5000h
- C.10,000
- D.50,000h
- A.0.72
- B.0.28
- C.0.99
- D.0.3
- A.随时间递增的
- B.随时间递减的
- C.常数
- D.增减不定
- A.早期
- B.中期
- C.后期
- D.详细设计期
- A.0.9
- B.0.87
- C.0.59
- D.0.67
- A.0.63
- B.0.73
- C.0.83
- D.0.93
- A.0.0003/h
- B.0.0002/h
- C.0.0001/h
- D.0.0006/h
- A.0.9
- B.1
- C.0.656
- D.0.81
- 46
-
修复性维修不包括()。
- A.故障定位
- B.故障隔离
- C.使用检查
- D.功能核查
- A.设计开发
- B.概念策划
- C.使用维修
- D.报废处置
- A.应在可达性好的位置
- B.应在易损坏的部位
- C.应尽可能集中
- D.应尽可能分区集中
- A.修复性维修
- B.预防性维修
- C.改进性维修
- D.现场抢修
- A.单调增大
- B.单调减小
- C.保持不变
- D.增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