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营养师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5

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

  • A.细胞毒性
  • B.免疫抑制作用
  • C.致畸作用
  • D.生殖毒性
  • E.抑制胆碱脂酶活性
27

急性失血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 A.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 B.大多数阻力血管收缩
  • C.心率减慢
  • D.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 E.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增强
28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有什么区别()。

  • A.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 B.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 C.保健食品一般都具有规定的每日服用量而一般食品无规定
  • D.都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9

背阔肌可使肱骨()

  • A.屈
  • B.伸
  • C.收
  • D.展
  • E.旋内
30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当遵守()。

  • A.食品安全法
  • B.食品卫生法
  • C.产品质量法
  • D.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32

关于跟一膝一胫试验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嘱被检查者仰卧,先抬起一侧下肢,然后将足跟置于另侧膝部下端,并沿胫骨徐徐滑下
  • B.共济失调者出现动作不稳或失误
  • C.见于小脑病变
  • D.属共济失调检查之一
  • E.还可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34

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 A.鼻后孔
  • B.喉口
  • C.前庭裂
  • D.声门裂
  • E.声门下腔
36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 A.可继续销售
  • B.可降价销售
  • C.不能销售
  •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37

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 C.不衰减传导
  • D.双向传导
  •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39

不属于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直接原料是

  • A.CO<sub>2</sub>
  • B.甘氨酸
  • C.谷氨酸
  • D.天冬氨酸
  • E.一碳单位
40

蛋白质分子一定具有

  • A.α-螺旋
  • B.β-折叠
  • C.三级结构
  • D.四级结构
  • E.亚基
41

反转录酶的作用是

  • A.催化多肽链的合成
  • B.催化以MA为模板合成MA
  • C.可作为分子生物学的工具酶
  • D.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 E.参与氨基酸代谢
42

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

  • A.Na<sup>+</sup>泵激活引起细胞失水
  • B.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
  • C.紫外线照射损伤DNA修复
  • D.利用维生素A的酶被光破坏
  • E.DNA损伤修复所需的核酸内切酶缺乏
44

下列描述与卡他布兰汉菌无关的是

  • A.革兰阴性双球菌,形似脑膜炎奈瑟菌
  • B.营养要求高
  • C.产DNA酶
  • D.氧化酶阳性
  • E.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45

属于脊髓外形结构的是()

  • A.终丝
  • B.中间带
  • C.前角
  • D.中央管
  • E.胶状质
46

企业标准应当报()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 A.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农业部门
49

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 A.产生细胞因子
  • B.直接杀伤靶细胞
  • C.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
  • 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
  • E.介导ADCC效应
50

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

  • A.成年期
  • B.幼年期
  • C.老年期
  • D.胚胎期
  • E.青年期
51

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依据是

  • A.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280nm
  • B.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 C.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
  • D.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是借肽键相连
  • E.蛋白质溶液为亲水胶体
52

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

  • A.识别并结合多糖抗原而被激活
  • B.接受抗原刺激后,相应抗体可在48h内产生
  • C.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
  • D.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 E.不产生免疫记忆
53

以下哪个位点被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

  • A.MHC分子
  • B.黏附分子
  • C.抗体分子
  • D.细胞因子
  • E.补体分子
5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输血发热反应表现的是()

  • A.寒战
  • B.皮肤潮红
  • C.头痛
  • D.脉快
  • E.血红蛋白尿
56

胆固醇不能转化为以下哪种物

  • A.雄激素
  • B.雌激素
  • C.醛固酮
  • D.胆色素
  • E.维生素D<sub>3</sub>
58

受MHC限制的是

  • A.CTL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 B.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 C.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 D.抗体结合病毒
  • E.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
59

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 A.丙酮酸羧化酶
  • B.己糖激酶
  • C.果糖二磷酸酶
  • D.葡萄糖-6-磷酸酶
  • E.磷酸化酶
60

()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 A.食品安全风险方案
  •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 C.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 D.食品安全风险计划
62

牛肉膏培养基特点为

  • A.含有丰富的X因子成分
  • B.营养价值高于肉浸液
  • C.脂肪成分被破坏
  • D.糖类成分被破坏
  • E.含有充足糖类成分
64

关于幽门螺杆菌染色正确的是

  • A.革兰染色着色不匀
  • B.常用姬姆萨染色
  • C.革兰阴性
  • D.芽胞染色阳性
  • E.荚膜染色阳性
65

神经元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大多是通过()

  • A.电信号
  • B.化学递质
  • C.局部电流
  • D.轴浆
  • E.以上均不是
67

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

  • A.SLE
  • B.全身性硬皮病
  • C.多发性肌炎
  • D.斯耶格拉伦(Sjogren)综合征
  •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mves病)
68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

  • A.先行使用,要求供货方补交合格证明文件
  • B.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 C.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 D.依照专家意见处理
70

下列哪项指标比较适用于检测睡眠的深度()

  • A.体温变化
  • B.唤醒阈或脑电
  • C.呼吸变化
  • D.脉搏变化
  • E.血压变化
71

心电图对下列疾病最有诊断价值:

  • A.心律失常
  • B.低钾血症
  • C.心室肥大
  • D.心功能不全
  • E.心房肥大
7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

  • A.尿酸
  • B.酮体
  • C.β-丙氨酸
  • D.β氨基羟丁酸
  • E.尿素
73

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

  • A.诱导免疫耐受
  • B.抑制变态反应
  • C.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
  • 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 E.裂解细菌
74

下列有关蛋白质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变性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
  • B.蛋白质变性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 C.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 D.去除变性因素后,所有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性
  • E.球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75

下列有关密码的错误叙述是

  • A.密码无标点符号
  • B.有终止密码和起始密码
  • C.密码有简并性
  • D.密码有通用性
  • E.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均有一个相应密码
76

不属于构成细菌侵袭力中菌体表面结构的是

  • A.荚膜
  • B.菌毛
  • C.微荚膜
  • D.Vi抗原
  • E.K抗原
77

粮食加工精度越高,()

  • A.纤维素含量越高,硫胺素含量越高
  • B.纤维素含量越高,硫胺素含量越低
  • C.纤维素含量越低,硫胺素含量越高
  • D.纤维素含量越低,硫胺素含量越低
78

肋膈窝位于()

  • A.肋胸膜与纵隔胸膜之间
  • B.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
  • C.纵隔胸膜与膈胸膜之间
  • D.脏胸膜与肋胸膜之间
  • E.肋胸膜与膈胸膜之间
79

哪项符合核酸的二级结构

  • A.DNA的双螺旋结构
  • B.DNA的核小体结构
  • C.DNA的超螺旋结构
  • D.tRNA的三叶草结构
  • E.核苷酸在核酸长链上的排列顺序
80

乙酰CoA是在线粒体内产生的,而FA及Ch是在胞液内以乙酰CoA为原料进行合成的,乙酰CoA通过下列哪种机制由线粒体进入胞液中

  • A.乳酸循环
  • B.柠檬酸一丙酮酸循环
  • C.鸟氨酸循环
  • D.三羧酸循环
  • E.丙氨酸一葡萄糖循环
81

RNA聚合酶II(TFⅡ)中能与TATA盒直接结合的是

  • A.TFⅡA
  • B.TFⅡB
  • C.TFⅡD
  • D.TFⅡE
  • E.TFⅡE
82

椎动脉穿经的结构是()

  • A.圆孔
  • B.卵圆孔
  • C.棘孔
  • D.枕骨大孔
  • E.对面动脉管
83

下列属于锌生理功能的是()

  • A.促进骨骼发育
  • B.维持味觉功能
  • C.促进视觉发育
  • D.抗氧化作用
84

输精管()

  • A.起于睾丸下端
  • B.全程位于精索内
  • C.粗细一致的肌性管道
  • D.末端膨大为输精管壶腹
  • E.开口于前列腺
85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 A.发病率低病死率低
  • B.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C.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 D.发病率低病脑高
86

叶酸类似物抗代谢药物是

  • A.β氮杂鸟嘌呤
  • B.甲氨蝶呤
  • C.阿糖胞苷
  • D.5-氟尿嘧啶
  • E.别嘌呤醇
87

左心房肥大可有:

  • A.电轴右偏
  • B.电轴左偏
  • C.二尖瓣型P波
  • D.肺型P波
  • E.病理性Q波
88

破伤风杆菌血平板37℃培养48h

  • A.凸起、灰白、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 B.凸起、灰白、不透明、边缘不整齐
  • C.扁平、金黄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 D.扁平、灰白、半透明、边缘不整齐
  • E.扁平、灰白、半透明、边缘整齐
89

将烹饪原料分为鲜活、干货、复制品原料的分类方法是(  )

  • A.按自然来源分
  • B.按加工性分
  • C.按营养成分分
  • D.按商品属性分
90

一侧肋脊点和肋腰点压痛常见的疾病是()

  • A.急性肾盂肾炎
  • B.急性膀胱炎
  • C.急性肾炎
  • D.慢性肾炎
  • E.肾结石
91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哪一项原则是正确的?

  • A.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 B.粗粮可多吃,不用控制总能量
  • C.餐次依据患者的生活习惯而定
  • D.按理想、体重计算总热量
93

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 A.脂溢性皮炎
  • B.周围神经炎
  • C.腹泻
  • D.牙龈疼痛出血
94

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

  • A.对婴幼儿无害
  • B.对成人无害
  • C.对人体安全、无害
97

弧菌属的细菌分布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土壤中最多
  • B.以空气中最多
  • C.以空气中最少
  • D.以水中最多
  • E.以水中最少
98

下列关于细菌科学命名错误的是

  • A.拉丁文双命名法
  • B.属名在前,首字母犬写
  • C.种名首字母小写
  • D.印刷时用斜体字
  • E.中文译名同上
99

某患儿尿中出现多量管型,说明病变部位在

  • A.膀胱
  • B.肾盂
  • C.尿道
  • D.输尿管
  • E.肾实质
100

大量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时,触诊心尖搏动的位置变化是()

  • A.向上移位
  • B.向左移位
  • C.向左下移位
  • D.向右移位
  • E.向下移位
101

产生房水的结构是()

  • A.虹膜
  • B.脉络膜
  • C.睫状体
  • D.晶状体
  • E.玻璃体
102

视网膜脱离发生于()

  • A.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
  • B.视网膜与睫状体之间
  • C.视网膜与虹膜之间
  • D.视网膜内、外层之间
  • E.感光细胞层与节细胞层之间
103

乳酸循环所需的NADH主要来自

  • A.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产生的NADH
  • B.脂酸
  • C.氧化过程中产生的NADH
  • D.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
  • E.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转氢生成的NADH
104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CoA从线粒体转移至胞液的途径是

  • A.三羧酸循环
  • B.乳酸循环
  • C.糖醛酸循环
  • D.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105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越高,说明()

  • A.餐后血糖骤然升高
  • B.餐后血糖升高相对缓和
  • C.餐后血糖应答水平百分比值越小
  • D.葡萄糖在体内扩散速度缓慢
106

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

  •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 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 C.B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
  • 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
  • E.T、B细胞混合缺陷
107

苹果酸穿梭作用的生理意义是

  • A.将草酰乙酸带入线粒体彻底氧化
  • B.维持线粒体内外有机酸的平衡
  • C.将胞液中NADH<sup>+</sup>+H<sup>+</sup>的2H带入线粒体内
  • D.为三羧酸循环提供足够的草酰乙酸
  • E.进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基作用
108

DiGe0rge综合征的免疫学表现是

  • A.吞噬细胞缺陷
  • B.B细胞缺陷
  • C.补体缺陷
  • D.X细胞缺陷
  • E.联合免疫缺陷
109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膜安静时K<sup>+</sup>的通透性大
  • B.膜兴奋时对Na<sup>+</sup>通透性增加
  • C.Na<sup>+</sup>易化扩散的结果
  • D.膜上Na<sup>+</sup>-K<sup>+</sup>泵的作用
  • E.K<sup>+</sup>易化扩散的结果
110

专性厌氧菌中耐氧菌

  • A.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不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
  • B.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lh后死亡
  • C.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2h后不死亡
  • D.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数小时仍不死亡
  • E.在新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暴露3h后不死亡
112

支原体与L型菌性状不同的是

  • A.细胞多形性
  • B.可通过滤菌器
  • C.对低渗透压敏感
  • D.菌落呈“荷包蛋”样
  • E.无返祖现象
113

抑制细菌生长可选用

  • A.消毒剂
  • B.氧化剂
  • C.还原剂
  • D.防腐剂
  • E.焚烧
114

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是

  • A.反转录酶
  • B.引物酶
  • C.DNA聚合酶
  • D.RNA聚合酶
  • E.拓扑异构酶
115

输卵管结扎常用的部位是()

  • A.子宫部
  • B.峡部
  • C.漏斗部
  • D.壶腹部
  • E.输卵管伞
117

在数据库系统的组织结构中,下列(  )映射把用户数据库与概念数据库联系了起来。

  • A.外模式/模式
  • B.内模式/外模式
  • C.模式/内模式
  • D.内模式/模式
118

原发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缺陷病所系及的细胞是

  • A.单核巨噬细胞
  • B.柱细胞
  • C.B细胞与T细胞
  • D.T细胞与NK细胞
  • E.肥大细胞
119

在血浆蛋白电泳中,泳动最幔的蛋白质是

  • A.清蛋白
  • B.α<sub>1</sub>-球蛋白
  • C.α<sub>2</sub>-球蛋白
  • D.p-球蛋白
  • E.γ-球蛋白
120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相是由于()

  • A.K+外流
  • B.Na+内流
  • C.K+内流
  • D.Na+外流
  • E.Ca+内流
123

控制长链脂肪酰基进入线粒体氧化的关键因素是

  • A.ATP水平
  • B.肉碱脂酰转移酶的活性
  • C.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
  • D.脂酰COA的水平
  • E.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
124

13~17岁少年钙的适宜摄入量为每日()

  • A.600mg
  • B.800mg
  • C.1000mg
  • D.1200mg
12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 A.肺弹性阻力减小
  • B.肺顺应性增大
  • 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 D.肺难于扩张
  • E.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126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具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 A.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 B.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
  • C.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严重后果的
  • D.掺入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致人死亡的
127

一日三餐的分配比例合理的是

  • A.早餐 25%-30%,午餐 30%-40%,晚餐 10%-20%
  • B.早餐 55%-40%,午餐 30%-40%,晚餐 30%-40%
  • C.早餐 25%-30%,午餐 30%-40%,晚餐 30%-40%
  • D.早餐 25%-30%,午餐 30%-60%,晚餐 30%-40%
128

不利于保存蔬菜中维生素C的措施是()

  • A.先切后洗
  • B.急火快炒
  • C.现做现吃
  • D.凉拌加醋
129

中餐宴会摆台中应先摆的酒杯是()

  • A.烈酒杯
  • B.葡萄酒杯
  • C.啤酒杯
  • D.水杯
130

黄曲霉菌可引起

  • A.癖病
  • B.食物中毒
  • C.慢性脑膜炎
  • D.肢体象皮肿
  • E.鹅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