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客户竞争评估
- B.技术竞争评估
- C.决定客户需求
- D.评估设计特色
- A.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 B.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 C.本测量系统从%P/T 角度来说是不合格的
-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P/T 值,从而无法判断
- A.50
- B.54
- C.62
- D.64
- A.X 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20 的正态分布。
- B.X 近似为均值是200,标准差是10 的正态分布。
- C.X 是(180,220)上的均匀分布。
- D.X 是(190,210)上的均匀分布。
- A.90%
- B.98%
- C.83.79%
- D.83%
- A.Cp=2.5
- B.Cp=2
- C.Cp=1.5
- D.Cpk=1.5
- A.倡导者
- B.黑带大师
- C.绿带
- D.黑带
- A.子组数量应该在5个以下
- B.组内差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
- C.组内差应大于组间差
- D.不存在组内差异
- A.8 分钟
- B.10 分钟
- C.6 分钟
- D.以上都不对
- A.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
- B.评价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系统
- C.业绩考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流程
- D.财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 A.根据Cp 不能估计缺陷率, 根据Cpk 才能估计缺陷率
- B.根据Cp和Cpk 才能估计缺陷率
- C.缺陷率与Cp和Cpk 无关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A.为什么要做该项目
- B.项目的目标
- C.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 D.问题产生的原因
- A.可以认为此数是发病率的正确估计
- B.由于未回收问卷较多,此值估计偏高
- C.由于未回收问卷较多,此值估计偏低
- D.1000 份太少,上述发病率的估计无意义
- A.0.0032
- B.3200
- C.32000
- D.1600
- 15
-
劣质成本的构成是:
- A.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B.不增值的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C.不增值的预防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D.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成本
- A.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 B.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勉强合格的
- C.本测量系统从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来说是不合格的
- D.上述数据不能得到精确度/过程波动比(R&R%), 从而无法判断
- A.黑带应当自主决定项目选择
- B.绿带的数量和素质是推行六西格玛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C.倡导者对六西格玛活动整体负责,确定前进方向
- D.以上都不是
- A.企业雇佣了太多的检验人员,对经营来说是不经济的。
- B.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 C.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操作人员自己来保证质量,而不是靠检验员保证。
- D.人工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依靠检验是不能保证质量的。
- A.在倡导者(Champion)和资深黑带(MBB)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六西格玛项目
- B.运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方法,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确认改进机会
- C.与倡导者资深黑带以及项目相关方沟通,寻求各方的支持和理解
- D.负责整个组织六西格玛管理的部署,为团队确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目标,分配资源并监控进展
- A.确认基线
- B.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 C.检验项目指标及目标
- D.确定改进方案
- A.因果图
- B.SIPOC 图
- C.PDPC 法
- D.头脑风暴法
- A.安全需要→生存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 B.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
- C.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尊重→成就或自我实现
- D.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成就或自我实现→尊重
- A.92.2%
- B.99%
- C.96%
- D.97.3%
- A.PDPC(过程决策程序图)
- B.箭条图(网络图)
- C.甘特图
- D.关联图
- A.亲和图
- B.矩阵图
- C.PDPC 法
- D.网络图
- A.两样本F 检验
- B.两样本T 检验
- C.两样本配对差值的T 检验
- D.两样本Mann-Whitney 秩和检验
- A.两组变量相关是指独立变量增加时从属变量减少的情况
- B.相关系数的值越接近0,两组变量越具有线性关系
- C.相关系数值介于–1和1之间.
- D.回归分析中的R-sq值与几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相同
- A.平均值是8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B.平均值是4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C.平均值是2 的泊松(Poisson)分布
- D.分布类型将改变。
- 29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界定阶段包括界定项目范围、组成团队。
- B.测量阶段主要是测量过程的绩效,即Y,在测量前要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找到并确认影响Y 的关键原因。
- C.分析阶段主要是针对Y 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并验证关键原因。
- D.改进阶段主要是针对关键原因X 寻找改进措施,并验证改进措施。
- A.黑带
- B.黑带大师
- C.绿带
- D.倡导者
- A.形成期
- B.震荡期
- C.规范期
- D.执行期
- A.0.0032
- B.3200
- C.32000
- D.1600
- A.公司产品装船时间比竞争公司平均长10天,应消除产品装船前的文件制作延误问题
- B.为了缩短停机时间,设备负责部门有必要改善业务顺序
- C.公司产品合格率为93%,其主要缺陷为毛刺、异物、边裂,各占3%、2.5%、1%
- D.最近调查中发现35%以上的顾客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或多或少的不满
- A.1/3
- B.1/6
- C.1/7
- D.2/7
- A.双样本均值相等性T检验。
- B.配对样本检验
- C.F检验
- D.两样本非参数 Mann-Whitney 检验
- A.台秤有较大偏倚(Bias),需要校准
- B.台秤有较大的重复性误差,已不能再使用,需要换用精度更高的天平。
- C.台秤存在较大的再现性误差,需要重复测量来减小再现性误差。
- D.测量系统没有问题,台秤可以使用。
- A.1
- B.1 和4
- C.2 和3
- D.1、2、3 和4
- A.平均寿命仍为均值是1000 小时的指数分布
- B.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 小时,标准差为1000 小时的正态分布
- C.平均寿命近似为均值是1000 小时,标准差为100 小时的正态分布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 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
- 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
- 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
- A.排列图(Pareto)
- B.实验设计
- C.QFD
- D.因果矩阵
- A.双样本均值相等性检验
- B.配对均值检验
- C.F 检验
- D.方差分析
- 42
-
在分析X-R控制图时应:
- A.先分析X 图然后再分析R 图
- B.先分析R 图然后再分析X 图
- C.X 图和R 图无关,应单独分析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0.4
- B.0.5
- C.1.4
- D.1.5
- A.平均值偏离目标12 毫米大约 0.25 毫米
- B.平均值偏离目标12 毫米大约 0.5 毫米
- C.平均值偏离目标12 毫米大约 0.75 毫米
- D.以上结果都不对
- A.此分布为对称分布
- B.此分布为正态分布
- C.此分布为均匀分布
- D.以上各结论都不能肯定
- A.(40,60)间的均匀分布。
- B.(45,55)间的均匀分布。
- C.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 的正态分布。
- D.均值为50,标准差为5 的正态分布。
- A.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判数据“正态”。
- B.任何时候都相信“最权威方法”。在正态分布检验中,相信MINITAB 软件选择的缺省方法“Anderson-Darling”是最优方法,判数据“非正态”。
- C.检验中的原则总是“拒绝是有说服力的”,因而只要有一个结论为“拒绝”则相信此结果。因此应判数据“非正态”。
- D.此例数据太特殊,要另选些方法再来判断,才能下结论。
- A.依据实际生产的不良率,选择成比例的合格及不合格样品
- B.至少10 件合格,至少10 件不合格,这与实际生产状态无关
- C.可以随意设定比率,因为此比率与测量系统是否合格是无关的
- D.以上都不对
- A.样本平均值(Mean)
- B.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然后求平均
- C.样本众数(Mode),即样本分布中概率最高者。
- D.样本中位数(Median)
- A.倡导者
- B.领导
- C.绿带
- D.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