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黑带考试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在质量功能展开(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中,首要的工作是:

  • A.客户竞争评估
  • B.技术竞争评估
  • C.决定客户需求
  • D.评估设计特色
2

车床加工轴棒,其长度的公差限为180±3 毫米。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发现重复性标准差为0.12 毫米,再现性标准差为0.16 毫米。从%P/T 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 A.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 B.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 C.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
  •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 值,从而无法判断
6

六西格玛水平的过程能力是()

  • A.Cp=2.5
  • B.Cp=2
  • C.Cp=1.5
  • D.Cpk=1.5
7

绿带六西格玛项目的实际执行人(负责人)是()

  • A.倡导者
  • B.黑带大师
  • C.绿带
  • D.黑带
8

下列内容中,绘制控制图时确定合理子组的原则是()

  • A.子组数量应该在5个以下
  • B.组内差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
  • C.组内差应大于组间差
  • D.不存在组内差异
10

“平衡记分卡”是由下述哪几个维度构成的:

  • A.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
  • B.评价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系统
  • C.业绩考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流程
  • D.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1

对于正态分布的过程,有关Cp 、C pk 和缺陷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Cp 不能估计缺陷率, 根据Cpk 才能估计缺陷率
  • B.根据Cp和Cpk 才能估计缺陷率
  • C.缺陷率与Cp和Cpk 无关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

劣质成本的构成是:

  • A.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B.不增值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C.不增值的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D.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16

在钳工车间自动钻空的过程中,取30 个钻空结果分析,其中心位置与规定中心点在水平方向的偏差值的平均值为1 微米,标准差为8 微米。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后发现重复性(Repeatability)标准差为3 微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标准差为4 微米。从精确度/过程波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 A.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 B.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 C.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
  •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 从而无法判断
17

在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中,下面的陈述哪个是正确的:

  • A.黑带应当自主决定项目选择
  • B.绿带的数量和素质是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C.倡导者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确定前进方向
  • D.以上都不是
18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在其著名的质量管理十四条中指出“停止依靠检验达成质量的做法”,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企业雇佣了太多的检验人员,对经营来说是不经济的。
  • B.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 C.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操作人员自己来保证质量,而不是靠检验员保证。
  • D.人工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依靠检验是不能保证质量的。
19

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在下面的陈述中,哪些不是六西格玛黑带应承担的任务:

  • A.在倡导者(Champion)和资深黑带(MBB)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六西格玛项目
  • B.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确认改进机会
  • C.与倡导者资深黑带以及项目相关方沟通,寻求各方的支持和理解
  • D.负责整个组织六西格玛管理的部署,为团队确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目标,分配资源并监控进展
20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六西格玛改进项目中测量阶段任务的是()

  • A.确认基线
  • B.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 C.检验项目指标及目标
  • D.确定改进方案
22

在谈到激励技巧时,常常会基于马斯洛(Maslow)的“人的五个基本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们的最初激励来自于最低层次的需求,当这个需求被满足后,激励便来自于下一个需求。那么,按照马斯洛理论,人们需求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就是:

  • A.安全需要→生存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 B.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 C.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尊重→成就或自我实现
  • D.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尊重
27

下列对相关回归说明中正确的是()

  • A.两组变量相关是指独立变量增加时从属变量减少的情况
  • B.相关系数的值越接近0,两组变量越具有线性关系
  • C.相关系数值介于–1和1之间.
  • D.回归分析中的R-sq值与几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相同
28

在某快餐店中午营业期间内,每分钟顾客到来人数为平均值是8 的泊松(Poisson)分布。若考虑每半分钟到来的顾客分布,则此分布近似为:

  • A.平均值是8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B.平均值是4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C.平均值是2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D.分布类型将改变。
2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界定阶段包括界定项目范围、组成团队。
  • B.测量阶段主要是测量过程的绩效,即Y,在测量前要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找到并确认影响Y 的关键原因。
  • C.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Y 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并验证关键原因。
  • D.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关键原因X 寻找改进措施,并验证改进措施。
33

下列问题描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公司产品装船时间比竞争公司平均长10天,应消除产品装船前的文件制作延误问题
  • B.为了缩短停机时间,设备负责部门有必要改善业务顺序
  • C.公司产品合格率为93%,其主要缺陷为毛刺、异物、边裂,各占3%、2.5%、1%
  • D.最近调查中发现35%以上的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或多或少的不满
36

某企业用台秤对某材料进行称重,该材料重量要求的公差限为500±15 克。现将一个500 克的砝码,放在此台秤上去称重,测量20 次,结果发现均值为510 克,标准差为1 克。这说明:

  • A.台秤有较大偏倚(Bias),需要校准
  • B.台秤有较大的重复性误差,已不能再使用,需要换用精度更高的天平。
  • C.台秤存在较大的再现性误差,需要重复测量来减小再现性误差。
  • D.测量系统没有问题,台秤可以使用。
38

从平均寿命为1000 小时寿命为指数分布的二极管中,抽取100 件二极管,并求出其平均寿命。则:

  • A.平均寿命仍为均值是1000 小时的指数分布
  • B.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 小时,标准差为1000 小时的正态分布
  • C.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 小时,标准差为100 小时的正态分布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9

对于一个稳定的分布为正态的生产过程,计算出它的工序能力指数C p=1.65, Cpk =0.92。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出下列判断:

  • 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 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
  • 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 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
40

下面列举的工具中,哪个一般不是在项目选择时常用的工具:

  • A.排列图(Pareto)
  • B.实验设计
  • C.QFD
  • D.因果矩阵
42

在分析X-R控制图时应:

  • A.先分析X 图然后再分析R 图
  • B.先分析R 图然后再分析X 图
  • C.X 图和R 图无关,应单独分析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5

一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计算结果显示,均值和中位数都是100。这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此分布为对称分布
  • B.此分布为正态分布
  • C.此分布为均匀分布
  • D.以上各结论都不能肯定
47

对于一组共28 个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使用MINITAB 软件,先后依次使用了“Anderson-Darling”,“Ryan-Joiner(Similar to Shapiro-Wilk)”及“Kolmogorov –Smirnov”3 种方法,但却得到了3种不同结论:“Anderson-Darling”检验p-value<0.005 因而判数据“非正态”,“Ryan-Joiner(Similar toShapiro-Wilk)”检验p-value>0.10 以及“Kolmogorov –Smirnov”检验p-value>0.15 都判数据“正态”。这时候正确的判断是:

  • A.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判数据“正态”。
  • B.任何时候都相信“最权威方法”。在正态分布检验中,相信MINITAB 软件选择的缺省方法“Anderson-Darling”是最优方法,判数据“非正态”。
  • C.检验中的原则总是“拒绝是有说服力的”,因而只要有一个结论为“拒绝”则相信此结果。因此应判数据“非正态”。
  • D.此例数据太特殊,要另选些方法再来判断,才能下结论。
48

对于离散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应提供至少30 件产品,由3 个测量员对每件产品重复测量2 次,记录其合格与不合格数目。对于30 件产品的正确选择方法应该是:

  • A.依据实际生产的不良率,选择成比例的合格及不合格样品
  • B.至少10 件合格,至少10 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
  • C.可以随意设定比率,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
  • D.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