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二甲胺和三甲胺
- B.酸价
- C.ATP值
- D.过氧化值
- E.酸度
- A.二甲胺和三甲胺
- B.酸价
- C.ATP值
- D.过氧化值
- E.酸度
- A.二甲胺和三甲胺
- B.酸价
- C.ATP值
- D.过氧化值
- E.酸度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细菌性食物中毒
- B.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 C.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 D.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 E.化学性食物中毒
- A、营养状况良好
- B、轻度营养不良
- C、中度营养不良
- D、重度营养不良
- E、极重度营养不良
- A、年龄、身高、理想体重
- B、身高、体重、活动系数
- C、身高、体重、应激系数
- D、年龄、身高、体重、活动系数
- E、年龄、身高、体重
- A、肩胛下、脐旁、肱二头肌
- B、肩胛下、脐旁、肱三头肌
- C、肩胛下、股二头肌、肱三头肌
- D、股二头肌、脐旁、肱三头肌
- E、股二头肌、肩胛下、肱三头肌
- 10
-
居民营养状况调查与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掌握社会各人群某一时间横断面的营养状况及其连续的动态变化,它是居民饮食生活实践或已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效果的反映。WHO主张评价儿童当前营养状况的指标是( )。
- A、身高别体重
- B、年龄别身高
- C、年龄别体重
- D、体重
- E、头围
- A、>30
- B、>28
- C、>25
- D、>24
- E、>18.5
- A、25%~30%
- B、30%~35%
- C、40%~45%
- D、45%~50%
- E、50%~60%
- A、尿中酮体排出量减少
- B、尿中酮体排出量增加
- C、尿中3-甲基组氨酸排出量增加
- D、尿中胆酸盐排出量增加
- E、尿中出现蛋白质
- A、神经精神型
- B、胃肠炎型
- C、溶血型
- D、心脏衰竭型
- E、肝肾损伤型
- A、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 B、类秋水仙碱
- C、3-硝基丙酸
- D、皂素
- E、龙葵素
- A、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RNI=1.5EAR
- B、一般而言,AI>RNI
- C、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大于RNI,即使小于UL,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 D、RN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 E、RNI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某营养素的目标值
- A、纤维素
- B、葡萄糖
- C、淀粉
- D、果糖
- E、麦芽糖
- A、5g、15g、20g
- B、5g、10g、15g
- C、5g、20g、30g
- D、10g、15g、20g
- E、10g、20g、30g
- 19
-
下列对羊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乳白蛋白高
- B.脂肪球大小接近人乳
- C.含丰富的维生素B<sub>12</sub>、叶酸和铁
- D.蛋白凝块细易消化
- E.蛋白总量高于牛乳
- A、大豆
- B、蚕豆
- C、绿豆
- D、小豆
- E、红豆
- A、UL的主要用途是检查群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
- B、EAR主要用于计划和评估群体的膳食
- C、AI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同时用作限制过多摄入的标准
- D、RNI是个体适宜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参考值,是健康个体膳食摄入营养素的目标
- E、在大多数情况下,UL包括膳食、强化食品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营养素之和
- A、蛋白质
- B、脂肪
- C、乳糖
- D、矿物质
- E、维生素
- A、淀粉酶
- B、麦芽糖酶
- C、凝乳酶
- D、乳糖酶
- E、氧化酶
- A.维生素C
- B.胡萝卜素
- C.烟酸
- D.淀粉
- E.维生素B<sub>1</sub>
- A、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 B、个体生命进程中的生理改变
- C、个体的营养健康状况和排泄丢失情况
- D、营养素的浓度和化学形式
- E、个体的生活习惯
- A、副溶血性弧菌
- B、葡萄球菌
- C、肉毒梭菌
- D、霉变甘蔗
- E、镰刀菌
- A、稻米
- B、黄瓜
- C、土豆
- D、海带
- E、香蕉
- A、1.8和1.7
- B、1.7和1.8
- C、1.2和1.3
- D、1.3和1.2
- E、1.7和1.3
- A、植物血凝素
- B、有机磷
- C、氰苷化合物
- D、3-硝基丙酸
- E、大豆黄酮
- A、超高温杀菌
- B、巴氏消毒法
- C、煮沸法
- D、辐照杀菌
- E、微波加热杀菌
- A、补充充足的能量
- B、增加钙的摄入量
- C、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量
- D、注意铁的补充
- E、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 A、300
- B、200
- C、100
- D、50
- E、30
- A、宫内发育迟缓
- B、生长停滞
- C、早产
- D、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 E、以上均是
- A、80℃
- B、180℃
- C、280℃
- D、100℃
- E、150℃
- A、10
- B、8
- C、6
- D、2
- E、1
- A、≤0.02g
- B、≤0.04g
- C、≤0.12g
- D、≤0.2g
- E、≤0.4g
- A、钾
- B、钙
- C、锌
- D、铁
- E、碘
- A、最大无作用剂量
- B、危险性评估
- C、最低毒副反应水平(LOAEL)
- D、无毒副反应水平(NOAEL)
- E、UF数据库
- A、鸡蛋黄中磷脂占30%~33%
- B、蛋黄中的主要蛋白质是与脂类相结合的脂蛋白和磷蛋白
- C、鸡蛋黄中脂肪含量为28%~33%
- D、鸡蛋黄中胆固醇占62%~65%
- E、鸡蛋黄中含有微量脑苷脂类
- A、沙门菌食物中毒
- B、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 C、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 D、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E、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 A、组胺酸
- B、蛋氨酸
- C、赖氨酸
- D、色氨酸
- E、亮氨酸
- A、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
- B、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以避免发生中毒
- C、包括饮食、强化剂、添加剂等各种营养素来源之和
- D、这个量对一般人群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 E、是健康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
- 43
-
根茎类蔬菜不包括( )。
- A、竹笋
- B、山药
- C、葱
- D、藕
- E、白菜
- A、蛋白质
- B、脂肪
- C、糖类
- D、维生素
- E、热能
- A、噪声
- B、密闭环境
- C、低温
- D、振动
- E、摇摆
- A、30%
- B、50%
- C、60%
- D、80%
- E、90%
- A、蛋白质
- B、水
- C、胡萝卜素
- D、碳水化合物
- E、脂肪
- A、孕期不易发生维生素D过量中毒
- B、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胎儿骨骼的发育
- C、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
- D、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
- E、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母亲骨质软化症
- A、700
- B、800
- C、900
- D、1000
- E、1200
- A、新生儿低钙血症
- B、母体骨质软化症
- C、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
- D、新生儿手足搐搦
- E、胎儿低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