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 B.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洗钱数额20%以上50%以下罚金
- C.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 D.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100%的罚金
- 正确
- 错误
- A.外国公民可将护照作为实名证件
- B.临时身份证也是有效的实名证件
- C.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用户口簿作为实名证件
- D.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证、司机的驾驶证可作实名证件
- E.军人身份证件、武警身份证件可作为实名证件
- A.了解客户义务
- B.大额交易报告义务
- C.可疑交易报告义务
- D.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和设立组织机构义务
- E.保存记录义务
- A.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的
- B.未按规定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 C.未按照规定要求单位客户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并登记的
- D.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
- E.违反规定将反洗钱工作信息泄露给客户和其他人员的
- F.未按照规定报告大额交易或者可疑交易的
- A.账户资料,自销户之日起至少5年
- B.账户资料,自销户之日起至少10年
- C.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之日起至少5年
- D.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之日起至少10年
- A.进入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 B.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 C.查阅、复制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 D.检查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 A.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 B.是眼里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
- C.是遏制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 D.是维护金融机构信誉及金融稳定的需要
- A.收集金融信息
- B.分析金融信息
- C.分发金融信息和分析结果
- D.情报交流
- A.培训
- B.宣传
- C.业务检查
- D.工作调研
- A.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 B.恐怖活动犯罪
- C.走私犯罪
- D.贪污贿赂犯罪
- A.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 B.是眼里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
- C.是遏制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 D.是维护金融机构信誉及金融稳定的需要
- A.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法内控制度,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 B.未按照规定要求单位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登记,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
- C.违反规定将反洗钱工作信息泄漏给客户和其他工作人员的
- D.未按照规定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
- A.检查准备
- B.检查实施
- C.检查报告
- D.检查处理
- A.明确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反洗钱职责分工
- B.明确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及其具体的反洗钱义务
- C.规定反洗钱调查措施的行使条件、主体、批准程序和期限
- D.明确违反《反洗钱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E.规定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 A.开户单位一日两次申请支取大额现金
- B.开户单位提取大额现金的时间出现异常变化
- C.开户单位连续几个工作日提取的大额现金出现异常变化
- D.开户单位一日内申请对同一收款人签发两张金额为30万元的现金银行汇票
- A.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并配备人员
- B.客户身份登记和审查客户身份,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激励
- C.向有关部门进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向公安机关报告涉嫌犯罪线索
- D.保密和宣传培训业务
- A.集中转入,集中转出
- B.集中转入,分散转出
- C.分散转入,集中转出
- D.分散转入,分散转出
- A.检查准备
- B.检查实施
- C.检查报告
- D.检查处理
- A.未按照规定建立反洗钱法内控制度,未按照规定设立专门机构活着制定专业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的
- B.未按照规定要求单位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进行核对登记,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 记录的
- C.违反规定将反洗钱工作信息泄漏给客户和其他工作人员的
- D.未按照规定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
- A.洗钱者考虑的是隐藏有关犯罪收益的真正所有权和来源
- B.改变有关金钱的形式
- C.洗钱过程中尽量避免留下明显的痕迹
- D.洗钱者能够控制洗钱的全过程
- A.只能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 B.只能是金融机构
- C.只能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或金融机构
- D.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 A.金融机构依据《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报告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
- B.明显与洗钱活动无关的可疑交易活动
- C.可疑程度显著轻微、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大的交易活动
- D.超过法定资料保存期限的可疑交易活动
- A.金融机构
- B.特定非金融机构
- C.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
- D.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 A.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 B.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因第三方未采取符合《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 C.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且须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否则,金融机构有权拒绝。
- D.对客户要求将调查所涉及的帐户资金转往境外的,经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 A.小王一次性取款10万元。
- B.小王5月10日通过三张中国银行的卡分别取款5万、3万和1万
- C.小王5月10日通过工商银行的账户取款19万,5月11日通过建设银行的账户取款11万
- D.中石油公司财务人员5月10日从公司账户取款三笔金额均为8万元
- A.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年
- B.交易记录在业务关系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10年
- C.客户身份资料在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5年
- D.客户身份资料业务关系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10年
- 37
-
客户身份识别是指 ( )
- A.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
- B.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
- C.金融机构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职业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
- D.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交易时,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影印件。
- A.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所列举的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
- B.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关注名单上的人员或组织
- C.外国政要
- D.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
- A.《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 B.《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 C.《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 D.《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 A.设立专门机构
- B.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
- C.指定专人
- D.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
- A.按照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分析结果
- B.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
- C.接收并分析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 D.要求金融机构及时补正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
- A.12
- B.24
- C.36
- D.48
- A.个人账户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10万元以上现金缴存即属大额交易
- B.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当日累计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转账属于大额交易
- C.个人银行账户之间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
- D.个人银行账户与单位银行账户之间当日累计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属于大额交易
- A.2
- B.5
- C.10
- D.15
- A.金融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 B.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 C.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并于金融机构破产和解散时销毁全部资料和记录。
- D.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B.财政部
- C.中国人民银行
- D.国家外汇管理局
- A.2006年1月1日
- B.2006年6月1日
- C.2007年1月1日
- D.2007年6月1日
-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B.所有商业银行
- C.中国银行业协会
- D.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 A.20万
- B.50万
- C.200万
- D.500万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