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转基因食品
- 5
-
PSE肉
- 8
-
保健食品
- 9
-
氨基酸模式
- 正确
- 错误
- 15
-
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3
-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
- A.鸡蛋
- B.瘦猪肉
- C.牛奶
- D.蔬菜
- 正确
- 错误
- A.mRNA
- B.18SrRNA
- C.28SrRNA
- D.tRNA
- E.全部RNA
- A.咖啡
- B.碳酸饮料
- C.酒精饮料
- D.果蔬汁
-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 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 A.炸
- B.蒸煮
- C.烤
- D.微波加热
- 39
-
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脑组织
- B.内脏器官
- C.肌肉
- D.脂肪组织
- E.内分泌腺
- A.肌肉抽搐有顺序性
- B.抽搐间歇期肌张力高
- C.轻度刺激即诱发抽搐
- D.抽搐时呼吸困难
- E.大发作时神志不清
-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 B.功能主治
- C.用法用量
- D.适用范围
- A.10%—20%
- B.12%—22%
- C.12%—24%
- D.15%—22%
- A.阚电位水平
- B.0期除极速度
- C.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 D.4期自动除极速度
- E.动作电位幅度
- A.餐厅经营特色
- B.扩大销售
- C.创造竞争优势
- D.客人需求
- A.构象改变
- B.亚基聚合
- C.肽键断裂
- D.二硫键形成
- E.蛋白质聚集
- A.竹荪
- B.口蘑
- C.双孢蘑菇
- D.鸡圢
- A.属于CAM
- B.属于胰岛素受体
- C.属于PKA
- D.活化后调节AC活性
- E.活化后调节PKC活性
-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恒定
- B.细胞内液的二氧化碳分压相对恒定
- C.细胞外液的温度和pH相对恒定
- D.胃液的量和成分稳定
- E.肾小管液的理化性状不变
- A.氨基酸氧化分解
- B.葡萄糖氧化分解
- C.脂肪酸氧化分解
- D.胆固醇氧化分解
- E.酮体氧化分解
- 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
- B.属于可阻遏型调控
- 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
- D.结构基因产物与分解代谢无关
- 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
- 51
-
建议婴儿首添辅食是()
- A.蛋类
- B.鱼肉类
- C.淀粉类
- D.蔬菜类
- A.维生素D
- B.胡萝卜素
- C.维生素A
- D.维生素E
- A.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在远曲小管被分泌
- B.K<sup>+</sup>的分泌是通过Na<sup>+</sup>一K<sup>+</sup>交换形式实现的
- C.Na<sup>+</sup>一K<sup>+</sup>与Na<sup>+</sup>一H<sup>+</sup>交换两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 D.碱中毒时Na<sup>+</sup>一H<sup>+</sup>交换降低,Na<sup>+</sup>一K<sup>+</sup>交换增加
- E.碱中毒时往往出现血K<sup>+</sup>升高
- 54
-
反转录的遗传信息流向是
- A.DNA→DNA
- B.DNA→RNA
- C.RNA→DNA
- D.RNA→蛋白质
- E.RNA→RNA
- A.鸟氨酸循环直接从鸟氨酸与氨结合生成瓜氨酸开始
- B.鸟氨酸循环从氨基甲酰磷酸合成开始
- C.每经历1次鸟氨酸循环消耗1分子氨
- D.每经历1次鸟氨酸循环消耗2分子ATP
- E.鸟氨酸循环主要在肝内进行
- 56
-
淀粉的主要来源是()
- A.豆类
- B.蔬菜类
- C.粮谷类
- D.水果类
- 57
-
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
- 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 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
- 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 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
- 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
- A.流感
- B.病毒性肝炎
- C.金葡菌败血症
- D.伤寒
- E.疟疾
- A.酶只在体内发挥作用
- B.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无关
- C.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 D.酶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E.酶的催化作用不受调控
- 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 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
- C.增强Nl(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
- D.抑制THl细胞分泌IFN—Y
- E.诱导LAK细胞形成
- A.工商行政部门
- B.质量监督部门
- C.卫生行政部门
- D.农业行政部门
- A.3次脱羧,5次脱氢
- B.2次脱羧,5次脱氢
- C.4次脱羧,6次脱氢
- D.3次脱羧,7次脱氢
- E.4次脱羧,6次脱氢
- A.能通过除菌滤器
- B.缺乏细胞壁
- C.对青霉素有耐受性
- D.需要胆固醇才能生长
- E.有致病作用
- A.2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8个月
- A.易化扩散不属于主动转运
- B.必须依靠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 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行
- D.消耗能量
- 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
- A.天然发酵酱油
- B.人工发酵酱油
- C.化学酱油
- D.合成酱油
- A.厨师长
- B.餐厅经理
- C.服务员
- D.出菜检查员
- A.酪氨酸/丝氨酸
- B.酪氨酸/苏氨酸
- C.丝氨酸/苏氨酸
- D.丝氨酸/组氨酸
- E.苏氨酸/组氨酸
- A.8肋
- B.9肋
- C.10肋
- D.11肋
- E.12肋
- 70
-
衣原体和病毒的共同特征是
- A.含两类核酸
- B.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 C.独特的发育周期
- D.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 E.细胞质内含有核糖体
- A.腺嘌呤核苷酸
- B.黄嘌呤核苷酸
- C.次黄嘌呤核苷酸
- A.维生素B<sub>1</sub>
- B.维生素A
- C.叶酸
- D.维生素B<sub>12</sub>
- A.孕前BMI
- B.孕前身高
- C.孕前血压
- D.妊娠期反应
- A.6g
- B.8g
- C.16g
- D.36g
- A.粱
- B.麻
- C.薯
- D.谷
- 76
-
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 A.叶酸
- B.生物素
- C.维生素B<sub>12</sub>
- D.四氢叶酸
- E.蛋氨酸
- A.花生四烯酸
- B.α—亚麻酸
- C.胆固醇
- D.亚油酸
- A.不变
- B.不断减小
- C.不断增大
- D.先增大后减小
- E.不规则变化
- A.丰水梨
- B.水晶梨
- C.橘子
- D.香蕉
- A.法国
- B.意大利
- C.希腊
- D.土耳其
- A.髂股韧带
- B.股骨头韧带
- C.骶结节韧带
- D.骶棘韧带
- E.腓侧副韧带
- A.氨基酸的排列序列
- B.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 C.亚基间空间相对的位置
- D.每一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
- E.每一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构象
- A.IgA
- B.IgG
- C.IgM
- D.IgD
- E.IgE
- A.卫生部
- B.质检总局
- C.国务院
- D.食品安全委员会
- 85
-
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
- A.诱导免疫耐受
- B.抑制超敏反应
- C.裂解细菌
- 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 E.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
- A.铁
- B.钙
- C.锌
- D.硒
- 87
-
下列属于治疗膳食的是()
- A.高钙膳食
- B.软食
- C.普通饮食
- D.半流质饮食
- A.单纯扩散
-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敞
-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做
- D.主动转运
- E.胞吐
- A.延髓化学敏感区
- B.丘脑下部视上核
- C.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
- D.中脑被盖区
- E.丘脑下部后部
- 90
-
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是
- A.铁锈色痰
- B.粉红色泡沫痰
- C.粘液性痰
- D.草绿色痰
- E.鲜红色血痰
- A.增强子决定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 B.增强子是远离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
- C.增强子作用无方向性
- D.增强子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均对基因的转录有增强作用
- E.增强子只在个别真核生物中存在,无普遍性
- A.斑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E.血浆蛋自质浓度降低
- A.钙
- B.铁
- C.钾
- D.钠
- A.O抗原
- B.H抗原
- C.K抗原
- D.Vi抗原
- E.O抗原和K抗原
- A.铁
- B.镁
- C.钾
- D.锌
- 96
-
咯血时出血部位不可能位于
- A.支气管
- B.肺
- C.胃
- D.喉
- E.气管
- 97
-
组成卵磷脂分子的成分有
- A.乙醇胺
- B.胆碱
- C.肌醇
- D.丝氨酸
- E.甘氨酸
- A.TPP
- B.FAD
- C.NAD
- D.HSCoA
- E.NADP
- A.又称鸟苷三磷酸结合蛋白
- B.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
- C.α亚基能与GTP、GDP结合
- D.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 E.β-γ结合松弛
- A.感受器位于膀胱壁上
- B.初级中枢位于骶段脊髓
- C.反射过程存在负反馈控制
- 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
- E.反射过程存在正反馈控制
- A.钙
- B.硒
- C.锌
- D.碘
- 102
-
长期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是
- A.坏血病
- B.夜盲症
- C.缺铁性贫血
- D.脚气病
- E.佝偻病
- A.高能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
- B.低能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
- C.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 D.低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 A.顺浓度差转运
- B.不消耗生物能
-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 D.是脂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
- 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 105
-
嘧啶环中的两个氮原子是来自于
- A.谷氨酰胺和氮
- B.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 C.谷氨酰胺和氨甲酰磷酸
- D.天冬酰胺和氨甲酰磷酸
- E.天冬氨酸和氨甲酰磷酸
- A.菌体细胞壁厚,不易着色
- B.菌体细胞膜厚,不易着色
- C.菌体内存有大量脂类,不易着色,但着色后不易脱色
- D.菌体细胞壁通透性强,易通过染液
- E.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强,易通过染液
- 107
-
脑脊液、滑膜液应
- A.常温保存
- B.4℃保存
- C.15℃保存
- D.25℃保存
- E.37℃保存
- A.营养不良
- B.紫绀症
- C.致泻症状
- D.腐败变质
- A.不能在体内储存
- B.营养状况可用尿负荷试验来评价
- C.摄入不足时较快发生缺乏症状
- D.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中毒
- 110
-
下丘脑的功能不包括()
- A.调节水、盐平衡
- B.是内分泌的最高级中枢
- C.产生生物节律
- D.发动躯体运动
- E.调节体温
- 111
-
下列有关无菌的概念正确的是
- A.指物体上不含微生物
- B.指物体上不含活菌
- C.指物体上不含细菌繁殖体
- D.指物体上不含病原微生物
- E.指物体上不含细菌芽胞
- A.Main
- B._0
- C._int
- D.sizeof
- A.20%
- B.50%
- C.100%
- D.150%
- A.孕早期
- B.孕中期
- C.孕末期
- D.哺乳期
- A.一年
- B.二年
- C.三年
- D.四年
- 116
-
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CoA还原酶
- B.鹅脱氧胆酰CoA合成酶
- C.胆固醇7a-羟化酶
- D.胆酰CoA合成酶
- E.7a-羟胆固醇氧化酶
- 117
-
痛风病人的膳食应控制()
- A.食盐
- B.蛋白质
- C.嘌呤
- D.单糖
- 118
-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是()
- A.铁和蛋白质
- B.内因子
- C.维生素K
- D.维生素B<sub>12</sub>和叶酸
- E.促红细胞生成素上
- 119
-
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特点是
- A.原属正常菌群
- B.无害
- C.拮抗病原微生物
- D.提供营养物
- E.引起外源性感染
- A.腺嘌呤核苷酸
- B.黄嘌呤核苷酸
- C.次黄嘌呤核苷酸
- 121
-
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 B.胰高血糖素
- C.糖皮质激素
- D.肾上腺素
- E.生长激素
- A.肌酸
- B.脂肪
- C.乳酸
- D.琥珀酸
- E.肝糖
- A.1,6-双磷酸秉糖
- B.ATP
- C.2,6-二磷酸果糖
- D.GTP
- E.柠檬酸
- 124
-
下列对直接血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
- B.水溶性大
- C.不易通过生物膜
- D.不能通过肾脏随尿排除
- E.与重氮试剂反应速度快,呈直接反应
- 125
-
下列氨基酸中能转化为儿茶酚胺的是
- A.天冬氨酸
- B.色氨酸
- C.酪氨酸
- D.缬氨酸
- E.甲硫氨酸
- A.杀死病原微生物
- B.破坏荚膜
- C.破坏鞭毛
- D.提高沸点
- E.破坏菌毛
- 127
-
下列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 A.半胱氨酸
- B.苏氨酸
- C.苯丙氨酸
- D.谷氨酸
- E.组氨酸
- 128
-
属三羧酸循环中的酶是
- A.NADH脱氢酶
- B.丙酮酸脱氢酶
- C.苹果酸脱氢酶
- D.葡萄糖-6-磷酸酶
- E.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 129
-
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总称()
- A.胸膜顶
- B.胸膜腔
- C.胸腔
- D.纵隔
- E.肋膈隐窝
- 130
-
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作用是()
- A.血管收缩
- B.血管舒张
- C.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 D.促进肾脏对Na+和水的重吸收
- E.肾素的释放
- 131
-
固有免疫应答是指
- A.先天具有的、感染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 B.病原体感染2周后诱导的免疫应答
- C.B细胞、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 D.依赖TCR激活的免疫应答
- E.进化变异大的免疫应答
- A.Ⅰ型
- B.Ⅱa型
- C.Ⅱb型
- D.Ⅲ型
- E.Ⅳ型
- 133
-
TNF是
- A.白细胞介素
- B.肿瘤坏死因子
- C.干扰素
- D.集落刺激因子
- E.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