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讲授法
- B.问答法
- C.演示法
- D.优选法
- E.讨论法
- A.钙
- B.锌
- C.钠
- D.铁
- E.硫
- A.询问饮食史
- B.确定人群分布情况
- C.设定营养素摄入目标值
- D.制订膳食计划
- E.对膳食计划的执行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 A.课堂讲授为主
- B.理论联系实际
- C.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兼顾
- D.全面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
- E.厉行节约
- A.基础代谢
- B.日常体力劳动
- 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 D.胎儿及母体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 E.母体用于产后泌乳的脂肪储备
- A.饮水型病区
- B.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
- C.食物型病区
- D.职业中毒型病区
- E.粮食污染型病区
- A.强化奶粉
- B.谷基奶粉
- C.豆基奶粉
- D.乳基奶粉
- E.脱脂奶粉
- A.<sup>35</sup>S
- B.<sup>90</sup>Sr
- C.<sup>137</sup>Cs
- D.<sup>40</sup>K
- E.<sup>131</sup>I
- A.营养素补充剂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
- B.营养素补充剂一般含有必需的宏量和微量营养素
- C.营养素补充剂专门用于弥补人类膳食摄人的不足
- D.营养素补充剂一般含有特定的维生素和/或矿物质
- E.经批准的营养素补充剂不得以提供能量为目的,不得声称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 A.肉类
- B.谷类
- C.蔬菜水果类
- D.奶类
- E.蛋类
- A.<sup>90</sup>Sr
- B.<sup>210</sup>Po
- C.<sup>137</sup>Cs
- D.<sup>40</sup>K
- E.<sup>131</sup>I
- A.二者都能够满足目标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
- B.RNI是推荐摄入量,AI是适宜摄入量
- C.一种营养素可同时有RNI和AI
- D.AI的准确性不如RNI
- E.AI总是低于RNI
- A.食品名称
- B.配料清单和配料定量标示
- C.能量和营养素
- D.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
- E.日期标示及储藏说明
- A.蔬菜
- B.水果
- C.玉米
- D.大豆
- E.花生
- A.胃
- B.小肠
- C.大肠
- D.肝
- E.胰腺
- A.膳食调查
- B.体格检查
- C.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 D.实验室生化检查
- E.经济水平调查
- A.文字
- B.图形
- C.符号
- D.说明物
- E.广告词
- A.寡糖
- B.卵磷脂
- C.大豆异黄酮
- D.皂苷
- E.花青素
- A.趣味性
- B.准确性
- C.开放性
- D.操作性
- E.创新性
- A.钡
- B.锌
- C.铅
- D.镉
- E.汞
- A.突发性和意外性
- B.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 C.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 D.群体性和社会危害性
- E.不可避免性
- A.营养齐全,比例适当
- B.合理搭配,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发挥各类食物营养成分的互补作用,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
- C.合理加工与烹调
- D.对其营养素含量进行全面分析
- E.餐次合理,注意饮食卫生
- A.谷氨酸
- B.赖氨酸
- C.蛋氨酸
- D.丙氨酸
- E.苯丙氨酸
- A.合理安排饮食
- B.食物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 C.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 D.合理的膳食烹饪方法
- E.维持健康体重
- A.精选案例
- B.增加讨论时间,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 C.实行小班授课制
- D.密切联系实际
- E.知能并重
- A.食品的消费覆盖率高
- B.强化后可改变该食品的口感
- C.该食物的摄入量均衡
- D.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的相对变化较小
- E.不因强化而改变口感
- A.判断食谱是否科学合理
- B.评价某个体或群体在使用该食谱时能否满足其营养需求
- C.发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 D.严格要求每份食谱的能量和营养素种类均与推荐摄入量保证一致
- E.与UL进行比较,如不超过UL,可认为该食谱符合要求
- A.菜泥
- B.米粉
- C.强化铁的配方奶粉
- D.肝泥
- E.动物血
- A.大骨节病
- B.龋齿
- C.骨质疏松
- D.氟骨症
- E.氟斑牙
- A.肌肉痉挛
- B.佝偻病
- C.骨质疏松
- D.骨软化
- E.软组织钙化
- A.真菌毒素
- B.河豚毒素
- C.农药
- D.亚硝酸盐
- E.砷
- A.出台健康政策
- B.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 C.增强社区的能力
- D.发展社区居民的个人技能
- E.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方向
- A.鱼类
- B.动物内脏
- C.蛋类
- D.奶类
- E.猪肉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sub>6</sub>
- C.维生素C
- D.铁
- E.锌
- A.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采用牛乳、羊乳等动物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种非母乳喂养婴儿的方法即为人工喂养
- B.人工喂养所用乳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
- C.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l00kcal,可按代乳品每100mL提供的能量来确定~日所需的奶量
- D.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
- E.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人工喂养要优于混合喂养
- A.维生素B<sub>1</sub>缺乏病
- B.维生素B<sub>2</sub>缺乏病
- C.癞皮病
- D.维生素A缺乏病
- A.锌
- B.铬
- C.铁
- D.铜
- A.EAR
- B.RNI
- C.AI
- D.UL
- A.温度
- B.湿度
- C.微生物
- D.红外线
- A.社会人口学诊断
- B.流行病学诊断
- C.行为和环境诊断
- D.体格诊断
- A.分组讨论
- B.录像讲座
- C.案例分析
- D.操作
- A.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
- B.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 C.根据孕期调整膳食摄入
- D.从孕早期开始增加高脂肪高能量食物供给
- A.酪氨酸
- B.蛋氨酸
- C.丝氨酸
- D.丙氨酸
- A.谷类
- B.蔬菜水果类
- C.肉类
- D.奶类
- A.任一次血糖高于11.1mmol/L
- B.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
- C.尿糖定性试验呈现阳性
- D.OGTT试验服糖后2h血糖高于11.1mmol/L
- A.运输养料和氧
- B.运输养料和废物
- C.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 D.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
- A.糖类
- B.脂肪
- C.蛋白质
- D.胆固醇
- A.清蛋白
- B.白蛋白
- C.球蛋白
- D.酪蛋白
- A.血红蛋白
- B.血清白蛋白
- C.血清铁蛋白
- D.脂蛋白
- A.150
- B.200
- C.250
- D.300
- A.体重
- B.膳食营养素摄入
- C.能量摄入
- D.腰臀围
- A.专项培训计划
- B.综合性培训计划
- C.部分培训计划
- D.阶段培训计划
- A.色氨酸
- B.苏氨酸
- C.酪氨酸
- D.蛋氨酸
- A.膳食调查
- B.人体测量
- C.实验室检查
- D.风险评价
- A.蛋氨酸
- B.色氨酸
- C.亮氨酸
- D.赖氨酸
- A.寡糖
- B.植酸
- C.卵磷脂
- D.蛋白酶抑制剂
- A.谷类
- B.豆类
- C.蔬菜水果类
- D.肉类
- A.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 B.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 C.矿物质、维生素和胆固醇
- D.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 A.腹泻、皮炎、出血
- B.皮炎、痴呆、腹泻
- C.痴呆、脱发、腹泻
- D.皮炎、腹泻、疲倦
- A.比喻性语言
- B.幽默性语言
- C.夸张性语言
- D.描述性语言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A.对终末产品的检验
- B.对原料的检验
- C.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 D.对销售环节的管理
- A.生物价
- B.消化率
- C.表观消化率
- D.净利用率
- A.4个月
- B.5个月
- C.6个月
- D.7个月
- A.PCR技术
- B.微胶囊技术
- C.生物传感技术
- D.膜分离技术
- A.蛋白质和氨基酸
- B.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
- C.蛋白质和脂肪酸
- D.维生素和矿物质
- A.杂环胺
- B.多环芳烃
- C.亚硝酸盐
- D.硫酸盐
- A.300
- B.500
- C.800
- D.1000
- A.10%
- B.15%
- C.20%
- D.25%
- A.膳食调查和评价
- B.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 C.膳食指导和评估
- D.培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