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食品发酵工程
- 3
-
酶工程
- 4
-
挤压膨化
- 5
-
食品的浓缩
- 6
-
微波加热
- 7
-
涂膜保鲜
- 8
-
喷雾干燥
- 9
-
化学保鲜
- 10
-
物理保藏
- 11
-
益生菌
- 12
-
化学保藏
- 13
-
益生元
- 14
-
食品营养强化剂
- 15
-
保健食品
- 16
-
食品营养强化
- 17
-
强化食品
- 18
-
挤压膨化过程中( )。
- 19
-
调味品
- 23
-
食品防腐剂不包括( )。
- 25
-
喷雾干燥
- 26
-
食品的浓缩
- 27
-
化学保鲜
- 28
-
涂膜保鲜
- 29
-
化学保藏
- 30
-
益生元
- 31
-
物理保藏
- 32
-
益生菌
- 33
-
保健食品
- 34
-
食品营养强化剂
- 35
-
强化食品
- 正确
- 错误
- 37
-
调味品
- 38
-
食品营养强化
- 39
-
挤压膨化过程中(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42
-
食品防腐剂不包括(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47
-
腌渍保藏的原理为(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51
-
乌龙茶属于( )。
- 正确
- 错误
- 52
-
益生元
- 53
-
益生菌
- 54
-
保健食品
- 55
-
强化食品
- 56
-
食品营养强化剂
- A.盐渍
- B.糖渍
- C.冷熏法
- D.热熏法
- E.液熏法
- 58
-
调味品
- 59
-
食品营养强化
- 60
-
挤压膨化过程中( )。
- A.不破坏维生素C
- B.脂类稳定性提高
- C.可溶性食物纤维降低
- D.维生素损失相对较少
- A.不节能
- B.加热均匀性好
- C.大量破坏营养
- D.不能灭菌
- A.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 B.可以多用
- C.破坏维生素
- D.不能用于冷冻食品
- A.防止食品油脂的氧化酸败及油烧现象
- B.可以多用
- C.破坏维生素
- D.不能用于冷冻食品
- A.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
- B.破坏食品中的酶
- C.降低食品中水分含量
- D.杀灭食品中大部分细菌
- 65
-
食品防腐剂不包括( )。
- A.山梨酸
- B.苯甲酸
- C.丙酸
- D.木糖醇
- A.5%
- B.11%
- C.15%
- D.50%
- A.5%
- B.10%
- C.15%
- D.20%
- 68
-
腌渍保藏的原理为( )。
- A.降低食品的水分活性
- B.不破坏营养素
- C.不改变渗透压
- D.杀菌
- A.《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 B.《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 C.《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A.双糖
- B.单糖
- C.多糖
- D.葡萄糖
- A.铬
- B.铜
- C.铁
- D.锌
- 72
-
乌龙茶属于( )。
- A.发酵茶类
- B.半发酵茶类
- C.不发酵茶类
- D.再加工茶
- A.氧化
- B.还原
- C.羰氨
- D.溶血
- 74
-
酒的能量来源有( )
- A.甲醇
- B.乙醇
- C.有机酸
- D.矿物质
- 75
-
味精的化学名为( )。
- A.谷氨酰胺
- B.谷氨酸钾
- C.谷氨酸钠
- D.鸟苷酸二钠
- 76
-
咸味和( )可互相抵消。
- A.酸味
- B.甜味
- C.辣味
- D.苦味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sub>1</sub>
- C.维生素B<sub>2</sub>
- D.维生素B<sub>12</sub>
- A.葡萄糖
- B.半乳糖
- C.乳糖
- D.糖原
- A.甜炼乳
- B.调制奶粉
- C.全脂奶粉
- D.淡炼乳
- A.牛乳蛋白质含量为3.0%~3.5%
- B.牛乳蛋白质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类
- C.酪蛋白约占牛乳蛋白质的80%
- D.乳清蛋白约占总蛋白质的80%
- A.乳脂肪主要由甘油三酯组成
- B.乳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C.乳脂肪酸中偶数碳原子的直链中长链脂肪酸占绝对优势
- D.室温下,乳脂肪呈固态
- 82
-
挤压膨化过程中( )。
- A.不破坏维生素C
- B.脂类稳定性提高
- C.可溶性食物纤维降低
- D.维生素损失相对较少
- A.不节能
- B.加热均匀性好
- C.大量破坏营养
- D.不能灭菌
- A.乳类
- B.肉类
- C.蛋类
- D.鱼类
- A.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 B.可以多用
- C.破坏维生素
- D.不能用于冷冻食品
- A.防止食品油脂的氧化酸败及油烧现象
- B.可以多用
- C.破坏维生素
- D.不能用于冷冻食品
- A.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
- B.破坏食品中的酶
- C.降低食品中水分含量
- D.杀灭食品中大部分细菌
- 88
-
食品防腐剂不包括( )。
- A.山梨酸
- B.苯甲酸
- C.丙酸
- D.木糖醇
- A.5%
- B.10%
- C.15%
- D.20%
- A.5%
- B.11%
- C.15%
- D.50%
- 91
-
腌渍保藏的原理为( )。
- A.降低食品的水分活性
- B.不破坏营养素
- C.不改变渗透压
- D.杀菌
- A.双糖
- B.单糖
- C.多糖
- D.葡萄糖
- A.《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 B.《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 C.《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A.铬
- B.铜
- C.铁
- D.锌
- 95
-
乌龙茶属于( )。
- A.发酵茶类
- B.半发酵茶类
- C.不发酵茶类
- D.再加工茶
- 96
-
酒的能量来源有( )
- A.甲醇
- B.乙醇
- C.有机酸
- D.矿物质
- 97
-
味精的化学名为( )。
- A.谷氨酰胺
- B.谷氨酸钾
- C.谷氨酸钠
- D.鸟苷酸二钠
- 98
-
咸味和( )可互相抵消。
- A.酸味
- B.甜味
- C.辣味
- D.苦味
- A.氧化
- B.还原
- C.羰氨
- D.溶血
- A.甜炼乳
- B.调制奶粉
- C.全脂奶粉
- D.淡炼乳
- A.维生素A
- B.维生素B<sub>1</sub>
- C.维生素B<sub>2</sub>
- D.维生素B<sub>12</sub>
- A.葡萄糖
- B.半乳糖
- C.乳糖
- D.糖原
- A.牛乳蛋白质含量为3.0%~3.5%
- B.牛乳蛋白质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类
- C.酪蛋白约占牛乳蛋白质的80%
- D.乳清蛋白约占总蛋白质的80%
- A.乳脂肪主要由甘油三酯组成
- B.乳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C.乳脂肪酸中偶数碳原子的直链中长链脂肪酸占绝对优势
- D.室温下,乳脂肪呈固态
- 105
-
水果与蔬菜一样,主要提供( )。
- A.碳水化合物
- B.脂肪
- C.矿物质
- D.蛋白质
- A.乳类
- B.肉类
- C.蛋类
- D.鱼类
- 107
-
菌藻类食物具有( )。
- A.抗肿瘸作用
- B.抗病毒作用
- C.还原作用
- D.抗菌作用
- A.60%
- B.70%
- C.80%
- D.95%
- A.碳水化合物
- B.胡萝卜素
- C.纤维素
- D.蛋白质
- A.蛋黄中所含铁元素较高
- B.蛋中所含铁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
- C.蛋黄中铁的生物利用率为3%左右
- D.卵黄高磷蛋白对铁的吸收有干扰作用一
- 111
-
含抗胰蛋白酶因子的是( )。
- A.大豆
- B.大米
- C.菠菜
- D.小麦
- 112
-
大豆豆皮中( )含量最高。
- A.大豆油脂
- B.淀粉
- C.食物纤维
- D.维生素C
- A.豆腐
- B.豆浆
- C.豆腐干
- D.豆芽
- A.铬
- B.锌
- C.硒
- D.磷
- 115
-
含淀粉最少的豆类是( )。
- A.大豆
- B.蚕豆
- C.绿豆
- D.小豆
- A.半乳糖
- B.乳糖
- C.葡萄糖
- D.糖原
- A.牛肝
- B.猪肝
- C.鸡胗
- D.鸡肝
- A.猪肉
- B.牛肉
- C.兔肉
- D.羊肉
- A.猪瘦肉中的高于羊瘦肉
- B.猪瘦肉中的脂肪含量高于牛瘦肉
- C.兔肉的脂肪含量也较低
- D.鸭和鹅的脂肪含量最低
- 120
-
动物性食物是人体( )主要来源。
- A.碳水化合物
- B.维生素C
- C.膳食纤维
- D.优质蛋白
- A.畜禽肉蛋白质含量为10%~20%
- B.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 C.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0%
- D.鸡胸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 122
-
挤压膨化
- 123
-
食品发酵工程
- 124
-
酶工程
- 125
-
微波加热
- 126
-
食品的浓缩
- 127
-
涂膜保鲜
- 128
-
喷雾干燥
- 129
-
化学保鲜
- 130
-
物理保藏
- 131
-
化学保藏
- 132
-
益生元
- 133
-
益生菌
- 134
-
食品营养强化剂
- 135
-
保健食品
- 136
-
强化食品
- 137
-
食品营养强化
- 138
-
调味品