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砷
- B.汞
- C.铅
- D.镉
- E.钡
- A.砷
- B.汞
- C.铅
- D.镉
- E.钡
- A.砷
- B.汞
- C.铅
- D.镉
- E.钡
- A.开始添加谷类食品
- B.应完全断奶
- C.开始添加鱼肝油
- D.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 E.开始使用强化铁的谷物
- A.开始添加谷类食品
- B.应完全断奶
- C.开始添加鱼肝油
- D.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 E.开始使用强化铁的谷物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少渣半流质
- B、少油半流质
- C、禁食+静脉营养
- D、清流
- E、要素膳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年龄、身高、理想体重
- B、身高、体重、活动系数
- C、身高、体重、应激系数
- D、年龄、身高、体重、活动系数
- E、年龄、身高、体重
- A、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
- B、高蛋白低脂膳食
- C、少渣半流质
- D、少渣高蛋白软食
- E、普食
- A、4.5g/kg体重
- B、0.5g/kg体重
- C、3.0g/kg体重
- D、1.0g/kg体重
- E、5.0g/kg体重
- A、营养状况良好
- B、轻度营养不良
- C、中度营养不良
- D、重度营养不良
- E、极重度营养不良
- A、美蓝+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
- B、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
- C、亚硝酸异戊酯+维生素C+葡萄糖
- D、亚硝酸异戊酯+美蓝+维生素C
- E、维生素C+葡萄糖+硫代硫酸钠
- A、谷类
- B、肉类
- C、奶类
- D、蛋类
- E、果蔬
- A、大豆
- B、蚕豆
- C、绿豆
- D、小豆
- E、红豆
- A、20%
- B、30%
- C、40%
- D、50%
- E、60%
- A、谷氨酸
- B、精氨酸
- C、天冬氨酸
- D、半胱氨酸
- E、亮氨酸
- A、25%、40%、35%
- B、30%、40%、30%
- C、35%、40%、25%
- D、40%、35%、25%
- E、35%、35%、30%
- A、LD50
- B、联合急性中毒
- C、一次最大耐受量实验
- D、以上均是
- E、以上均不是
- A、沙门菌
- B、大肠杆菌
- C、副溶血性弧菌
- D、椰毒假单胞菌
- E、肉毒梭菌
- A、植酸
- B、醋酸
- C、磷酸
- D、草酸
- E、碳酸
- A、含氰苷植物中毒
- B、毒蕈中毒
- C、有机磷中毒
- D、鲜黄花菜中毒
- E、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 A、蛋白质
- B、脂肪
- C、乳糖
- D、矿物质
- E、维生素B1
- A、5%
- B、6%
- C、3%
- D、4%
- E、2%
- A、展青霉素
- B、黄曲霉毒素
- C、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 D、3-硝基丙酸
- E、伏马菌素
- A、镰刀菌属
- B、假单胞菌属
- C、芽胞梭菌属
- D、弧菌属
- E、嗜盐球菌属
- A、米面、杂粮
- B、鸡蛋、猪肝、瘦肉
- C、蔬菜水果
- D、牛奶、大豆
- E、鸡肉、牛肉
- A、聚碳酸酯塑料
- B、聚丙烯
- C、聚氯乙烯
- D、聚苯乙烯
- E、聚乙烯
- A、老人
- B、孕妇
- C、儿童
- D、男性
- E、女性
- A、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
- B、以蛋白质和脂肪供能为主
- C、糖原异生作用增强
- D、食盐的需求量增加
- E、维生素D需求量增加
- A、日晒
- B、盐腌
- C、煮沸
- D、加碱处理
- E、加酸处理
- A、食物种类齐全
- B、合理分配三餐
- C、尽可能增加富含钙的食物
- D、午餐可以用糕点代替主副食
- E、绿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
- A、赤霉病麦中毒
- B、砷中毒
- C、亚硝酸盐中毒
- D、锌中毒
- E、毒蕈中毒
- A、酪蛋白
- B、乳清蛋白
- C、白蛋白
- D、球蛋白
- E、免疫球蛋白
- A、磷酸
- B、植酸
- C、鞣酸
- D、草酸
- E、单宁酸
- A、700
- B、800
- C、900
- D、1000
- E、1200
- A、蛋壳颜色
- B、品种
- C、食用部分
- D、产地
- E、煮蒸的烹调方法
- A、蛋白质含量较高
- B、丰富的B族维生素
- C、碳水化合物多为不消化成分
- D、脂肪含量中等
- E、少量的膳食纤维
- 40
-
铅中毒主要的危害是
- A、肝功能损伤
- B、肾功能损伤
- C、消化功能损伤
- D、神经系统损伤
- E、运动系统损伤
- A、可出现生物富集作用
- B、有害金属可来源于自然环境和人为污染
- C、可引起慢性中毒及远期效应
- D、毒性作用表现为强蓄积性
- E、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对毒性无影响
-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B、溶血性贫血
- C、再障性贫血
- D、营养不良性水肿
- E、脚气病
- A、加速疲劳恢复
- B、补充运动过程中的组织损耗与修复
- C、增强肌肉力量
- D、能量的主要来源
- E、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 A、7天
- B、6天
- C、5天
- D、4天
- E、3天
- A、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 B、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C、特异体质引起的过敏性变态反应
- D、食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 E、长期少量摄人有毒食物引起的慢性中毒
- A、称量法
- B、查账法
- C、24h回顾法
- D、日记法
- E、化学分析法
- A、宫内发育迟缓
- B、生长停滞
- C、早产
- D、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 E、以上均是
- A、个体生命进程中的生理改变
- B、营养素的浓度和化学形式
- C、个体的营养健康状况和排泄丢失情况
- D、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 E、个体的生活习惯
- A、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
- B、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C、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 D、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E、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 A、脂肪酸败
- B、蛋白质腐败
- C、蔬菜的腐败
- D、碳水化合物酸败
- E、肉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